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
師范學校畢業的張玉滾毅然回到家鄉,成為黑虎廟小學教師;《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你了解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精選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篇1)
河南省鎮平縣黑虎廟小學的“80”后教師張玉滾,扎根深山十七載,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不求回報,只做大山深處的一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山區孩子們求學的道路,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張玉滾近日入選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也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張玉滾的典型事跡經媒體播發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認為,張玉滾敬業奉獻、堅守擔當、甘于犧牲,體現了時代呼喚的寶貴的園丁精神。要推動基層教育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張玉滾這樣的好老師。特別是在他的家鄉鎮平縣,大家持續熱議著這位身邊的“時代楷模”。
“張玉滾是鎮平人民的驕傲,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從他身上可以學到的是,無論從事什么職業,無論堅守什么崗位,只要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就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鎮平縣縣長艾進德說,新時代呼喚一大批像張玉滾這樣的“雷鋒精神”傳承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更扎實地履行社會責任,更忠實地服務人民群眾。
鎮平縣縣委書記李顯慶認為,張玉滾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關鍵在于他不忘初心、潛心教學、精心育人、艱苦奮斗,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他的精神必將激勵鎮平全縣干部群眾見賢思齊、向上向善,釋放出新時代的擔當和作為。
“新學期開啟新征程,要以張玉滾老師為榜樣,做一名胸懷大愛、積極進取、敬業奉獻的新時代教育工作者。”開學前夕,黑虎廟小學年輕教師張磊在備課簿扉頁寫下勵志簽名。“在張校長身上,我不僅看到了人間大愛,也切實感受到了山區教育的希望。”張磊表示,自己在從教的5年間,見證了張玉滾對孩子們的關心和照顧。他的先進事跡既是鼓勵又是鞭策,要以他為榜樣,身接地氣、教書育人,讓青春在奮斗和堅守中綻放光芒,給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
鎮平縣張林鎮黑龍集小學教師余新征、高丘鎮初級中學教師王偉飛也表示,要向張玉滾學習,用愛心譜寫教育華章、抒寫教育情懷,以實際行動詮釋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也有不少網民為張玉滾的事跡“點贊”。網民“常春中國”說,看了張老師的事跡,感受頗深,向張老師致敬。
網民“我匿了”在微博上說,張老師的事情令人震撼、感動。都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教育者教書育人,為山區學生帶來了希望,謝謝他的堅持。
就讀于南陽師范學院的韓鈺鑒說,作為張玉滾老師的學生,其愛生如子、甘為人梯的形象早已在他心中扎根,并且深深地影響著他的人生。高考填報志愿時,他毅然決然選擇了師范專業,就是想在未來返回家鄉,做一名像張老師一樣的好教師。
《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篇2)
從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出發,往西北方向走過蜿蜒近30公里的盤山路,村口一座廟宇旁,黑虎廟小學就坐落在這里。
“墻上掛著一幅我喜歡的油畫,畫面景色迷人,充滿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春日的校園里時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朗讀聲,年久斑駁的墻上是孩子們的學雷鋒專欄,稚嫩的筆觸畫出了孩子們平日生活中做好事的點點滴滴。空曠的校園里,教學樓下懸掛的一口銹跡斑斑的手動上課鈴格外醒目,一張乒乓球臺便是這個學校唯一的體育教學設施。
黑虎廟村是鎮平縣的深度貧困村,位于伏牛山深處,這里位置偏僻,直到2017年冬天才通了不定時的公共汽車。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基礎差,生存條件艱苦,許多老師都不愿到這里任教。
2001年,張玉滾從南陽第二師范學校畢業,作為一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優秀人才,父母希望他能到城市去發展。“外面的老師進不來,咱自己培養的學生留不下,都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辦……”老校長吳龍奇的一番話讓張玉滾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于是,他說服了父母,留在了黑虎廟小學。
剛開始代課,張玉滾一個月的工資不過幾十塊錢。有時還發不及時,身邊的親人都勸他趁年輕早點走出大山,他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始終沒出邁開走出大山的腳步。
