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_个人事迹名人励志故事

事跡學習網 > 偉人事跡 >

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

時間: 金浪 偉人事跡

2021年5月22日是個舉國悲慟的日子,因為祖國痛失兩位棟梁——袁隆平院士、吳孟超院士;為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5篇),歡迎參閱。

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

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篇1

吳孟超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李莊同濟醫院終身名譽院長,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和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大陸學者之一。

黨和人民把這么多榮譽和這么高褒獎給了我,這是莫大的承認和激勵,我將用一生履行入黨和從醫時的承諾,為黨爭光、為人民群眾謀健康!——吳孟超

理想信念堅定,忠誠黨和軍隊的事業。吳孟超出身華僑家庭,在抗日戰爭的艱苦年代,心系祖國,勇赴危難,毅然從馬來西亞回國、求學、救助傷患,從此把畢生交給了黨的事業。他始終保持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黨的堅定信念,對軍隊的忠心耿耿,歷盡坎坷矢志不渝,努力開創我國肝膽外科事業再發展的春天,90歲高齡仍然奮斗在水銀燈下,培養和打造了優秀醫學創新團隊,表現出一名杰出知識分子的高尚風范和赤誠情懷。1996年他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贈共500萬元成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現已頒獎四屆,共獎勵肝膽外科專家27名。

勇于超越創新,不斷攀登醫學高峰。他早年就立志投身科學研究,把瞄準基礎醫學前沿、做出一流成績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的新見解,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20世紀70年代,成功切除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18公斤肝臟特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仍健在。他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較早應用肝動脈結扎法和肝動脈栓塞法治療中、晚期肝癌;80年代建立了常溫下無血切肝術、肝癌復發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術技術;90年代,在肝癌綜合免疫治療、生物治療、腫瘤生物信號傳導研究、病毒與基因治療和肝移植領域以及早期發現肝癌的檢測手段和技術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并首先開展腹腔鏡下肝切除和肝動脈結扎術。在他領導下,全院共施行肝葉切除術1.4萬余例,其中肝癌1萬余例,術后5年總體生存率逐步提高,小肝癌術后5年生存率達79.8%,最長存活45年,患者仍健在。他還主持建立了肝膽外科疾病治療及研究專科中心。先后獲國家、軍隊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4項,出版《腹部外科手術學圖譜》、《肝臟外科學》等醫學專著19部,在國內外許多著名醫學刊物上先后發表論文220余篇(其中《Science》1篇),SCI引文374篇次,中文引文354篇次。

熱情扶持新人,培育大批醫學人才。他一直把育人育才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率先申辦國家第一批碩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逐步實施培養世界一流人才,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宏偉計劃。他不僅手把手地教、手拉手地帶學生,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而且積極幫助他們選擇一些國際上剛剛起步、國內無人問津、臨床又迫切需要、居現代世界醫學科學前沿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促使學生在較高的起點上很快脫穎而出。他還常常利用自己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千方百計把年輕人推上學術交流講壇,推上科研教學第一線;經常給任務、出課題、壓擔子,讓他們盡早挑起大梁,成為骨干。在他的培養下,不少學生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里已嶄露頭角,有的方面已超出老師。自1978年以來,在他指導下全院共培養博士后研究員18名、博士研究生70名、碩士研究生105名。他們目前大都成為學科骨干和帶頭人,在國內外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僅在肝膽醫院工作的,就先后有10多人次被評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和被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及總后“科技銀星”、“科技新星”。

