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材料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最新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材料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最新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材料(篇1)
__鎮__村,對于__縣乃至__州的人們來說,都不算陌生。不陌生的原因是,州紀委自__年牽頭駐村幫扶后,全村基礎設施、產業建設發生根本性變化。
今年2月12日,州接待處副處長__擔任“尖刀班”班長,帶領接待辦、紀委等州直單位8名同志組成的“尖刀班”,接起__村脫貧攻堅的接力棒,舞起脫貧尖刀。
從機關到農村,只是換了服務對象
5月29日,瀝瀝小雨讓__村的鄉村小路變得格外泥濘。__一手提著資料袋,一手扶著路邊桃樹向貧困戶錢之權家前行,已沒有當初進村走小路的畏懼。
錢之權夫婦和兩位老人疾病纏身,兩個女兒正在讀書。見到__,錢之權老婆劉梅珍的淚水漫過眼眶,一個勁兒地說著感謝話。針對錢之權家重、慢病患者多的情況,__了解醫保門診補貼政策后,專程來為其落實低保,宣講重病、慢性病門診補貼政策,并為兩個孩子爭取了“雨露計劃”和困難學生生活補貼。根據醫保政策,錢之權一家可享受5000元的門診補貼。
今年60歲的田世忠孤身一人,雙眼白內障、聽力弱,生活難自理,三間土坯房破舊,靠兄長幫襯。__將田世忠送到__慧益眼科進行白內障手術治療,雙眼視力基本恢復,并爭取項目資金對舊房進行危改。
“把群眾當成家人親人!”這是__時常念叨的一句話。勤于走訪,與百姓交心談心,是__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法寶。駐村3個多月來,她對貧困戶的家長里短,她早已爛熟于心。
從接待到產業,同樣展現精準特色
提起__,在__村無人不知:是來自州城的女干部,嬌秀、大方,辦事干練。因農村工作和生活經驗缺乏,性格要強的__駐村后沒有退縮,她始終堅信一點: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把接待工作細心服務的特點帶到農村,就沒有啃不掉的“硬骨頭”。
__村在州紀委為牽頭單位的幫扶工作隊的努力下,發展了以茶葉、黃金梨、香桃、蔬菜、養殖等種養為主的長中短期產業。如何讓這些產業快速發揮效益,讓村民從中受益?__借助做接待工作的經驗,將接待工作的精準服務做法帶到村里。
3個多月來,__走遍__村的組組戶戶,了解群眾對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和需求。當群眾對產業發展的技術信心不足時,她組織“尖刀班”成員分組召開屋場院子會,在每個組推薦產業發展帶頭人3至5個,組成20支產業發展小分隊,分期進行技術培訓。
生豬、蔬菜、桃、梨等農副產品發展起來了,銷售又成了難題。__號召幫扶單位借自身資源優勢,聯系酒店、超市等企業,與__村實現農超對接。同時,引進金果茶業、吳嫂子蔬菜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3家,讓百姓吃上產業脫貧致富的“定心丸”。
從賢妻到班長,更多牽掛存留心間
母親長年住在醫院,靠年近花甲的父親守護;女兒剛滿6歲,由公婆照顧。講起家中的困難,__有若干個可以不到駐村“尖刀班”工作的理由,而她沒有半句怨言。每次離家進村,看著女兒期盼的眼神,陣陣酸楚只有__自己才清楚。
今年4月中旬,丈夫生病手術,__僅陪伴了兩天。在前往__村的路上,她默默地在微信圈留言:對家的眷戀也是一種傳承,深入血脈,你的不舍掛在臉上,我的在心里。
面對親人,“尖刀班”班長__談不上賢妻良母;面對村民,__表現出來的則是更多牽掛。向真維離異后帶著兒子生活,今年3月患重病醫治無效去逝,留下12歲的兒子。__知情后,迅速帶領“尖刀班”協助其親屬和鄉鄰處理后事。當年幼的兒子身披孝衣跪在__面前時,她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潸然淚下。__的淚水感動前來吊唁的群眾,也感動了向真維的兄長,他當場承諾承擔孩子的撫養問題。
