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各朝代民間習俗有哪些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冬至各朝代民間習俗有哪些,歡迎閱讀!
冬至各朝代民間習俗
1、唐宋時期——祭祖
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一天,要到郊外舉行盛大的祭天大典,而百姓在這一天,也要向逝去的父母先輩祭拜。
2、南宋時期——吃餛飩
早在南宋時期,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只是為了祭祀祖先,后來逐漸盛行開來,民間就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3、唐宋時期——放長假
在冬至這一天,朝廷的內外官吏都和過春節一樣,擁有七天長假,而普通的老百姓也會放三天假。最為隆重的是,皇帝在這一天還會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4、東漢時期——吃餃子
北方人一般習慣在這一天包餃子吃,據說這個習俗是源自東漢醫圣張仲景的發明的可以祛寒的“祛寒嬌耳湯”。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也為了防治凍耳,便在冬至之日熬煮“嬌耳”,隨著演變嬌耳就變成了現在的水餃。
5、漢朝時期——拜冬
當時人們管冬至叫做“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冬節當天群臣休朝,全國百姓都會先放下手頭的差事來過冬節,那是真正的舉國歡慶。
冬至的保暖措施
1、防寒
在氣溫下降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防血流不暢。除利用口罩、手套、耳套、帽子等對裸露的皮膚進行保護外,還可以涂抹一些油性的護膚品來降低皮膚的散熱量。
2、防濕
衣服、鞋襪等要保持干燥,一旦受潮應及時更換。如果腳部容易出汗,可以每次洗完腳后,在擦干的腳掌和腳趾縫間擦一些硼酸粉或滑石粉,使腳部保持干燥。
3、適當活動
避免長時間靜止不動,特別是在寒冷的戶外,活動量少很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導致體溫下降。另外,還要注意不要蹲過長時間,以免造成血液回流不暢。
2023年冬至適合安葬嗎
2023年的冬至是2023年12月22日。這一天的干支為甲辰年、丙子月、己未日。
宜:打掃 理發 簽訂合同 交易 開業 栽種 安床 安葬 掛匾 修造 拆卸
忌:結婚 搬家 搬新房 祈福 蓋屋 祭祀 作灶 探病 掘井 謝土
從2023年冬至當天的宜忌事項來看,2023年冬至適合安葬。
安葬的注意事項
1、送葬人要吃飽飯
在安葬之前,所有的送葬人必須要吃飽飯,空腹不能上墳,一般報喪這種事由鄰居幫忙去進行,回來后必須在亡者家吃飯。老人亡去應在家門口男左女右立魂紙幡,亡者年齡多大紙幡就做幾層。
2、木質骨灰盒
俗話說,棺材必木材,逝者才能陰陽行,回歸自然,選用木質的材質做骨灰盒更符合中國千年的傳統風俗。所以,使用木質的材料做骨灰盒比較好。棺材、骨灰盒以金絲楠木的為高檔,古語有云,“生在蘇州,死在柳州”,這里指的就是柳州有上好的金絲楠木棺材。
3、送葬的儀式
中國古代喪葬儀式包括了多個環節,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送葬和入土。在古代社會,送葬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通常由家族長輩或官員來主持。在送葬的時候,人們會打鼓、放煙火、吹號角等親友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悼念。
4、送葬物品
送葬時準備一只公雞,將公雞綁在棺材上,意為“金雞引路”。長子(或長孫)上頭車,持幡。出行前記住帶好供品,五谷一碗,香爐一個,備香若干,時鮮水果、糕點舊式也供奉米飯一滿碗,上插筷子一雙,供大饅頭等。
2023年冬至的準確時間是幾點
2023年冬至是公歷2023年12月22日11點27分,農歷癸卯年十一月十號。
2023年冬至開始于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11:27:09(農歷2023年十一月初十)。結束于2024年1月6日星期六4:49:09(農歷2023年十一月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