保持清正廉潔,樹立高尚的醫德醫風。他幾十年如一日,對病人滿腔熱忱,高度負責,廉潔行醫,贏得了海內外廣大患者的敬重,盛贊他是“救命恩人”、“華佗再世”、“白求恩式的好醫生”。作為一名享譽海內外的肝膽外科權威,慕名前來找他看病的病人排成長龍,其中有為數不少的華僑和外賓,他不分高低貴賤,不管什么病人向他求醫,都認真接待,細心診治;不少患者求醫心切,常常在馬路上將他的車子攔下,而他總是耐心接過病人的病歷和片子細心詢問查看,熱心安排治療。他人到哪里,看病到哪里,外出考察、開會的間隙常常是他為病人就診、手術的時間。出差歸來,他總是先到病房看望病人,然后再回家。吳孟超1975年給一位安徽農民做手術后,23年中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親自或派人千里迢迢去為他檢查身體,噓寒問暖。許多患者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送來各種禮物乃至成百上千元的“紅包”,不少華僑還送來外幣、金戒指等,均被他婉言謝絕。在他的帶領下,全院人員沒有違犯政治紀律的人和事,大家自覺地遵守文明規范服務守則,不收病人紅包、不收病人禮物、不以物代藥、不開大處方和人情方,使病人的滿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篇2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后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谷相當于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有人說,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么挖掘都有收獲,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說說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里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后,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脫貧困,立志向饑餓挑戰。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可以說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幾歲高齡的袁老,他會告訴你:日思夜夢的東西變成現實是最高興的事。“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質疑。袁隆平的頭腦中始終裝著一個堅定的答案: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袁老還會告訴你他衷心希望雜交水稻這一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中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將為全人類戰勝饑餓做出更大的貢獻。在袁隆平的帶領下,通過大家努力,雜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積種植,增產十分明顯;在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的開發工作進展也很順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終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安逸,不向組織提任何個人的要求。他對“見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厭惡。他說:“要那么多錢干什么?有些人連人格也不要了,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袁隆平現在一定很高興,因為他自青年時期的理想到現在的目標,不論多苦多難,都已經成為了現實!看完全部的袁隆平傳,我們知道他的高興,不是因為身上的各種光環,而是因為他給了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的夢。

學習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個有價值的人!

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篇3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谷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只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后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并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篇4

通過網絡收看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系列片《人民的好兒女---妙手仁心吳孟超》,邊看邊記,首先看到吳孟超治療病人王甜甜的事例,八十多歲老人吳孟超的蒼桑與小姑娘王甜甜的青春形成視覺上的對比,吳孟超的那句“一線希望,百分百的`努力”給我強烈的沖擊力,我看到了吳老的崇高醫德。

接下來看到的病例是吳孟超手術割除了一個大如嬰兒頭的腫瘤,介紹了他鷹爪一樣的妙手,源于苦難的童年在馬來西亞割膠的經歷,他珍藏的那把割膠刀與他在手術臺的手術刀也形成了一種對比。短片再回溯到王甜甜手術的危險性,因為是貼著血管的腫瘤,手術風險具大,訪談吳孟超時他說手術并沒有胡亂賭注,而是有著幾分把握的。原來在1975年時他就為安徽陸本海割除了特大血管瘤,所以他有經驗,才以83歲高齡駕輕就熟地為王甜甜手術,從中我看到了吳老精湛的醫術。

吳孟超,一位從醫68年,被譽為“中國外科肝膽之父”,是我國最優秀的肝膽外科專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吳孟超創立的“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創立的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世界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他完成了第一臺成功的肝癌切除手術,創下了世界肝母細胞瘤切除年齡最小的紀錄。

當人們把“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的美譽送給吳孟超時,他同樣對這項事業有著深深的感激。“能用學到的技術為人民解除痛苦,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也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

走進吳老,我們會發現,他平時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瑣。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他身上讀出這樣一個道理:成大業者必有大愛。他所做的一切都體現了他對祖國、對人民、對醫學事業的熱愛!

吳老的高超醫術和高尚醫德令人欽佩、感人肺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醫學生,應該深刻理解吳老的這種理想抱負,為成就事業定好人生坐標。我們要學習吳老數十年如一日,在醫療服務和醫學科研第一線上努力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以吳老為楷模,努力學習,充實生活,向吳老看齊,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心懷病人、苦練技能、勇于創新,為將來更好地從事醫療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吳老的事跡平常而感人,吳老的人格平凡而偉大。他始終把黨的事業、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他不僅是肝膽方面的“名醫”,而且與人民肝膽相照,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一生忠誠自己的信仰、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們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無私奉獻、情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他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特別要學習他愛黨愛國愛民的偉大情懷,時刻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社會。

吳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點燃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了信仰之路,作為一名青年學生,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應該像吳老一樣,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奮斗融入人民醫療衛生事業中去,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精神,始終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國之偉人袁隆平與吳孟超院士事跡篇5

吳孟超院士的先進事跡和高尚醫德在媒體上廣泛宣傳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宏甲在與吳老接觸半個月后撰寫的這篇人物傳記,把吳孟超院士放在中國歷史上蒼生大醫的背景中去考量,追溯他的性格、心志、學識在20世紀的祖國如何形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引為驕傲的人物,吳孟超就是這樣的人物之一。他是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杰出院士,是擁有55年黨齡的優秀共產黨員。時值____,我們特首發此文以饗讀者。