群眾對扶貧政策有疑惑、對優惠政策落實有意見,__既是忠實的聽眾,又是問題解答者。當村民對環境衛生,垃圾亂倒有意見時,__帶領“尖刀班”組織200多名村民清掃公共區域,分組成立環境整治小分隊,引導村民自覺愛護環境,打造干凈家園。今年以來,她帶領“尖刀班”解決老百姓困難和矛盾糾紛100余起,贏得無數村民點贊。
最新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材料(篇2)
5月28日22:00,漆黑中的安靜小山村,幾點農家燈火朦朧、暖心。
“爸爸、爸爸……”拖著疲倦的身影,抖了抖鞋子上的泥土,剛在百戰口集中安置點開完搬新拆舊屋場院子會的__縣__鎮__村駐村扶貧“尖刀班”班長__一推開房門,門口等候的小兒子嘟嚕著小嘴撲向他的懷抱。
一間廚房、兩間臥室,簡陋卻干凈,這是__在__租住的溫暖小窩,妻子、兩個兒子成了他的陪伴。菜籃中裝滿了妻子摘好的青菜,盆中浸泡著大兒子洗好的衣服,休息了幾分鐘,__挽起袖子、系上圍裙炒菜煮湯,每天這個時候,一家子才算吃上一頓豐盛的正餐。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是精準扶貧戰役的鏗鏘誓言。叱咤大江南北,__322個“尖刀班”安營貧困村寨,和18萬貧困人口統一戰線攻堅脫貧。__年2月24日,__也編入了__鎮60余名“尖刀班”班長隊列,下派到__村。
扶貧,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使命,__卻不敢把駐村的消息告訴給妻子唐慶艷。在他心中,有一段難言的苦衷:__年,時任__村支書的他帶領村民種植600畝油茶,為省下卸載油茶樹苗工錢,妻子也來幫忙搬運茶苗,不慎被茶苗上的寄生毛囊蟲感染了臉部皮膚,毛囊蟲永久性地寄生在她的皮膚下,雖到武漢同濟醫院、北京專科皮膚科醫院尋醫問診,仍無濟于事,若遇陽光暴曬、炒菜煙熏,皮膚就會出現疙瘩、水腫,不能做飯和戶外勞動。同時,大兒子因小時急性喉炎患下腦癱,對飽餓、冷暖沒有明顯知覺,小兒子才剛滿一歲,均需悉心陪護和照顧。
但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他,始終忘不了童年青黃不接時饑腸轆轆、祖輩臉朝黃土刨生路的貧窮記憶。“我們都是窮人出身,但我們是幸福、幸運的。接下來,我要去幫扶那些還在貧苦的老百姓,你能支持我們嗎?”抱著試一試的心,__向妻子坦白了想法,沒想到妻子很快應允。
在__脫貧攻堅前線,579名貧困百姓成了“戰友”,__把妻子、兩個兒子也帶到了前沿陣地。為讓妻子、兒子不受罪和委屈,__在__小學附近租下了一套民房,一家人駐進了一個村,他帶上妻兒扶貧的故事也感動了1300余名__人。
“真扶貧,扶真貧,讓老百姓明明白白享受政策、領情政策,爭當脫貧先鋒。”帶著公心和熱心,一個月時間,__走遍全村184戶貧困戶,核定貧困戶信息,廣泛搜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宣傳發展產業脫貧重要性和引導弘揚勤勞、自強的脫貧精神。一次次堂屋中的扶貧訪談描繪了脫貧路線圖,也敞開了貧困戶的胸膛。
__村屬典型的山間盆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中心村鎮房屋、人口分布較為密集,小學、幼兒園一應俱全,一派村中有“小城”的動人景象。在物產豐茂這個詞語中,__村仍被染上了“窮”字色彩,12個村小組455戶村民中184戶屬建檔立卡貧困戶,幾乎占了四成,尋找窮根、開出良方,作為“尖刀班”班長的__如一位“老中醫”一樣,訪、問、聞、思,精準瞄靶每一個致貧癥結。
“小康不小康,一看米缸二看房。”在__的心中,有一種對脫貧摘帽最樸素的認識,那就是填飽肚子、住上好房子。__村擁有耕地面積畝,盛產玉米、土豆、茶葉,種田、養豬、外出打工創收的“老三樣”沒有改變貧窮模樣。面對一盤粗放、分散傳統產業的棋局,__因地制宜重新洗牌產業布局:紅砂土壤上栽種茶樹、低洼池塘養蝦喂魚、創業能人帶頭養豬。如今,4個種養專業合作社、200畝核桃、600畝茶葉勾勒出__產業脫貧新版圖。
