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
你了解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嗎?在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參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精選篇1
因為有他,所以我們不再懼怕美國。——題記
是否有這樣的一個人,默默無聞,隱姓埋名,明明很想念家人,卻不曾回家看看;是否有這樣的一個人,不慕名利,隱姓埋名,明明知道自己的一切學術成果不會公布,卻義無反顧的投身于事業;是否有這樣的一個人,鞠躬盡瘁,隱姓埋名,將事業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超越了自己的生命……
或許你會認為這樣的人并不存在,但中國正是有了這樣的他才站了起來。
1950年,他從美國回到祖國,和自己的妻子相愛,結婚,日子也算不錯,就在1958年,這樣的日子結束了……
在1958年,他被組織調去秘密研究原子彈,我想那時候的他一定是不舍的,更多的是對祖國加強核事業的高興和自豪。
“這項工作的保密性很強,一旦涉足進來,就意味著今后要隱姓埋名,你的一切學術成就也許永遠不會公開,也不能讓你的家屬知道你的工作性質和內容。”
聽了這段話的他沉默下來,縱使人人都希望為祖國奉獻自己,但誰又不希望自己能被人崇拜,被人銘記呢?而他答應了。
他匆匆的回到家,拿上行李,妻子問他“你這次又要做什么?”他卻沉默許久后,回答“不知道,也不能說。”“那工作地點在哪里?我給你寫信?”“不能說。”“那保密郵箱呢?這個總可以吧?”他沉默許久后…“不能說。”
對于妻子的關心和好奇,他只能以沉默面對,回答不能說,不能說,什么也不能說,連同自己的親人也不能說,面對妻子的關心和好奇,是祖國的發展,是他對祖國的愛,這是又多大的獻身精神才能做到如此地步?不能說更多包含了他對祖國的愛,更能體現他對祖國的熱愛和他的奉獻精神。
我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從滿臉的好奇和關心慢慢從他的話語中由滿臉的失落所代替,最后只能將滿眶淚水,和到嘴的話,一肚子的委屈咽下肚子,變成了一句句的叮囑。
能看的出來他離開時對孩子,對妻子的不舍,這些卻都比不過核武器事業的發展,卻都比不過祖國在他眼里的發展!這是他對國家的忠心,這是他的鞠躬盡瘁啊!
1960年11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試驗爆炸成功。你無法想象他心里是多么的高興和激動,他看著騰空而起的蘑菇云,就像自己被原子彈擊中一樣,倒在地上久久不能起,我知道是他心中升起的自豪和祖國核事業強大起來不會被美國欺負的自豪!
“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會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第一次的生命全部獻身于祖國,哪怕能重生,進行第二次選擇,他也義無反顧。他是誰?他就是兩彈一勛的鄧稼先爺爺。
他的一生全為祖國效力,不為私欲,不為榮譽,僅僅是為了國家的核事業發展,他一生不慕名利,無私奉獻,為了國家隱姓埋名28年,為了國家拋家離子28年,也不曾問候家里一句話!我敬佩稼先爺爺!敬佩他的無私,敬佩他的不慕名利!
因為有這個男人,我們不再懼怕美國,因為有這個男人,中國的核事業發展才會如此的迅速!我敬佩他,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成就,而是被他的無私奉獻,一生不夠,第二次重生仍然選擇祖國,選擇核事業發展的精神所感動!
“不為名,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赴世界先進水平。”
“我死…也瞑目了。”
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精選篇2
鄧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漢族,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杰出的科學家,也是中國的“兩彈”元勛!鄧稼先逝世于北京,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的。并叮嚀人們:“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用畢生的精力研究了原子彈和氫彈,給祖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在研制原子彈期間,鄧稼先患了癌癥,因為他在一次航投試驗中,原子彈墜地被摔裂,他只身一人跑向前去,拿起原子彈的碎片在手里仔細檢查。他的妻子知道后,強拉鄧稼先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大家大吃-驚,鄧稼先的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中央盡了-切力量,卻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在家人的攙扶下,鄧稼先坐進去并且只轉了一小圈,就表示已經享受到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我非常敬佩鄧稼先,因為鄧稼先為了祖國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鄧稼先,那我就用“精忠報國”這個詞語,因為鄧稼先熱愛祖國、甘于奉獻的精神讓我永遠銘記!