第一章

這是個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為了戰勝侵害人類生命的肝癌,而來到這個世界。

在他出生的時候,還沒有一個中國醫生做過一例成功的肝臟外科手術。1960年,他打破了這個零記錄,成為中國第一個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臟手術的外科醫生。這年他38歲。

至今,他已經做了1.4萬余例肝臟手術,這是個世無其匹的數據。令人驚嘆的數據還有:其中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有近30%的患者已活過了10年。迄今,如果肝癌手術后復發,人們更覺得不好辦了。在他這里,經他初次手術和復發后再手術的肝癌患者,生存時間最長者已有45年,今已82歲,仍然健在。這些成就對于人類與肝癌的搏斗,無疑是巨大鼓舞。

他有一雙神奇的手,比一般人的手要小,顯得精致而靈巧。他青年時期曾“下放”到黃土高原去搞醫療,也經歷過知識分子都要參加的勞動,那是個講究手里有老繭才光榮的年代,他勞動時總戴著手套,防止長繭。這在那時,不免要給他帶來麻煩,但他覺得他這雙手不是他自己的,是上蒼給他要他給病人做手術的。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他那雙比女人的手更加細皮嫩肉的手。沒有一點兒繭的手,才能更敏銳地感覺到病人肝臟內部的微妙信息……人們通常以為打開腹腔做手術,是看著做的,其實不盡然。有些腫瘤長在肝葉重疊的深處,眼睛看不見。

配合他做手術的護士說,他的手指上長著眼睛。因為他做手術有時并不看腹腔,而是舉頭或閉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內探索……誰也看不見那手在里面做什么,卻見他忽然就把腫瘤摘出來了。他今年已90高齡,仍然在做手術,最多時一天要做3臺。這是真的,我目睹了他仍在主刀手術的全過程。他平日握筆的手有些兒微微顫抖,但只要一握住手術刀就不抖了。

我還注意到他握筆的姿勢就像握手術刀,筆桿是直立的,寫字像要刻字似的。每個人不管長大后做什么,總是先學會寫字的,用硬筆寫字的現代人,握筆姿勢一生都不會改變。可是,這個外科醫生,從小就習慣了的握筆姿勢竟然被他日后握手術刀的姿勢改變了。這需要一種怎樣的歷程才可能改變?

這個非常杰出的人,叫吳孟超。

第二章

吳孟超3歲還不會走路,長大后身高只有1.62米,學醫后申請當外科醫生就因個子矮曾被拒絕。沒有人會想到,這個3周歲后才終于站起來的孩子,將來會海內外走得那么遠,會攀登到人類肝臟外科領域幾乎是獨步最高峰。

他生于福建省閩清縣白樟鄉后壟村,小村山清水秀,但田地少,種糧不夠吃,他的父親在他3歲那年就“下南洋”謀出路去了。日后吳孟超回顧,他3歲還不會走路,因嚴重營養不良所致。“我的媽媽是童養媳。”這也是家里太窮的一個證據。

我由此想,吳孟超生在貧窮的農村,先天嚴重不足,對今天所有成長中的孩子,尤其是窮鄉僻壤的孩子,都是很大的鼓舞!因而,比他的杰出成就更值得追溯的大約是:這個昔日先天不足的孩子,怎樣成為中國當代醫學界的一位巨人!

第三章

吳孟超的生日是農歷七月初九。中國在商周時期就把農歷七月定為秋季的第一個月,稱之孟秋。吳孟超生于七月,小時候的名就叫孟秋。孟秋上初中后,給自己改名為孟超。這是我所看到——從他內心發出的第一個渴望自強的信號。

此后的吳孟超,一生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超越環境對他的束縛,包括父母的愛與期望交織在一起的“父母意志”對他的束縛。17歲,他就經歷了一次重要超越。

他5歲時隨母親去投奔在馬來西亞做工的父親。家里窮,父母只供得起這個矮小的孩子讀書,起初是期望他學了知識將來能有飯吃。不料他書念得非常好,讀完初中,當地沒高中,父母決心送他去英國繼續讀書,這時是指望他將來長了學問改變一家人的命運。可是,吳孟超卻堅持要回國。

這是1940年,中國正在日寇的鐵蹄下遭受蹂躪。吳孟超17歲半,為什么要離別父母弟妹回國?這是個值得追思的問題。

他在馬來西亞上的學校是當地華僑辦的,叫“光華學校”,取的是光耀中華的意思。校名是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孫中山還寫了一副對聯:“求知求義最重實踐,做事做人全憑真誠。”此聯成了這所學校的校訓。知識不僅有助于一個人謀生,知識里是有一個日益增長的大世界的。祖國正被侵略,學校里的課程也變了,華僑教師給學生們講祖國、講正義、講國內的英勇抗戰,講得熱淚盈眶。青年是有熱血的,青年吳孟超是初中的班長,他的心中不再只有一個家,更有祖國,一個寬廣遼闊的很大的祖國!