“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看著自己教的學生一個個能走出大山,我就覺得值。”17年來,這里的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張玉滾一直堅守在這偏遠的山區。他教的學生有許多考上了大學,還有的念了研究生。家長們提到他,總會激動地說:“玉滾在,我們的孩子就有希望。”
“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
“同學們,你們看我手里拿的就是大理巖和花崗巖,你們自己也找找看。”張玉滾正帶著五年級的學生在野外上科學課,這節課的主題是《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在小溪邊、山坡上找不同類型的巖石,拿在手里認真比對。
由于學校條件艱苦,師資力量不足,張玉滾不得不把自己磨練成“全能型”教師。學校現有75名學生,已是校長的張玉滾,同時還擔任著數學、英語、品德與社會、科學四門學科的教學工作。
2017年,在當地政府的資助下,學校新蓋了宿舍樓,有40多名學生在校住宿,張玉滾又當起了生活老師,照看學生的飲食起居。他每天凌晨五點半起床,晚上等孩子們入睡后,他還要在燈下備課,直到凌晨十二點以后。
“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這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紀律。數學課上,他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制作教具;語文課上,優化教學環節,力爭把每節課講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練習;英語課上,他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消除他們對英語的恐懼;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去野外上課或是自己動手做實驗,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多年來,張玉滾所教年級學生的成績,在全鎮名列前茅。
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他利還用課余時間進修了大專,現在正在進修本科,學習初等教育專業。
做一輪照亮山村孩子的明月
黑虎廟小學輻射半徑達周邊20多公里,大多數孩子中午都在學校自己做飯吃。當張玉滾看到有些年齡小的學生做的飯半生不熟,就又主動承擔起孩子們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僅如此,他還動員在外打工的妻子回來幫他給學生們做飯。
山里的孩子,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誰家孩子在哪兒居住,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多大年紀,誰家孩子上學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學生張朋的家長打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正在改作業的張玉滾掛掉家長電話,立刻和妻子一起打著手電筒進山去找,最后發現張朋在回家的路上靠在大石頭旁熟睡了。張玉滾二話不說,背起張朋就走,經過一個多小時才把張朋安全送到家。后來,接送學生也逐漸成了張玉滾的家常便飯。
多年來,黑虎廟小學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輟學,張玉滾和學生們同吃同住,和妻子一起料理學生的日常生活,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資助了300余名學生,繼續他們的求學之路。
受張玉滾的影響和感召,黑虎廟小學4名退休教師決定返回山里繼續教書,張玉滾曾經的學生張磊在外上學畢業后也回到黑虎廟小學任教。
問及將來的打算,張玉滾的回答簡單而詩意:“我愿意做一輪明月,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大山里的孩子們。”
《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篇3)
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改變山里娃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他,雖然收入微薄,但17年資助學生多達300多名。從教的黑虎廟小學因交通困難,學生每學期的課本都是他靠著肩上的一根窄窄的扁擔挑進大山的。而這一挑,就是5年。面對山里學校缺師少教的現實,他不得不把自己練就成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樣樣精通的“全能型”教師。他,就是“時代楷模”張玉滾。
張玉滾,現任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他扎根黑虎廟小學,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跡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2018年9月,中宣部授予張玉滾“時代楷模”稱號。2018年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2019年2月,榮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2019年4月,榮獲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9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奉獻模范”。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河南南陽市鎮平縣黑虎廟村,坐落在伏牛山深處,村里人要走出大山,得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但“80后“時代楷模”張玉滾,卻在黑虎廟小學堅守了18年。