走進宇哲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棟150模式的豬舍縱橫于眼前,一頭頭肥豬或覓食、或酣睡、或打鬧,合作社理事長張明推著裝滿酒糟的小車,邊走邊向食槽中投放。“去年出欄了200余頭,效益還不錯,今年還有150頭出欄,等豬價市場回暖,我再分批次出售。”靜觀豬價走勢,張明冷靜使出權益之策。
開酒廠賣酒、酒糟飼養生豬、豬糞入沼氣池發酵變綠色能源和肥料,張明走出了一條綠色循環路子。12戶村民免費用上合作社的沼氣,4戶養殖戶傍上合作社進入技術、市場共享平臺,張明如一個創業導師一樣,甘當村民脫貧先鋒和引路人。
讓能人做能事、能人講能話,__時常走進田間地頭問計、獻計,培養培育一批致富帶頭人,用能人效應釋放產業扶貧的強大能量。前幾年,陳宗海守著一畝三分薄地,也僅僅刨出了個溫飽,__年,陳宗海租賃了15畝水田,引進了一批龍蝦種苗,鄉親們眼中不種水稻養龍蝦的“不務正業”,陳宗海卻歷經了思想較勁、技術苦練和模式探索的涅槃、裂變。
早上9:00喂食青草,下午17:00投食豆渣、麥麩等食物,陳宗海和妻子蔡宗菊整日以龍蝦為伴,刷新了祖輩單純種莊稼的老套路。清水中喂養的龍蝦色澤鮮紅、體格健壯,有賣相的龍蝦卻賣不出好價格。陳宗海靈機一動,自家開了一家農家飯店,兒子在縣城也開了一家美食店,專門烹飪和推出龍蝦特色菜,從蝦塘到餐桌新鮮直供,曾經“豆腐價”賣出了黃金價。
“你瞧潛江都在推廣稻蝦模式,其實啊,池塘中淤泥有龍蝦糞便和有機物質,我們__是盆地小氣候,可以在淤泥中種蓮藕,蝦子有了遮陰棲居地,蓮藕還能增收呢。”在一次走訪中,__的一席話瞬間引起了陳宗海的興趣,萌生和醞釀著“藕蝦共生”的新模式,尋思帶領周邊村民撬動立體水經濟的新增長點。
扶貧春風吹遍百花開,合作社、養殖場、農家飯店綻放一朵朵“致富花”,一股股產業扶貧動力牽引著__的脫貧夢。“富了袋子,不能窮了腦子,貧困戶思想精神不脫貧,好比瘸著一只腿走上小康路,走不長遠。”數十年摸爬滾打在基層一線的__清晰明白,扶貧還要扶智和扶志,這才是智取制勝脫貧攻堅戰的法寶。
在百戰口集中安置點,三排白墻青瓦的新房鑲嵌于山間,縱橫交錯的寬敞、平坦水泥公路把43棟房子串成了整體。挪出了山溝溝的窮窩,住進了現代、舒適的新房,從零落分散到小村鎮集中居住,易遷戶從農民一步跨入了“小市民”,思想、習慣卻面臨著一場漫長的蛻變。
臟水亂潑、垃圾亂丟、雜物亂堆……剛一開始,易遷戶們依舊把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帶到了安置點。“思想觀念轉變是一場長跑,快不得、急不得,要用耐心和細心引導,逐漸把易遷戶們引向文明的終點。”對易遷點民風轉變,__這樣生動比喻。
一次,易遷戶張某喝茶后隨手便把紙杯仍在主公路上,恰好__手中也拿著一個紙杯,他默默彎下腰撿起,連同自己的紙杯一起帶走,張某瞬間臉上露出幾絲羞愧,自此改變了亂扔垃圾的陋習。以身作則帶好頭,屋場院子會、入戶走訪潛移默化傳播文明理念,__用言傳身教改變著易遷戶的一言一行。
“劉班長是咱們的貼心好干部,為讓我們過好日子吃苦受累,還要把一家老小帶到身邊照顧,真是苦了他了。”貧困戶王高亮因挖煤眼睛受傷失明,現如今住進了新房,雖看不見__的為民形象,但已被他為民的溫度所觸動。
干群一家親,有說不完的情深意濃。有時,村民也為__一家人送來大米、蔬菜,還邀請他們到家做客,但都被他婉拒。“我是人民的干部,我要做的就是為了人民,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__說,把老百姓的事當成爹娘的事來辦,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才是扶貧干部的真正本色。
每天平均工作14小時、接打50個電話、徒步10公里山路,__的肩膀上,肩負著脫貧攻堅和__片區鄭萬高鐵建設協調的艱巨任務。但心里,卻始終對妻兒心存內疚:因為不能接觸油煙,妻子不能做飯,在他外出扶貧的每個日子,一家人白天只能靠面條、零食填肚子,只有等他晚上回家才能吃上一頓飽飯。面對這樣的日子,妻子始終無怨無悔。