他在實現著人生中極其重大的一個超越,從關心自己的家到關心祖國!他的熱血和情感在為此激動,他已經無法服從父親的愿望,無法僅僅為改變一家人的生活處境而去英國讀書……他深知父母在五六個孩子中只培養他一人讀書,自己肩負著全家的厚望,可是他堅持要回國……回國能干什么,去打仗,還是去讀書?國內還有平靜的課堂嗎?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想要回國。1940年1月,他是與6位同學一起回國的,可見那個年代懷有一腔報國熱血的青年是不少的。吳孟超成為吳孟超,必還有他個人的因素。

第四章

但是,現在我們還無法放下大環境來尋索吳孟超的個人因素。“九州遍灑黎元血”,國內大環境是這樣猛烈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華北確實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均南遷,眾師生徒步數千里匯集云南昆明,組成西南聯大。“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西南聯大的校歌就是這樣唱的。

日軍的飛機炮艦是科技所支撐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在強烈呼喚著中國讀書人學科技,南中國匯聚著中國教育最杰出的教授群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吳孟超與同學們回國到達昆明,一入境就接觸到一個為救國而拼命教學的環境。這是前所未有的為拯救祖國而匯聚到一起拼命教書讀書的驚濤駭浪!

吳孟超成為其中的一滴水,他在這里讀高中,此后與許多懷抱工業救國理想的同學一樣,想考工學院。這期間他與吳佩煜發生了戀愛,吳佩煜來自杭州。他們是在頻繁躲避日機轟炸的日子里萌生愛情的,到處可見被日機炸死炸傷的軀體,還有病痛疾苦的人民。吳佩煜的理想是學醫,并影響了吳孟超,兩人一同考入了同濟大學醫學院。

無論學工還是學醫,都有很多學生,吳孟超如何能脫穎而出?我們似乎應該來研究一下這位個體了。

第五章

但是,還有一個外因不能忽視。

吳孟超說他深受裘法祖教授的影響和指導。裘法祖1914年生于杭州,獲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在二戰中曾挽救無數德國人的生命。裘法祖的手術做得非常快捷流利,“一個多余的動作都沒有”,乃至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譽之“當代中國外科之父”。1947年吳孟超首次聽到裘法祖講課,心受震撼,這成為他選擇當外科醫生的重要因素。

可他醫學院畢業后申請做外科醫生被拒絕,以致畢業后即失業。這年正是1949年,他27歲。8月,解放軍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向社會招聘醫生,吳孟超去應聘,仍報外科,遇到這所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鄭寶琦。鄭寶琦1946年曾赴美國辛辛那提醫學院進修。鄭寶琦當場錄取了吳孟超。因鄭寶琦從吳孟超的眼神中,從他回答問題的簡明扼要中,看到了一種沉穩、堅定的氣質。鄭寶琦回顧說,他當時想,自己要的是這種氣質,而不是身材。所以,鄭寶琦的慧眼識人,也是不能忽略的。

然而外科的分支有很多,吳孟超如何瞄準了肝臟手術?

這仍然得益于裘法祖的指引。

今天回望吳孟超的道路,似乎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心中是要有自己敬仰的高山流水的。裘法祖確實是外科界的高山流水。在二戰中的德國,他曾經“從頭到腳什么手術都做”,因轟炸造成的創傷可傷及任何部位。這使裘法祖對各種外科手術都了解。1956年吳孟超正考慮自己究竟該向外科的哪個專業發展,他去向裘法祖請教。導師告訴他,現在世界上醫學發展很快,但肝臟外科還是薄弱學科,中國在這個領域幾乎是空白。裘法祖建議吳孟超去做這個難題。

這不是一個輕易的建議。因肝臟血管非常密集,無法解決止血問題,就無法避免患者流血不止而死,因此肝臟被視為手術禁區。導師的建議,基于對吳孟超的了解和信任。今天看來,吳孟超聽從了導師的指路,無疑是他通往未來極重要的選擇。

