秋分節氣吃什么食物
秋分節氣吃什么食物?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到24日。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秋分節氣吃什么食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秋分節氣吃什么食物
1.羊肉
秋分后,天氣逐漸轉寒,羊肉是滋補暖身的首選。秋天適時地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
羊肉可白切,可紅燒,可煮湯,如在廣東,人們將帶皮的羊腩與花菇、支竹在炭火上燒煮,做成羊腩煲;內蒙古的手抓羊肉,大塊的骨肉丟到水里直接烹煮,味道一樣鮮美;新疆的羊蹄子,烤包子,羊肉串……
羊肉按年齡可分為羔羊肉和成年羊肉,羔羊肉色更淡,含脂量少,肉質更軟嫩。按種類,可分為山羊肉和綿羊肉,前者肉更緊致,瘦肉多,卡路里含量更低,綿羊肉油脂較多,味道更濃厚。
2.秋蟹
秋風起蟹腳癢,“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秋分時節,蟹肉肥美。螃蟹不只好吃,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各地都在吃什么蟹呢,比如河蟹,江蘇大閘蟹、上海崇明清水蟹、香港黃油蟹等,成熟后蟹黃滿殼;海蟹如舟山梭子蟹、萊州大蟹、海南紅花蟹及福建鋸緣青蟹等,肉質豐滿,口味甜美。
不過螃蟹性寒,不宜多吃。還有,死螃蟹是不能吃的。
3.鴨肉
秋天的鴨肉肉質肥美,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可補充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秋季天干氣躁,吃鴨肉可滋陰潤燥、健脾。此外,鴨肉的脂肪只有一半,容易消化。
在南京,此時節流行吃“桂花鴨”,農歷八月左右的鹽水鴨品質最好,所以叫作桂花鴨。
4.魚
秋季是各種魚類肥美的季節,不僅味道鮮美,魚肉的營養價值還高,它富含優質蛋白質(100克魚肉中的含量是豬肉的2倍)、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同時魚肉的脂肪含低。
比如,秋天是吃鱸魚、鯽魚等最好的時節。鱸魚高蛋白低脂肪,鮮美無刺。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等功效。還有帶魚,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成分。秋天也是吃新鮮黃魚的季節,黃魚營養豐富,魚肉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碘等。鯧魚肉厚刺少,味道鮮美,紅燒、清蒸都很美味。
秋風涼,落葉黃,黃鱔上市忙。秋天的黃鱔身肥肉厚,最為養人,民諺有"秋后黃鱔抵人參"之說。
你秋天愛吃什么魚呢?
5.秋藕
民諺曰:“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分后,天氣變得干燥,吃蓮藕可清熱潤肺、益氣涼血。
蓮藕加上排骨或是應季的花生,味美又滋補。
6.桂花
八月桂花香,農歷八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不只可賞桂花,還可吃桂花,如桂花糕、糖漬桂花、桂花糖藕、桂花糖、桂花茶……桂花的吃法多樣。
在南京,有一道桂花糖芋艿,又甜又軟。在湖北咸寧,有“月月桂”,月月有花開,人們喜歡用新鮮的桂花做吃食,桂花炒肉、桂花豆腐、雞蛋桂花餅、桂花粥、桂花糖水、桂花糕等。
7.秋菜
“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在秋分節氣,嶺南地區有不少人會去采摘秋菜,即野莧菜。將秋菜與魚片“滾湯”,稱之胃“秋湯”。
莧菜性涼味甘,能清熱除濕,每100克莧菜的含鈣量約178mg。
8.梨
梨被稱為“百果之宗”,含水量高達80%,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秋季易生肺燥,梨子可潤燥。
梨好吃,卻有很多人不適合吃梨,不如煮一碗梨湯。如小吊梨湯是老北京傳統的飲品,將梨、銀耳、青梅、冰糖、枸杞同煮,傳統小吊梨湯用的是雪花梨,皇冠梨也適合煮。
9.湯圓
秋分這一天,有些地方民間有吃湯圓的習俗,討個團團圓圓的好意頭。
除了自己吃,早年務農,湯圓還要另做些無餡的,放到田地里粘住鳥雀的嘴巴,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
10.芋餅
老話說,“栗子甘甜美芋頭”,老北京人會在秋分這一天會張羅著吃芋餅。
現在正是芋頭大量上市的好時候,芋頭性平味甘,具有補氣益腎、健脾胃的好處,而且芋頭中就含有大量優質水溶性膳食纖維,升糖指數也要比白米白面低不少。
除了芋頭,還有玉米、山藥、南瓜等,都值得一吃。如山藥,按老一輩的說法,山藥被稱為“秋季第一補”,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黏液中又含有皂甙、黏液質,有滋潤的效果,有助于潤燥。秋分時節,寒濕較重,吃山藥等溫和的食物,可保護脾胃。
秋分后,宜吃富有營養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瘦肉、禽蛋、乳品、豆類、鴨肉、雞肉等食物;要多吃鮮蔬菜、水果,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秋分后“秋燥”癥狀會更為明顯,需要多喝水。
秋分的由來
秋分在每年公歷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的含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后,陽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漸趨晝短夜長,氣溫降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秋分,“分”即為“半”。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秋分的特點秋分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殊的。秋分的氣候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秋分是秋天的開始嗎
秋分是秋天的開始。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
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
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秋分有平分了秋季的意思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第四個節氣。于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交節。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秋分的活動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節氣養生”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
秋分期間還是客家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秋分時節,民間挨家挨戶送秋牛圖。送秋牛其實就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