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張富清事跡觀后感學習心得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張富清先進事跡觀后感學習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感動中國張富清事跡觀后感【篇1】
最近,一位老黨員的名字刷爆了網絡和朋友圈,帶給人滿滿的感動,他的名字和奉獻、初心、深藏功名等詞匯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就是――張富清。
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張富清在數十載深藏功名無私奉獻中展示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之美。
張富清的初心之美在于淡泊名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按照張富清的履歷,完全可以謀得一個人很多人羨慕的“高位”,但是他沒有。他將戰功的證書鎖進那個鎖頭早就壞了的皮箱,聯通曾經的輝煌也一并封存。如果不是信息采集需要,張富清會一直瞞著所有人吧?他深藏功與名,所求者無過乎為國家和人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衣服總是補了又補,腳上的解放鞋被腳趾頂破,就用草裹住捆在腳面上。”小兒子張健全記憶猶新。就是這樣一位深藏功名的老英雄,用淡薄的心境詮釋著初心。
張富清的初心之美在于扎根基層――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張富清完全可以選擇到條件更好的地方去工作生活,但是他沒有。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到來鳳時,所有家當就是兩人手頭的幾件行李――軍校時用過的一只皮箱、一床鋪蓋,半路上買的一個臉盆,還有那只人民代表團慰問的搪瓷缸。張富清說:“這里苦,這里累,這里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啊!在戰場上死都沒有怕,我還能叫苦磨怕了?”在來鳳,張富清扎根基層,低調務實,踏實干事,為民造福,用汗水澆灌著初心。
張富清的初心之美在于責任擔當――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戰火連天的年代,張富清提槍縱馬,馳騁沙場;和平建設時期,張富清扎根基層,揮灑汗水。可以說,張富清的一生就是責任擔當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熱血和汗水書寫著一名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張富清用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擔當踐行著自己的初心。
張富清的初心之美在于無私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很多人問:為什么要當突擊隊員?張富清淡淡一笑:“我入黨時宣過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是什么讓張富清深藏功名,無私奉獻?我想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和平年代主動請纓扎根基層就是甘于奉獻的最好詮釋。“為什么沒有回去呢?那時國家處于非常時期,人民生活困難,工作忙得實在脫不開身,只能向著家鄉的方向,淚流滿面,跪拜母親……”甘于奉獻不是空洞的口號,也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選擇與堅守,是為了心中的信念無私的付出。張富清,用無悔春蠶的奉獻織就初心,用奉獻的蠟燭照見初心。
張富清的初心之美在于樸實純粹――誰知健者此山中,樸實可亂田舍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然而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他去做白內障手術,醫生建議:“老爺子,既然能全額報銷,那就用7000元的晶體,效果好一些。”可張富清聽說同病房的群眾用的晶體只有3000元,堅持換成了一樣的。早在6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就號召全黨同志要向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學習,“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我們也要向張富清同志學習,做一個樸實純粹的人。張富清,用一生的信仰與付出,堅守著初心。
感動中國張富清事跡觀后感【篇2】
最近網上掀起了一股學習張富清事跡的熱潮,等自己去了解了以后便覺得雙眼朦朧,胸膛中的一股浩然正氣上涌。
張富清老人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我入黨時宣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我一直按我入黨宣誓的去做,對共產黨有一個堅強的信念……所以滿腦殼都是要消滅敵人,要完成任務,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他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
他年輕時,備嘗艱辛。十五六歲,他到地主家做長工,后來家中唯一壯勞力二哥被國民黨抓壯丁,為了全家維持生計,他用自己將二哥換了出來。他因身體瘦弱,被指派做打掃、洗衣、做飯、喂馬等雜役,飽受欺凌,稍有不慎就遭到抽打,苦不堪言。
國民黨部隊被剿滅后,在領3塊大洋回家和參加革命隊伍之間,他選擇了后者,成為西北野戰軍的一員。自此,瘦弱的張富清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在壺梯山、東馬村、永豐城等戰斗中他擔當為大部隊清障開路的突擊隊員,先后炸掉敵人四個碉堡,立下赫赫戰功。
他到底是怎樣的一位老人呢?
這樣一位戰斗英雄,在退役轉業后卻將過去的功績深埋心底。漫長的歲月里,除了向組織如實填報個人情況外,他從未說起過這些戰功。英雄褪去光環,回歸平凡,有苦自己咽,有難自己扛,再苦再難,他也絕不躺在功勞簿上。
若非國家開展的退役軍人信息登記發現老人的事跡,這一切或許將永遠塵封,不為外界所知曉。英雄無言,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英雄無名,該是多么大的遺憾。去年底,他的子女們終于知道,原來父親是一位戰斗英雄。此時,他的大兒子張建國已經退休,這是多么漫長的歲月!