中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據2005年的一個統計數字,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多達1.2億,全球每年新發數十萬名肝癌患者,約一半在中國。這意味著肝臟手術治療有多么巨大的需要。由此溯到1959年,整個中國還在等待著能做肝臟外科手術的醫生。一旦突破這個禁區,這就是必有大貢獻的領域。

第六章

人有高志,當從基礎做起。1956年的吳孟超去跑圖書館,據說幾乎找遍了他能翻到的所有藏書目錄,只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就這本“入門”,已萬分珍貴。

吳孟超拿著書去告訴導師,裘法祖則對他說:你盡快把它翻譯成中文吧,讓更多我國醫生能看到。

這是個重要情節。此前,吳孟超只想到閱讀它,還沒有想到翻譯它。導師這話,不是一般的鼓勵。裘法祖心里想著的不只是一個吳孟超,導師在想著中國的肝臟外科,導師心里裝著中國無數的肝臟疾病患者。當年吳孟超不僅尊矚翻譯了這本英文書,更為珍貴的是他繼承了導師心中總是裝著患者的偉大的情感。所以,2011年5月,吳孟超站在人民大會堂的講臺上做報告,

他說他的榮譽“屬于教導我做人行醫的老師們……”在這里,他更強調老師教他“做人”,這“做人”比“醫術”重要。

1958年吳孟超給醫院寫報告要求向肝臟外科進軍。醫院批準他和張曉華、胡宏凱三名軍醫聯合攻關,這就是中國肝臟外科史上著名的'“三人小組”,

吳孟超任組長。

《肝臟外科入門》的原作者是美國人,該書沒有涉及肝臟手術的止血方法。而止血方法是肝臟手術必須解決的首要難題。“三人小組”從研究肝臟解剖入手,經300多天,終于制作出肝臟血管鑄型標本。隨著肝臟血管構造如同珊瑚般呈現,把他們自己都嚇一跳,肝臟內大大小小的血管多達幾千條,這猶如打開了一座神秘的宮殿,而怎么認識它,仍然是個難題。

經深入的持續研究,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肝臟結構“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如果通俗地說,我想大約可以這樣理解,肝臟就像一棵血管樹,有主干有分支,按照各個分支相對獨立的血管體系,大致分為“五葉四段”比較合理。做手術不能僅僅切除腫瘤,而是要把長著腫瘤的那部分肝臟切除。有了“五葉四段”理論,看看腫瘤長在哪葉哪段,把這個部分前端的主要血管找到,加以結扎,然后才可以切除長了腫瘤的這一段肝葉。

由于摸清了肝臟血管的走向和分布規律,1960年吳孟超主刀實施了中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從理論到實踐,這標志著中國醫生掌握了打開肝臟禁區的鑰匙。

肝臟手術出血多,止血難,是個世界性難題。此時國際上普遍采用西方的“低溫麻醉法”,就是把病人麻醉后放到冰水里,等體溫降到32度以下再進行手術,這可以減少出血,卻也容易引起多種感染和并發癥,手術死亡率很高。吳孟超想探索新的方法。一天,手術后洗手,忽然,他從自來水龍頭的一開一關中得到啟發。他想,如果在病人的肝動脈和門靜脈上裝個“開關”,就像自來水龍頭的開關那樣,把血攔截在肝臟外面,到一定時間打開,恢復供血,就在這一開一關的間歇期間切除腫瘤,不是可以大大減少出血嗎?

這是個有如從“水壺冒氣”、“蘋果落地”中得到啟發那樣的啟發,吳孟超經過在動物身上反復試驗,取得最佳參數,接著就在臨床上大獲成功,手術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這是1963年,吳孟超就此發明了“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改變了西方沿用已久的傳統技術。

正是運用這項發明,吳孟超在1963年為一位中肝葉生癌的農村婦女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這位婦女叫陸小芬。何以又是“第一例”?因中肝葉是肝臟血管最豐富的部位,外科界曾把它看作“禁區中的禁區”。吳孟超的這項發明,以及他在中肝葉施行大手術的成功,均屬于___了世界性的難題。

此時的吳孟超以接二連三的突破性成就,證明了他沒有辜負鄭寶琦、裘法祖對他的預見。不論昨天還是今天,比他的醫術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確實有一種非凡的氣質,而比他的氣質更寶貴的是他有一顆總在為患者著想的心。

