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小學
感動中國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小學篇1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女排。
時隔12年后,中國女排再次登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完成萬眾矚目的壯舉。一瞬間,中國沸騰了、世界華人被點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對強敵,也能從容應戰的勇敢無畏。”
“即使幾近失敗,也要險處逢生的絕不放棄。”
“即使戰到最后,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
“即使傷痕累累,也堅定為國而戰,無怨無悔的愛國信仰。”
為了那份從81年開始的那份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女排精神”,我們等待了12年。我們始終銘記,從1981到1986,中國女排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國女排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始終銘記,中國女排在03年戰勝日本隊,重奪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我們始終銘記,中國女排艱難逆轉俄羅斯,重攬錯別20年的奧運金牌,重創輝煌。
當然,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中國女排再度迎來低谷,08年北京奧運的遺憾,10年日本世錦賽的谷底,12年倫敦奧運的意外……我們的成績也許不那么理想,但女排精神卻從未消失或離去。我們可以被打敗,卻不能被打倒,無論何時,都要凝聚在一起、團結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們。
回顧女排的里約賽程,可以說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們開局不利,小組賽連續失利,以小組第四名的成績驚險晉級;淘汰賽越勇,一分一分頑強拼搏,戰勝東道主巴西隊,挺進四強,逆轉荷蘭晉級決賽,最終戰勝塞爾維亞,一路突破最終奪冠,創造了逆襲的奇跡。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中國女排向世界詮釋了“女排精神”,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女排精神”的實質。正如郎平指導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著中國女排前行,給予她們無限的動力,也一直感染、激勵著無數中國人,這就是中國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在賽場上還是生活中,面對困難和挫折不應該輕言放棄,要始終堅持信念,勇敢前行。讓我們祝賀郎導和女排姑娘們,讓我們感謝她們帶給我們的感動,讓我們銘記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小學篇2
夜晚,萬籟俱寂,二更已過,三更將至,我卻仍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心中總想著他。小時候,他的母親,用一根包含著母愛的絲帶,與他緊密相連,一心一意的照顧他,任勞任怨;長大后,母親已老,他又用那根早已破舊的絲帶,飽含著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孝心,將他與母親又一次的緊緊相連,像小時候母親照顧他那樣照顧母親,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無論多么艱難,他都不會丟下母親,正是風雨孝心,感動一個又一個人,他,就是《感動中國》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陳斌強。從他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孝,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孝心不是一種形式,不是讓別人看的,而是兩代人心與心的溝通。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供我們上學,難道我們忍心看著他們辛勤勞作而不管,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為我們累白了雙鬢?古時候的人可孝順了,你們知道從前有個叫王祥的孝子嗎?有一天,他的母親病了,母親說她想吃魚,可是大冷天的,上哪找魚呢?他看見家旁有一座被凍的小河,他靈機一動,把身上的衣服脫掉,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冰塊,來取得水中的魚,讓媽媽吃上魚。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王祥為了媽媽不惜自的身體令我感動,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王祥的這種精神嗎?有很多人放棄利益,跑回家伺候父母,縱然風雨多大,利益多豐,也沒有摧殘那顆孝心。這些人,他們把那暴雨視作潤如酥的“天街小雨”,為了母親,勇敢拼搏,努力前進!