難怪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靜靜的感受著這份寧靜磅礴的奉獻之氣,這樣的人、這樣的事、這樣的奉獻,實為我輩追尋之楷模。
感動中國張富清事跡觀后感【篇3】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社會各界反響熱烈。人們感動于老英雄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敬佩老黨員一輩子深藏功名、堅守初心的境界。大家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將推動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甘于奉獻的良好氛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張富清為榜樣,積極弘揚奉獻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淡泊名利,砥礪前行,努力做新時代的奮斗者。(5月27日人民網)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
張富清轉業到湖北省來鳳縣后,就做了一方的父母官。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于人民,在張富清的記憶中,帶著鄉親們修路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事”。高洞管理區地處湖北與四川交界處,全部村寨都在四面懸崖的高山上,不通電、吃水難、路難走,是來鳳縣出了名的艱苦地區。每天一大早,張富清就和所有修路的村民一樣,提著自家的農具,開始一點一點挖山修路。開始還有村民會特別留意這位“上邊下來的領導”,可是沒過兩天,張富清就徹底和村民融為了一體。當官,只有一個宗旨,就是造福于民,要大公無私,要與民相知,深入群眾,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為官一方不僅要造福人民,還要有奉獻精神,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毛澤東同志說,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如果想當官又想發財,那是十分危險的,有些人當了官,就以權謀私,結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張富清同志隱藏軍工,默默無聞六十載,正體現了這樣的為官之道。
為官還要清廉。當官做領導,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因此在錢財、名利問題上犯錯誤的可能性總會比一般人大。但是,李甘霖告訴記者,去年11月,他得知張老要去武漢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他囑咐老人:“您是離休老革命,醫藥費全部報銷,可以選好一點的晶體,保證效果。”后來老人做完手術回來,李甘霖發現老人只選了一個3000多元最便宜的晶體。張富清說:“我90多歲了,不能再為國家做貢獻了。醫生給我推薦7000多元到2萬多元的晶體,我聽到同病房的一名農民只選了3000多元的,我也選了跟他一樣的,為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如果共產黨的領導干部在艱苦奮斗、廉潔奉公上不成為榜樣,就無法在人民群眾中樹立威信。
張富清的為官之道不僅值得當代政府官員學習,也值得我們年青一代,正要踏上仕途的人學習,張富清精神將會一直鼓舞著我們前進。
感動中國張富清事跡觀后感【篇4】
今天觀看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跡報道自己深受體會,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老英豪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據守初心、不改本性,業績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當地,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素樸實、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闊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典范。要活躍宏揚貢獻精神,凝集起眾志成城斗爭新時代的強壯力氣。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軍的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四個碉堡,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窮山區奉獻一生。從此,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英雄的含義。
張富清老人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我們不斷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跡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爭做新時代先鋒。
感動中國張富清事跡觀后感【篇5】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今年95歲高齡的張富清老人,曾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戰功赫赫,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但張富清本人卻從沒有一天躺在功勞簿上。他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干部,我們應當以張富清同志為楷模,向他學習。
向張富清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了能夠早日實現這一目標,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傳遞著肩上的光榮使命,不懈追求著,不斷奮斗著。張富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把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扛在了自己肩上。幾十年來,從戰場上到工作中,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怕吃苦,踏實肯干。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他不怕犧牲,沖鋒陷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不怕辛苦,將所有臟活累活都攬過來做。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們也應向張富清學習,把人民的幸福時時刻刻掛在自己的心上,用行動踐行初心,用業績報效祖國。
向張富清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踏實肯干、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在面臨退役轉業時,張富清沒有選擇“風光”“清閑”的工作,而是主動選擇到條件艱苦、急缺干部的湖北西部工作,聽說來鳳縣又是最偏遠、最困難的地區,他又選擇來到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了一生。都說基層苦、基層累,但張富清卻主動選擇去基層奉獻一生,并且是最偏遠、艱苦的地方,這值得我們所有黨員干部學習,尤其我們基層干部,是接觸老百姓的機會最多的一批干部,與老百姓朝夕相處,我們應當傾聽老百姓的心聲,回應老百姓的訴求;雖然工作苦一點,累一點,但我們的工作能夠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我們就應對我們的事業無比熱愛、對基層工作孜孜以求。始終刻苦鉆研、忠于職守、忘我工作,在我們的崗位上努力創造出成績。
張富清用他的一生點亮了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大業,但他自己卻像一根蠟燭,默默發光發熱,不言不語。對張富清這樣的英雄,我們除了向他致敬,更應該向他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大事大情上講原則、講信念,在小事小節上懂付出、知奉獻,做一名合格的基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