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的偉人事跡
你了解鄧稼先的偉人事跡?鄧稼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鄧稼先的偉人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鄧稼先的偉人事跡【篇1】
他,一個忠厚樸實的人,卻毅然決然地參與了我國核研究工作;他,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戈壁的風沙吹散了他的姓與名;他,一個滿腔熱血的人,為祖國隱姓埋名幾十年。他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
當歲月的車轍碾過那片戈壁灘時,他的臉上也留下了車轍,當戈壁風沙在天空中狂舞時,那個不知道是誰的灰色身影與風沙融合在一起。他是當最忠心的兒子,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我是在寒假時晚上看《五星紅旗迎風飄》時,才初步了解了鄧稼先。鄧爺爺那對工作負責、一絲不茍,對祖國盡心盡力的表現打動了我。他不論是對工作,還是對生活,都極其負責任,他那對工作的態度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讓我學習到了,只有在學習上認真刻苦,才能取得好成績。就舉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個例子吧!那是我國原子彈即將發射的時候,各部門都在進行最后的檢查,忽然發現一個部體的許多電纜中夾著一個小螺絲釘,這螺絲釘雖小,完全可以導致整個原子彈癱瘓。在這迫在眉睫的時刻,鄧稼先主動請軍去找那“致命”的東西。經過幾個小時的細心檢查,終于解除了危機,我國第一枚原子彈成功發射。
當大漠的蒼茫點綴了蘑菇云的硝煙,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合國的上空。是他,長空鑄劍,吼出雄師的憤怒;是他,以身許國,寫下山河的頌歌。
病前堅持一線工作,半夜冒雨搶救工程,成功時臉上的喜悅……鄧爺爺的高貴品質不勝枚舉。
我想只有用蓮來比喻他才是最恰當的,他那忠誠平實,真誠坦白的品質別人是不能模仿的,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鄧稼先的偉人事跡【篇2】
鄧稼先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時,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
鄧稼先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于是,他寧愿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這種對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個愛國父親。一天,父親的一位老朋友夾著偽政府的公文包到鄧家來拜訪。沒想到,那位朋友剛一進門,平時一向很和氣的父親突然勃然大怒,很嚴厲地質問他:“你來干什么?這里不歡迎你這樣的人?!迸笥岩幌伦用靼琢耍亨囅壬窍幼约航o日本人辦事。
朋友羞愧難當,正想辯解什么,父親一聲怒吼:“你出去!”這件事,給童年的鄧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產生了最樸素的愛國意識。那時,日本侵略者每占領一座中國城市,就強迫中國人去參加所謂游行集會,慶賀他們的勝利;如果不去,就會被殺頭。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學生開會游行。鄧稼先雖然很氣憤,但又不能不去。當游行剛剛要開始的時候,他就扯碎了發給他們的小紙旗,還不覺得解氣,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腳,感到很揚眉吐氣。
但這一幕校一個穿便衣的特務看見了。特務找到校長,要校長交出這名學生。
鄧稼先的偉人事跡【篇3】
會議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鄧稼先的手微微發顫,最終,在協議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坐在一旁,看到鄧稼先平日憨厚的臉上,寫滿了嚴肅,額頭上已冒出細汗。
“又要進行核試驗了!”鄧稼先慈祥的看著我。他又細心地檢查了一遍套在大家身上厚實的防護服。鄧稼先只穿了一件粗布襯衫。我們都勸他穿上防護服,他擺擺手說,沒什么,不用,照顧好你們。
“五、四、三、兩、幺、O、發射!”隨著口令的下達,遠處早準備好的核彈先是緩緩升起后又如離弦之箭直插云天,卻沒了聲息,沒有蘑菇云,沒有驚天動地撼山搖的畫面。我急忙問鄧稼先怎么了,他正在計算。他抬頭望我,說,沒事,淡定。他又低下了頭,埋頭苦思,我這才發現,他的身子,竟愈加憔悴了,他的額頭上,滿是皺紋,細數著他的功績。他突然一拍腦門兒,猛然起身,沖到門前,把守門的將士拉開,扯開實驗基地大門,消失在漫漫戈壁之中……
我們都知道他去了哪里,便急忙奔向核武器本應爆炸的地點。此時正是艷陽高照,在茫茫戈壁灘上,只有一個消瘦的身影,蹲在那里,翻找著什么。
我急忙沖了過去,在烈日下,他扭曲的身影逐漸清晰,他還是那件粗布襯衫,只不過已被漫天黃沙染得金黃。我勸他趕緊走,他卻說我不能走!我看著他單薄的衣服,我說:“您穿這么點兒衣服,能防住什么啊?”我已經近乎哭訴了。他沒有抬頭,在地上不斷摸索的手停了下來,眼睛似乎還在地上翻找著什么。他說,我早就被核能泄露影響到了,我這是在用有限的最后的生命,用盡最后一點能源呀!說罷,他就倒下了。
我眼中噙滿了淚水,望著他被抬進了醫院。鄧稼先的身體逐漸模糊,但他的認真負責在我眼中愈加清晰。
“叮叮叮!”鬧鐘響了,那只是個夢。但鄧稼先高貴的品質卻是真實的,永存的。
鄧稼先的偉人事跡【篇4】
今天,我讀到了《鄧稼先》這篇文章,讀完之后,心里對鄧稼先爺爺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讓我想到了許多,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鄧稼先爺爺的光榮事跡:5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很被別人瞧不起的國家,它沒有偉大的科學成就,科技也得不到發展。然而,一些留學知識分子的回國,使中國的命運得到了根本的轉折,正是他們,挺直了中國的脊梁。鄧稼先就是這些留學生之一,當時他聽說中國的科技狀況,放棄了博士學位,決心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中國的兒女,是炎黃的子孫!他回到中國,參加了原子彈的研制工作。鄧稼先不怕困難,經常帶領工作人員到前線工作。他親自到黃沙滿天的戈壁取樣本,還冒著被輻射到的危險監制原子彈。終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了!隨后,鄧稼先又以驚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氫彈、東方紅衛星。
我們拋開鄧稼先爺爺的功勞不說,就只說他對祖國的這份愛,他的愛國精神,也是使大家驚嘆的。鄧稼先爺爺放棄了在國外留學當博士的機會,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生活,還要受很多的苦,這值得嗎?對于鄧稼先爺爺來說,我想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為他是為了祖國而放棄的,為了祖國,為了報效祖國,一切都值得,只要能為祖國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棄再多東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為鄧稼先爺爺對祖國的愛,為祖國爭光的這份心,還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屬于中國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鄧稼先爺爺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他的愛國之心更是要我們學習的。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永遠把自己的祖國放在第一位,為了祖國而努力奮斗,因為這是我們的祖國母親,是給予我們美好生活的祖國母親。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爭取也想鄧稼先爺爺一樣去外國留學,等學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國,盡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報效祖國母親,祖國母親的強大,是所有的國人最大的心愿!
鄧稼先爺爺,我一定要以您為榜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報效祖國為己任。您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是所有中國人的榜樣。您雖然去世了,可是卻一定會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鄧稼先的偉人事跡【篇5】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領袖、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炸藥、鈾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發的危險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后,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炸藥,并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后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癥。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敝醒氡M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并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