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精選篇3
今天,我學習了《“兩彈元勛”鄧稼先》這篇文章。1985年7月,鄧稼先被診斷為癌癥。三個月后,國慶節到了,鄧稼先和警衛員悄悄離開了醫院。他回憶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國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這些知識——研究核武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氫彈的研究當中去。因為原子彈和氫彈大量的輻射,讓他不幸得了癌癥。
鄧稼先這種獻身祖國,獻身科學事業,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成功對接,證明了我國的科技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實踐證明,高科技的發展既增添了國家的競爭力,又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高科技的發展會給國家帶來豐富的回報,帶動相關產業跨越式發展。
我們堅信,一個堅守著千年夢想的民族一定也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跡的民族。科技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力量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獲得。
雖然我現在正在上小學,但是我立志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長大后為我國的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繼承和發揚鄧稼先為國奉獻的精神。
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精選篇4
鄧稼先爺爺是我國一位制造氫彈和原子彈的科學家,對我國的國防科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看完了鄧稼先爺爺的傳記,我知道了鄧稼先爺爺是一個愛國的人,他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志氣、有毅力與病魔作斗爭。
他小時候日本還在侵占中國,中國老百姓從日本人面前走過都要行鞠躬禮,鄧稼先爺爺寧愿走冤枉路也不讓別人踐踏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他工作十分有毅力,制造了原子彈和氫彈,還為了研究“钚”舍棄自己的生命。要知道僅僅一克钚就可以毒死一百萬只鴿子。可想而知對人類的傷害有多大。鄧稼先爺爺居然可以為了國家而把一些钚抱回了家,真是難以想象。因此他得了嚴重的腸胃癌,后來肛門居然痛得坐不下去,醫生只好讓他住院。鄧稼先爺爺卻說他還有一場重要的會議要去參加,醫生卻微笑著對他說,這是醫院,不是會議室。然后給他做了手術,弄了一個人造肛門。做完手術后,他還是要醫生讓他出院做研究工作。在工作時非常討厭那個人造肛門,因為他還沒有痊愈,也因為腸胃癌實在太嚴重,要去做第二次手術,手術時醫生發現癌細胞長在離大動脈很近的地方,不能開刀。雖然在住院,但是鄧稼先爺爺還是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是完成一份有關氫彈的稿子,還有一件是寫一篇長達八十萬字的書。他寫完了稿子后,讓妻子趕緊送到首長手中,對妻子說,這份稿子比生命還重要。
他又接著寫那本長達八十萬字的書,可惜他還沒能完成這本書就離開了人世。
和鄧稼先爺爺比起來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將來我也要做像鄧稼先爺爺這樣為社會、為國家出力的人。
鄧稼先無私奉獻的事跡精選篇5
依稀記得,當我很小的時候,第一次認識你是在一本科普書上。左邊是你的照片,右邊,是一朵蘑菇云。
長大之后,我對你的認識豐富了一些,知道了你的工作極有價值,足以改變祖國;知道了你的工作極其危險,有時需要你付出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你的工作極其機密,它要求你在社會上消失28年;知道了你的工作極其困難,必須承受西方列強們的層層阻撓。
但你義無反顧,于是,蘇聯人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里架起了導彈,百萬蘇軍集結在中蘇邊境上,整裝待發,美國人將原子彈運上航空母艦,徐徐駛向中國。在國家與民族的最后關頭,原子彈被你在羅布泊弄響了。它太強大了,以至于它產生的電磁波繞著地球足足轉了8圈,全世界頓時鴉雀無聲。
鄧稼先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其人格力量更是遠遠大于他的成就。
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同鄉發小,從初中到大學再到留學,都在一起。后來,楊振寧留在繁華的美國,鄧稼先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楊振寧得到了萬眾矚目的諾貝爾獎,鄧稼先得到了國家獎勵的20元錢——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鄧稼先在健康的時候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在一次核爆炸失敗后,為了找到失敗的原因,必須有人馬上去取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進去吧。你們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而鄧稼先在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句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的太遠。”你在什么時候,首先想到的永遠是國家和人民!
讀你一生,總是會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與震撼,你走了,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