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
愛國人物事跡有助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勵人們追求真、善、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1
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陷入重重包圍的軍隊轉危為安的人,屈指算來,僅有幾個。而西晉時的劉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琨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音樂家和文學家,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西晉末年,匈奴騎兵經常南下騷擾中原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劉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好友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發憤圖強,希望能收復失地,還老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公元307年,劉琨帶領部下一千余人離開洛陽,歷經艱難險阻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由于戰亂頻仍,已是一座空城。劉琨到了那里,安撫流民,加強城防,重視農業,發展生產。很快,晉陽城恢復了活力,到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匈奴騎兵再次興兵南下,圍攻晉陽城。一夜之間,五萬匈奴兵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趕緊修書一封,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城去,請求救援;一面在城內嚴防死守,各個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御匈奴人的進攻。
劉琨深知晉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便守城不出。雖然匈奴人數次罵陣,劉琨都置若罔聞。他希望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等待援軍。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卻等不了,他們數次攻城,但都被劉琨帶領的守軍頑強地擊退。匈奴人見久攻不下,索性就駐扎在晉陽城外,坐等劉琨彈盡糧絕,那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
劉琨在煎熬中又過了幾天,援軍還是未到。已是深夜,劉琨還在四處巡查。此時的他千鈞重擔在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登上城樓,看著一隊隊的巡邏士兵走過,心里稍感安心。但憑樓遠望,不遠處就是匈奴騎兵的營地,雖然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顯然,匈奴人已經睡去。
劉琨深知:現在晉陽城內,糧草僅能維持半月;原本守軍才不過兩千,匈奴人幾次攻城,又損兵折將不少;援軍遲遲未到……想到這里,劉琨忍不住一聲長嘆,抒發心中的抑郁之情。
突然,遠處的匈奴營地里傳來一陣騷亂,似乎被劉琨的長嘆聲驚醒。看到這,劉琨靈機一動,想起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的四面楚歌所懾,不戰自敗的故事。他趕緊命人拿來胡笳——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站在城樓上吹奏起來。
劉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著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憂傷的胡笳一路嗚咽著傳到了匈奴營地,好似慈祥的母親在呼喚久別的`游子,又似溫婉的妻子在思念離家遠征的丈夫。漸漸地,匈奴營地里騷動起來,許多士兵走出營地,急切地尋求聲音的來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唱,有的則黯然淚下。連年背井離鄉的征戰,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經讓匈奴士兵備感疲憊。在這異域他鄉,突然聽到熟悉的鄉音,濃濃的思鄉之情在士兵中間蔓延開來。
劉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淚流滿面,吹得匈奴士兵歸鄉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馬來報,匈奴已經撤兵北歸。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昨夜劉琨的胡笳曲,讓匈奴人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許多士兵結伙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領見狀,不得不下令連夜拔營起寨,退回老家。
就這樣,劉琨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晉城之圍。從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為流傳千古的美談,劉琨以他面對強敵時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后世稱道。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2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每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耳邊響起了這首鏗鏘激昂的國歌聲時,自己仿佛已經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到處充滿白色恐怖的的紅色革命時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至今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唱,都要唱的一支歌,這是響徹全中國,響徹全世界的《義勇軍進行曲》。它的旋律,它的氣勢,是那樣的高昂、雄壯、堅定、有力,那樣的強烈,那樣的令人振奮,熱血沸騰!它巨大的號召力,鼓舞所有中國人“萬眾一心”,“前進!前進!前進進!”它的曲作者是聶耳。
聶耳,云南玉溪人,19年2月15日,誕生在昆明甬道街72號他父親聶鴻儀開辦的“成春堂”小藥鋪樓上。聶耳4歲喪父,靠母親行醫賣藥清貧度日。
聶耳自幼表現出對音樂的興趣和多方面的才能。學童時就學會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多種樂器,求實小學組織“學生音樂團”時,聶耳被選為樂隊的小指揮。他十分喜歡家鄉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尤其對云南花燈與洞經音樂有濃厚興趣。聶耳先后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聶耳的音樂創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作出《開路先鋒》、《畢業歌》、《賣報歌》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1934年7月,田漢決定創作一部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風云兒女》,并將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該影片的主題歌。隨著電影的公開放映,《義勇軍進行曲》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由于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團結戰斗的意志,唱出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它不僅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當時,在以后的抗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時期,也一直猶如進軍的.號角,激勵著人民的革命熱情和戰斗意志。《義勇軍進行曲》在國際上也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著名黑人歌王羅伯遜曾深情地說:“這首歌不僅唱出了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決心,也唱出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包括美國黑人在內的爭取解放的決心。1978年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義勇軍進行曲》被正式確定為國歌。