風雨難摧孝子心!一個孝敬長輩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勤奮工作,才能為社會多做貢獻。我身邊就有很好得榜樣,他是一名醫生,每天工作很繁忙,尤其是成為科主任后,工作量更是加倍,加班加點是常事,經常半夜因為急診病號被叫到醫院。雖然工作忙,但他從沒忘記孝敬他的父母,風雨無阻,每天抽出時間去看望他們,為了更好照顧他們,他省吃儉用,把積攢下來的錢幫助他們在城里買下房子,當他的父母生病時,他會在工作之余不分晝夜地陪在父母身邊。他就是我的父親。
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精神文明也應該在發展,尊老愛幼不是我們的口頭禪,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然而在今天有很多人忽略了它。我們同學中有誰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洗過腳?有誰為自己的父母穿過衣服?有誰為自己的父母梳洗過?現實中有許多人重視金錢、地位、名聲、利益,而忽視孝心。許多人為了利益而死,卻不知年至古稀的雙親還在家里餓肚子,利益在暗中腐蝕著孝心。對照陳老師我覺得我對父母的孝心很差,有時還惹父母生氣。跟父母鬧別扭。為此我很愧疚。以后我一定尊重我的父母,好好學習,健康成長,這也是我對父母的一份孝心吧。
我們要盡孝心,不僅要像陳斌強那樣孝敬生養我們的父母,生養我們的母親,給予我們溫暖與關懷,還要孝敬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的祖國母親是我們強大的后盾支柱,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給生養我們的母親當雨傘,給祖國母親添磚加瓦,不論風雨多大,我們都要努力報達我們的母親!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小學篇3
感動中國,感恩你我。愛傳承,從沒有終點,感恩前行,從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人物感動著、感動著。
從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我都堅持收看,認真地聆聽著那些感人的故事,認真地品味著每一段頒獎詞;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已經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段故事,成為我前行中最為重要的催化劑、推動器。
十分感激中央電視臺為我們帶來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暨頒獎典禮”,這是一檔讓人們體味感動、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靈魂的好節目。我一發現他,就把他當做一個滋養自我心靈、軟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堅持自我有一顆能感動的心的好節目;事實上,我的這個想法在觀賞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都能得以實現。
每一次觀賞“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都是我靈魂得以洗禮、升華的時刻,我自我很清楚: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崇高的偉大的靈魂,都有著一種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這些崇高的靈魂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也是我這一輩子無法到達的;正如一位偉人以往說過的那樣:“一個人做的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每一次觀賞“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都是讓我的心與情得以進一步軟化、激發、培育和提升的好時刻;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的故事,讓我的心更加溫婉、溫潤,更能被感動、感化。
至今,我還能有一顆似乎與年齡不符的能夠感動的心;至今,我還有一些能夠讓自我驕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諸如“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之類的節目、影視劇和文學作品。我會很好地珍惜這些人物、這些故事帶給我的精神滋養、文化陶冶,我會繼續努力地讓自我有一顆能夠感動的心,有一份能夠有必須熱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歡樂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小學篇4
有人說平凡襯托偉大,但不如說是平凡孕育了偉大。不平凡的,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讓我們由心的感動。感動中國中每一個人物都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內心,而最讓我感動的是萬佐成夫婦。
誰能想到在一家腫瘤醫院的旁邊,只一墻之隔竟會有一家“抗癌廚房”,在廚房里做飯的又不是什么大廚,而是病人家屬。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很早以前在醫院旁擺攤賣油條,每當他們收攤回家時總有病人家屬請求用他們的余火做些飯菜給病人吃,夫婦倆從未拒絕。甚至,在收到越來越多的求助后他們買了十幾套廚具專門放在小巷里開了一家“抗癌廚房”。而更令人感動的是夫婦倆從未想過從中盈利,他們定了一塊錢的價才勉強收支平衡。
夫婦兩人的初心十分簡單:“有的病治不好了,就讓病人吃的好點,讓家屬少些遺憾。”
他們似乎完全為了初心忘了自己。為了病人他們不去旅游不去休假甚至就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連年也過不了。但他們的內心仍然是快樂的,他們開導過的教導過的人都感謝他們,墻上有一排排的電話號碼,他們都想邀請老人去家里做客,小小的巷子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溫暖,令無數人為之感動。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這兩位六旬老人無私的愛與善。
夫婦兩人,如此平凡又如此偉大,他們的善他們的愛足已感動中國感動人心。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小學篇5
《感動中國》是一個催人淚下的節目,它給我們講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觸動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最深處的感動。
在觀看的過程中總讓我淚流滿面。獲獎者,有的是為了國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結束,令大家敬佩;有的為家人,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何玥。
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腦膠質瘤,當她得知自己只有三個月的生命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但她的爸爸罵了她一頓,因為按老家的習俗,死后尸體被解剖是大逆不道。何玥哭了,說:“我希望能盡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時10分,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時,她的兩個腎被送到了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著何玥的故事,我熱淚滿眶,我為何玥惋惜,12歲正是花樣年華,她卻悄然離開;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無私,面對死亡她不但不懼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際還想著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這樣的舉動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樣飛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間照亮。
就像組委會授予她的頒獎詞一樣:“何處春江無月明。”我相信,何玥仍活在這個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兒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何玥來過這個世上,但,她不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