他提出要辦進修班,把“五葉四段”理論和他發明的肝臟手術新方法教給廣大外科醫生。有人曾提醒他:外科醫生靠的就是一手絕活,教給別人,你的優勢就沒了。他說:我國有幾十萬肝癌患者,靠我們幾個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術傳播出去,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自編教材,親手示范,把新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來進修的外科醫生,帶出了1000多名“吳氏刀法”傳人。這使中國肝臟外科手術的整體水平得以提升,走到了國際肝臟外科的領先地位。吳孟超作出上述突破性成就的年月,是中國與西方缺少交流的年月,但他的“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還是傳到了西方,這是吳孟超對人類的貢獻。改革開放后,吳孟超于1979年9月應邀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國際外科學會第二十八屆會議,參加這次大會的有60多國的2000多名外科專家,代表著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吳孟超在大會作的15分鐘學術報告,被稱為“舊金山刮起吳旋風”。

因吳孟超報告的病例和相關數字令西方震撼,譬如肝癌手術成功率已達到91.2%,手術死亡率僅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醫學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在外科醫生聽來,那并不是枯燥的數據,它有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那強勁的樂章,所有的醫生都能聽懂那些數據所凝聚的巨大生命意義和深刻的人道精神,以及為此付出的種種艱難和艱險。

第七章

我沒有統計過吳孟超究竟帶出了多少研究生,我以為比有關數字更重要的是吳孟超鼓勵學生超越他。你已知道,“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是吳孟超發明的經典手術方法。在他的鼓勵下,他的學生周偉平教授在2004年發明了“不阻斷下腔靜脈全肝血流阻斷切肝法”;楊甲梅教授在2006年發明了“半肝完全血流阻斷下無血切肝術”。肝臟手術技術一次再一次得到發展,手術成功率因此不斷提高。可見吳孟超心中最看重的是患者的康復。

外科界有人認為,吳孟超確實帶出了在手術上可以與他難分伯仲的學生。更令我敬佩的是,吳孟超培養研究生,多有不是做手術的醫生。這可以追溯到吳孟超1979年舊金山國際會議回國后,他沒有陶醉在贊揚聲中,而是看到,光靠手術治療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肝癌問題的,自此把人才培養的重點轉移到基礎研究上。就在這一年,他招收首批碩士研究生陳訓如、屠振興,為他們定的研究方向是“肝癌的早期診斷”。

他主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肝癌基礎研究實驗室,并以自己的影響力陸續把學生派往歐美國家去留學。今天,成為中國肝臟醫學領域領軍人才的吳孟超學生,多是吳孟超從普通醫生和普通學生中發現、培養起來的。

第八章

吳孟超還有一項努力,在他一生的奮斗中具有突出意義,我必須敘述。在有了“三人小組”后,吳孟超爭取在醫院外科里分出一個獨立的“肝臟外科”,那是中國第一個肝臟外科。接著把肝臟外科變成了一所肝膽外科醫院,就在長海醫院的母體里發展,所謂“院中院”,同時成立了肝膽外科研究所。再走一步,就從長海醫院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迄今,它不僅是“中國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一所肝膽外科醫院。

如果缺少一個有規模的戰斗堡壘、一個擔當起重任的指揮中心,怎么跟肝癌作戰,怎么能凝聚起戰勝肝癌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有了這個特種戰斗團體,凝聚了一大批人才,吳孟超領導著他的團隊陸續拓展了巨大肝癌二期切除術、肝硬化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術、肝癌復發再手術、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術、肝移植等幾十項高難度手術。

今天,治療肝癌的方法已有很多種,但很多患者并不清楚,同是肝癌患者,身體的基礎情況與腫瘤卻有很大差異,可以采用最適合的方法治療。但不少醫院能運用的方法往往只有少數幾種,某個患者去掛一個專家號,這位專家可能只會做一種切除術,或只會做肝移植。接診后,如果能幫助患者抉擇,用什么方法治療更合適,那就好了。可是不少專家,一方面因專業分得過細而使判斷力受限,另一方面是責任心也受到腐蝕……于是,不必做肝移植的做了,不能開的刀開了,導致的嚴重后果,則往往被認為原本就是不治之癥。而且,醫患合同書已經把醫方的責任都排除干凈了,患者家屬也簽字了。

在吳孟超領導的這所醫院,不僅僅是吳孟超的手術成功率高、治愈率高。為什么?因為在這里,不論哪位醫生接診,首先要判斷這個患者適合用哪種方式治療。如果來院時已不能承受手術,則需先用怎樣的治療為患者創造可承受手術的條件。還有,是否需要化療,或其他輔助治療。這所醫院還有中醫科,吳孟超重視中醫聯合治療。這一切都需要制定出治療方案,記錄在案,要經受檢驗。有沒有違規的醫生?有。吳孟超發現了,是不留情面的。