我為家鄉云南有這樣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今天的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生活,懷著聶耳那不屈不撓、堅持奮斗的精神學習、工作和生活!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3
數學家蘇步青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祖國掌握科學,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后,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吃飽,而當時日本的'帝國大學還答應他保留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大學又打電報,請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4
威武不屈壯士心
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早年在法國研究原子理論。1948年,他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黨政府駐華大使,惡狠狠地威協說:“看他能上得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清楚: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5
非典是2003年中國人抹不掉的共同記憶,平時很少流淚的人,那個時候也會淚流滿面。平時很少動心的人,那個時候也會怦然心動。在那充滿疑慮、充滿期待的日子,有一個人讓我們踏實、讓我們感動,他就是鐘南山。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鐘南山以科學家的無畏一語定乾坤:非典可防可治!在疫情最嚴重時,他以一個醫生的醫德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轉到呼研所來”,這淡淡的一聲,無異于平地驚雷般的“向我開炮!”這一聲之后,是他以66歲的`高齡,連續38小時救治患者的身影。他說:“在我們這個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鐘南山不僅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的道德風骨和學術勇氣更令人景仰。中國知識分子最寶貴的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唯上,不信邪,敢擔責任。緊要關頭,他勇敢地否定了有關部門關于“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為廣東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使廣東成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6
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陷入重重包圍的軍隊轉危為安的人,屈指算來,僅有幾個。而西晉時的劉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琨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音樂家和文學家,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西晉末年,匈奴騎兵經常南下騷擾中原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劉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好友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發憤圖強,希望能收復失地,還老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公元307年,劉琨帶領部下一千余人離開洛陽,歷經艱難險阻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由于戰亂頻仍,已是一座空城。劉琨到了那里,安撫流民,加強城防,重視農業,發展生產。很快,晉陽城恢復了活力,到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匈奴騎兵再次興兵南下,圍攻晉陽城。一夜之間,五萬匈奴兵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趕緊修書一封,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城去,請求救援;一面在城內嚴防死守,各個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御匈奴人的進攻。
劉琨深知晉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便守城不出。雖然匈奴人數次罵陣,劉琨都置若罔聞。他希望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等待援軍。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卻等不了,他們數次攻城,但都被劉琨帶領的守軍頑強地擊退。匈奴人見久攻不下,索性就駐扎在晉陽城外,坐等劉琨彈盡糧絕,那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
劉琨在煎熬中又過了幾天,援軍還是未到。已是深夜,劉琨還在四處巡查。此時的他千鈞重擔在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登上城樓,看著一隊隊的巡邏士兵走過,心里稍感安心。但憑樓遠望,不遠處就是匈奴騎兵的營地,雖然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顯然,匈奴人已經睡去。
劉琨深知:現在晉陽城內,糧草僅能維持半月;原本守軍才不過兩千,匈奴人幾次攻城,又損兵折將不少;援軍遲遲未到……想到這里,劉琨忍不住一聲長嘆,抒發心中的抑郁之情。
突然,遠處的匈奴營地里傳來一陣騷亂,似乎被劉琨的長嘆聲驚醒。看到這,劉琨靈機一動,想起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的四面楚歌所懾,不戰自敗的故事。他趕緊命人拿來胡笳——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站在城樓上吹奏起來。
劉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著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憂傷的胡笳一路嗚咽著傳到了匈奴營地,好似慈祥的母親在呼喚久別的游子,又似溫婉的`妻子在思念離家遠征的丈夫。漸漸地,匈奴營地里騷動起來,許多士兵走出營地,急切地尋求聲音的來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唱,有的則黯然淚下。連年背井離鄉的征戰,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經讓匈奴士兵備感疲憊。在這異域他鄉,突然聽到熟悉的鄉音,濃濃的思鄉之情在士兵中間蔓延開來。
劉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淚流滿面,吹得匈奴士兵歸鄉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馬來報,匈奴已經撤兵北歸。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昨夜劉琨的胡笳曲,讓匈奴人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許多士兵結伙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領見狀,不得不下令連夜拔營起寨,退回老家。
