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節日八大禁忌
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系的節慶。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元節節日八大禁忌,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元節節日八大禁忌
1、勿撿路邊的錢:這些錢買路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勿偷吃祭品!這些是屬于鬼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2、避免晚上拍照:鏡子或手機這種東西,很容易撲捉到不干凈的東西,若是在晚上拍照,說不定就把不干凈的東西給拍進去了,那就等于沾染了晦氣的東西,運勢也會下滑的。
3、不亂踩冥紙:這天,路邊往往有燒紙的人,散落的冥紙不要亂踩,那是燒給鬼魂的錢財,往往會有鬼魂在撿拾,如果你踩到他們的東西,他們不高興那你就要倒霉了!
4、不要亂拍人肩膀: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節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5、不要下水游泳:這地府的鬼全部放出來到陽間,水里是十分不安全的,若你還執意去游泳,很容易成為水鬼的替身,所以,這天一定要禁忌下水。
6、不要熬夜:熬夜容易讓你精神狀態很差,鬼魂會在你精神狀態很差,陽氣低落時乘虛而入。
7、床頭忌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鬼魂,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8、忌吃貢品:貢品是給已逝去的人準備的,偷吃貢品是一件不尊重他們的表現。
中元節有什么風俗傳統
1、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因各地習俗略有差異,因此過節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過節時間上也會有差別。
2、燒紙
中元節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3、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歷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5261名起于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4102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1653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毙扌杏浾f:“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p>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各地風俗
東莞中元節要吃瀨粉
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們喜歡用山地熬湯,隨之黑黝的湯底便是當地瀨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蘭節這天吃瀨粉倒沒什么特別,特別的是過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魚歌(部分鎮區也有此風俗),試想在這個不屬于陽間的日子,街頭巷尾傳出似有似無而且抑揚頓挫的木魚歌,確實給這個詭異的節日又增添一絲神秘!
江西中元節要吃包子
江西?。杭踩酥性澐偌?,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煙花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河北中元節要吃蒸面羊
河北省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山西民間有中元節,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
浙江中元節要吃餃餅
浙江省:天臺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團(置於一片大樹葉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山東中元節要吃粗茶淡飯
山東?。邯毩昕h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江蘇中元節要吃扁食
江蘇?。簠强h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煙花,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