在這個醫學進步以及醫院市場化的社會大背景上,我們看到,吳孟超身上最可寶貴的并非他的醫術,而是他那顆總在為患者著想的心。最能體現他那顆心的也許莫過于他堅持的“吳孟超星期二門診”。

第九章

吳孟超曾一度沒有坐鎮門診。但陸續有患者攔路求醫,而且,多是跑了許多醫院,沒人收治的,怎么辦?

已經配合吳孟超做了5000多臺手術的護士長程月娥這樣說過:“吳老的門診病人都是條件最差的。”我問什么意思?她說,一是病很重,二是很窮。 我再細問,知道這“窮”的含義包括一看就知道這是包不起紅包的,何況病很重,說治不了,不收你,不算錯誤。但到吳老這里,吳老就收下來了。

看到有這樣的病人求醫無門,吳孟超覺得是自己的恥辱。他恢復了他的“星期二門診”。設在星期二,因吳孟超作為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院長,周一有必要的院務工作,星期二上午安排門診,可見已非常重視。他還經常外出主持學術會議,參加重大疑難疾病會診。盡管如此繁忙,他仍堅持看門診,碰到外出誤了“星期二門診”的,他回來后要補上。

他的“星期二門診”共12個號,掛號必須實名,而且需要患者過去的病歷。這么做是為了杜絕號販子炒號,否則吳孟超的一個號幾千元都有人要。如果說他堅持的“星期二門診”是先進事跡,這里其實是有憂傷的。這些“星期二故事”折射出,貧富差距在以貨幣的形式改變著不同人群的命運。不斷進步的先進醫學,更好的醫療環境和優質服務,是向富人傾斜的……吳孟超能改變什么嗎?每周12個號,他能做多少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有人建議吳孟超的掛號費理當高一些,吳孟超不同意,而是始終與其他專家號一樣。吳孟超籌建肝膽醫院,得到了多方支持,但經費仍有缺口,有人建議,你們醫院的肝癌治療費與其他醫院相比低不少,放開一點,錢就來了。吳孟超說,醫療費長個一兩萬,對有錢人不算啥,可對不少老百姓來說,就會有人進不了醫院的門,上不了手術臺,甚至失去生的希望。

吳孟超還盡量給病人開便宜的藥,不做不必要的重復檢查。他還要求本院醫生都要想方設法為患者減輕負擔。如今做手術,可以用器械縫合,方法簡便,但要增加費用。吳孟超說:“咔嚓”一聲,一千多元就花掉了,這可是一個農村孩子讀書一年的費用!這個90歲的科學家堅持用手工縫合,是不是有點像個納鞋底的鄉村婦女?正是這個形象,聯系著一種偉大的傳統。

2005年,吳孟超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上級派人對他進行考核,確定第二天上午和他談話。機關考慮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術。吳老得知后,堅持手術不能推遲。考核組的同志感到不解:這是個什么病人,怎么這么重要?第二天下午談話時禁不住問了一句:“吳老,上午在給誰做手術啊?”吳孟超說:“一個河南的農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考核組的同志聽了肅然起敬。我們還能說什么呢?

第十章

在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驕傲的外科醫生莫過于華佗。他用“麻沸散”給病人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華佗被尊為“外科鼻祖”。華佗家族是個望族,到華佗出生時已衰微。其名“佗”,有負載之意,寄寓著家族期望他振興門庭。長大后的華佗卻肩負起另一種重擔。他處在東漢末,戰亂頻仍,疫病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王粲曾有《七哀》詩曰“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華佗不只是外科醫生,他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還精于藥學,“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礎上的創造。他是個想盡各種方法去解決生民病苦的醫生。所以一生不愿做官,愿奔走民間,行醫客旅,拯救了無數生命。

中國最著名的藥王是孫思邈,他的故鄉陜西省耀縣孫家源有中國最壯觀的藥王廟,其中還有后人紀念孫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自小多病的兒子日后會成為名垂千古的醫生。在婦女的命運令人心酸的時代,孫思邈的醫學巨著《千金要方》把《婦人方》列在卷首,接著是《少小嬰孺方》,由此也為中醫婦科和兒科發展為專科奠定了基礎。何謂千金,孫思邈在《序》中寫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有心觀察可一再看見,歷史上那些醫學圣手,都因有一顆深切關懷平凡生命的偉大心靈,才會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去鉆研醫術治病救人,才積累起高超醫術。這樣的醫生就是蒼生大醫!