就這樣,劉琨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晉城之圍。從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為流傳千古的美談,劉琨以他面對強敵時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后世稱道。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7
坐中國船去上海
1916年6月,陳毅同志和其他幾個留法勤工儉學的青年,決定乘船從重慶去上海。聯系船票的人告訴大家,有三家輪船公司的船可供選擇:一家是日本人辦的,這家輪船公司給每個乘客贈送洋傘;一家是英國人辦的,他們給每個乘客贈送床單;還有一家是中國人辦的,大概是賠了本,沒有什么送給乘客。
大家在乘坐哪家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有的同學主張坐日本人或英國人的船,因為可以得點洋貨,開開眼界。陳毅對大家說:“北京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欺侮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重慶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貨,罷課罷市,聲援北京愛國青年。在這種時候,我們怎么能為了貪圖一點洋貨去坐外國船呢?這還有一點民族氣節嗎?”大家都覺得陳毅說得句句在理,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8
王偉海空衛士
20__年4月1日上午,王偉在執行對美軍偵察機跟蹤監視的任務中,所駕駛的飛機被美機撞毀后跳傘落海,光榮犧牲,年僅33歲。
這次在執行任務時,王偉堅毅果敢,沉著冷靜,英勇頑強,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凱歌。王偉犧牲后,中央軍委于20__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北京舉行了命名大會,授予“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被海軍黨委批準革命烈士。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9
賴寧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午時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桿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都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后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沖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就去撲火。最終大火最終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10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最終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可是,茅以升沒有理解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可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此刻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并主持建造的。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11
讀了《愛國英雄王二小》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王二小這個少年英雄,更敬佩王二小等其他抗日英雄們,他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1942年10月25日,十三歲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鬼子進山掃蕩,王二小為了不讓鬼子發現隱蔽著八路軍和鄉親們的山溝,故意暴露自己,與鬼子周旋,并假裝給鬼子帶路,把鬼子引到八路軍的埋伏圈。那是條死路,鬼子很快就發現上當了,舉起刀,狠狠地刺向王二小的胸膛,高高地挑起,把他摔在巨石上。與此同時,槍炮聲四起,八路軍全殲了這股敵人,但王二小也英勇犧牲了。
王二小,他小小的年紀,竟會不顧自身安危,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而且遇到敵人,竟然能如此冷靜、勇敢。他又怎會不知道,自己把敵人帶進埋伏圈,必定是死路一條。但是,王二小為了八路軍的安危,為了黨和人民,寧愿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冷靜、舍己為人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我震驚了,誰不珍惜寶貴的生命呢?王二小只是一個兒童,卻為國捐軀,這讓我第一次明白,原來兒童也可以愛國!有了那些為國捐軀、舍己為人的抗日英雄們,有誰能打倒團結奮斗的.中國呢?雖然抗日戰爭勝利了,但我們也要在生活中幫助別人,從小事做起,傳播正能量,將愛心播撒,讓希望萌芽,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越來越好。
雖然我們不知道王二小長什么樣,但我們相信,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會永遠激勵人們:少年強則中國強!國家強大的光輝背后是英雄烈士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請記住這個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愛國英雄人物事跡篇4
陳嘉庚認為“金錢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辦學是關系到祖國興衰存亡的大事,就把辦企業獲得的利潤全部用于辦學。據統計,他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的錢,合1.5億元。1929年因經濟危機,他的企業也虧損了,不得不向銀行借貸,盡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計地維護廈門大學集美學校的費用。他的個人生活十分儉樸,衣服破了一補再補,伙食也是能省則省。他認為:“該花的錢千百萬都不要吝異,不該花的一分錢也不要浪費。”
陳嘉庚簡介
陳嘉庚(1874-1961),近代愛國華僑領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廈門集美)人。早年隨父往新加坡經商,后經營菠蘿和橡膠種植業。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以巨款資助辛亥革命。嗣后長期從事華僑和家鄉的文化教育公益事業。1912-1920年間,先后在集美創辦小學、中學、師范、水產、航海、農林、商科等學校。1918年在新加坡創辦南洋華僑中學。1921年克服種種困難創辦廈門大學。
1928年5月3日濟南事件后,在新加坡發起華僑抵制日貨運動,并成立濟南慘案籌賑會,任會長。1938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號召救國捐款和抵制日貨。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簡稱南洋總會),歷任會長。
1939年回國慰問延安邊區軍民,此后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勝利后創辦《南洋日報》,從事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回國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墓葬廈門集美。
愛國人物事跡材料介紹精選篇12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勝。但曹操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現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燒掉?主公,您不該照著書信把這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