18年前,因為老校長的一次邀請,他放棄了城里月薪千元的工作,來到黑虎廟小學當起了月薪30元的代課老師。18年的時間,他用扁擔,翻山越嶺挑回孩子們的學習用品。18年間,妻子落下殘疾,女兒因車禍奪去生命。他曾經一度想離開這個令他傷心的地方,但因為孩子們渴求的眼神,他最終選擇依然堅守在這里。
張玉滾說:“學生能夠從深山里走出去,能夠學有所成,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能夠走上好的工作崗位,這就是老師感覺到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只要黑虎廟小學有學生,我會依然選擇堅守。 ”
《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篇4)
張玉滾同志情灑山鄉、無怨無悔,彰顯了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2001年,師范畢業的張玉滾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的教師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卻默默耕耘,始終堅守。“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但不能讓孩子們一直苦下去,我要像一顆螺絲釘,釘在這里。”他扎下根來,只為干好一件事,就是讓山區孩子刨除窮根、改變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面對自己養家糊口的困窘和外面世界的精彩,張玉滾也曾猶豫過,“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孩子,都走了,孩子們咋辦?”“只要孩子們在,學校就在”。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執著的心,質樸的情,堅毅的選擇。從張玉滾身上,我們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有理想信念才能在困境面前保持定力,在誘惑面前安之若素,在清貧面前精神富足;在張玉滾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的力量,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為黨分憂、為國盡責。沒有理想,方向終會迷失;沒有忠誠,才干一文不值。學習張玉滾同志,就要像他那樣,把個人理想融入偉大夢想,把個人追求融入時代洪流,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用行動踐行對黨忠誠的錚錚誓言。
張玉滾同志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彰顯了共產黨人頑強的奮斗精神。黑虎廟村是深度貧困村,山高路險,自然環境艱苦惡劣,辦學條件極其簡陋。張玉滾為了翻新校舍,上山撬石頭、下河挖沙石,起早貪黑地勞作,新校舍蓋好了,人瘦了一大圈。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作業、文具挑進大山,幾十公斤的擔子、幾十里的山路,一挑就是5年。通了公路,他又用自己的摩托車運送學校物資,摩托車騎壞了4輛,輪胎更換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一次他騎摩托車到鎮中心校開會,山里起了大霧,他差點摔下懸崖,昏迷了半個小時,但住院沒幾天就趕回學校,在別人攙扶下站上講臺。望著頭裹紗布的老師,學生們喊出“老師好”后,禁不住哭成一片。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不怕吃苦、肯于吃苦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在張玉滾身上生動體現出共產黨人的頑強革命意志和艱苦奮斗精神。學習張玉滾同志,就要喚起內心深處的革命精神、革命斗志,關鍵時刻站在前面、沖上一線,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頂得上去,在奮進新時代中作表率、當先鋒。
《榜樣7》張玉滾扎根深山事跡(篇5)
張玉滾是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的校長,17年來,他不忘初心堅守大山深處,用知識照亮了山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托起了大山的希望;他潛心教學、精心育人的事跡讓人感動……張玉滾老師用17年的行動詮釋了新時期師德的內涵,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
張玉滾老師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雷鋒精神的奉獻精神,詮釋了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展現了人民教師熱愛學生的大愛情懷,塑造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值得我們教師行業去敬佩,更重要的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去學習。
學習張玉滾精神,我知道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或是在崗位上盡職盡責,為事業奉獻,或是助人為樂、熱心公益,為社會奉獻,這是教師代表發言的心聲。
在教育崗位上,我們要學習張老師不忘初心、潛心教育,無愧教師稱號的職業情操;學習張老師精心育人,始終心懷大愛的高尚師德;學習張老師艱苦奮斗,不畏艱辛的優良品質……我們在工作中以張玉滾老師為榜樣,立足自身、干好本職、自省自勵、創新奮進,爭做新時期教師楷模。
“張玉滾用平凡鑄就輝煌,用奮斗點亮青春,他的敬業奉獻、堅守擔當、履職盡責精神值得全體教師學習。”做為一名教師,要見賢思齊,將張玉滾的精神發揚光大,傳遞正能量,唱響主旋律,推動三初中教育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