吳孟超繼承了這種偉大的品德。已經90高齡的吳孟超孜孜不倦地為建設中的安亭新院奔忙,其實是在為自己去世之后的肝癌防治事業深謀遠慮、鞠躬盡瘁。他期望通過這個巨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把中國和世界上有志于這項事業的人才會聚于此,通過30—50年的努力,找到阻止肝癌形成和治療肝癌的根本途徑,最終戰勝肝癌!所以,我以為吳孟超就是為了戰勝肝癌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333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京开业庆典策划-年会活动策划公司-舞龙舞狮团大鼓表演-北京盛乾龙狮鼓乐礼仪庆典策划公司 | 废气处理设备-工业除尘器-RTO-RCO-蓄热式焚烧炉厂家-江苏天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IIS7站长之家-站长工具-爱网站请使用IIS7站长综合查询工具,中国站长【WWW.IIS7.COM】 | 代办建筑资质升级-建筑资质延期就找上海国信启航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断桥铝破碎机_铝合金破碎机_废铁金属破碎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油罐车_加油机_加油卷盘_加油机卷盘_罐车人孔盖_各类球阀_海底阀等车用配件厂家-湖北华特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 高效节能电机_伺服主轴电机_铜转子电机_交流感应伺服电机_图片_型号_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密集柜_电动_手动_移动_盛隆柜业江苏档案密集柜厂家 | 体视显微镜_荧光生物显微镜_显微镜报价-微仪光电生命科学显微镜有限公司 | 拉曼光谱仪_便携式|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 代做标书-代写标书-专业标书文件编辑-「深圳卓越创兴公司」 | 钢衬四氟管道_钢衬四氟直管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件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道-沧州汇霖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高楼航空障碍灯厂家哪家好_航空障碍灯厂家_广州北斗星障碍灯有限公司 | 北京康百特科技有限公司-分子蒸馏-短程分子蒸馏设备-实验室分子蒸馏设备 | 加中寰球移民官网-美国移民公司,移民机构,移民中介,移民咨询,投资移民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LCD3D打印机|教育|桌面|光固化|FDM3D打印机|3D打印设备-广州造维科技有限公司 | 桥架-槽式电缆桥架-镀锌桥架-托盘式桥架 - 上海亮族电缆桥架制造有限公司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流量检测仪-气密性检测装置-密封性试验仪-东莞市奥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除氟除磷剂-复合碳源-污水处理药剂厂家—长隆科技 | 杭州荣奥家具有限公司-浙江办公家具,杭州办公家具厂 | 对辊破碎机_四辊破碎机_双齿辊破碎机_华盛铭重工 | 永嘉县奥阳陶瓷阀门有限公司 | 物和码官网,物和码,免费一物一码数字化营销SaaS平台 | 膜结构停车棚-自行车棚-膜结构汽车棚加工安装厂家幸福膜结构 | 真石漆,山东真石漆,真石漆厂家,真石漆价格-山东新佳涂料有限公司 | 制丸机,小型中药制丸机,全自动制丸机价格-甘肃恒跃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 有机肥设备生产制造厂家,BB掺混肥搅拌机、复合肥设备生产线,有机肥料全部加工设备多少钱,对辊挤压造粒机,有机肥造粒设备 -- 郑州程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超声波清洗机_大型超声波清洗机_工业超声波清洗设备-洁盟清洗设备 | 阜阳在线-阜阳综合门户|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防伪溯源|防窜货|微信二维码营销|兆信_行业内领先的防伪防窜货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供应商 | 成都装修公司-成都装修设计公司推荐-成都朗煜装饰公司 | 广州各区危化证办理_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代办 | 破碎机锤头_耐磨锤头_合金锤头-鼎成机械一站式耐磨铸件定制服务 微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茅茅虫AI论文写作助手-免费AIGC论文查重_写毕业论文降重 | 西安标准厂房_陕西工业厂房_西咸新区独栋厂房_长信科技产业园官方网站 | 土壤墒情监测站_土壤墒情监测仪_土壤墒情监测系统_管式土壤墒情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接地电阻测试仪[厂家直销]_电缆故障测试仪[精准定位]_耐压测试仪-武汉南电至诚电力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