__把對妻兒的虧欠,都默默傾注在了脫貧攻堅的大任上。緊盯__年整村脫貧目標,打通11公里通組公路、建設云坪集中安置點、添置垃圾收集設施、安裝40盞路燈……__正在用付出和努力鋪開__美麗鄉村新畫卷。
深夜23:00,寂靜的出租房內,一身疲倦的__把做好的飯菜擺上了桌,妻子、兒子終于盼來了一天僅一頓的奢侈美餐。躺在床上,__掏出筆和筆記本書寫著扶貧日記,構思第二天的工作行程……
最新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材料(篇3)
在__縣__鎮__村,一提起__,當地村干部和群眾都會說:“吳書記是個‘出牌’的高手,在__村,他的‘三張牌’打得特別地道。”
__今年32歲,是州農業局的一名普通干部,__年1月10日被選派到__村任第一書記。
一年多來,__在__村堅持打好“三張牌”:一張聯絡群眾的感情牌,一張嚴管村級班子的制度牌,一張打基礎管長遠的項目牌。
__村于__年由原__村和__村合并組成,位于__鎮東南部,距集鎮4公里,國土面積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14個組445戶1340人,208戶貧困戶,貧困人口占一半。村民以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維持生計,人均收入低。
上任后,__用近兩個月的時間走遍全村,“張家的長”“李家的短”他都爛熟于心,一些村民家里的狗見了__也會搖尾巴。
走訪中,__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真正成了群眾的知心人和貼心人。經他牽線搭橋,州農業局干部職工捐助和企業資助,籌得臨時救助金17.45萬元,彌補了群眾大災、大病、子女上大學及特殊困難等救助資金的不足。隨后,通過召開村支“兩委”班子、黨員、村民代表和群眾會議,反復討論,醞釀出臺《__村整村推進實施規劃》,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抓三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以硬化村級主干道、解決安全飲水、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危房改造全覆蓋為主;短期產業以高山蔬菜為主,上半年種辣椒,下半年種大蒜;長期產業以經濟林木套種藥材(漆樹+貝母)為主,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村里發展藍圖繪就,__又打起了第二張牌,制度管人管事。__村有黨員42人,村支“兩委”7人,整體年齡結構偏大,且文化程度不高。__帶頭給大家講黨課,讓黨員干部反省自身不足,時刻保持戰斗力。同時,在村里3個集中點設立黨務政務財務信息公示牌,定期公開村務財務,接受群眾監督。在這些制度的支撐下,村內建起1座文化大舞臺,整修文化廣場600平方米,新建垃圾池2個、公共廁所1個,村容村貌發生巨變。
輸血不如造血。建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項目長期富民,是__的最后一張牌。一年來,__帶領村支“兩委”班子先后硬化主干道10公里,打通斷頭路7.9公里,整修3.4公里,解決573人的安全飲水難題,完成易地搬遷24戶,危房改造25戶,籌資170萬元新建200KV光伏發電站并網發電,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以上。在儲備項目中,村級低壓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即將動工,1200畝國土整治項目已完成土地勘測和規劃評審。在農業產業上,形成馬鈴薯種薯繁育、辣椒、貝母、大蒜和漆樹齊頭并進的格局。
在__村,__不忘初心,默默奮戰在扶貧一線,已成為群眾的親人、村干部的主心骨。__村在他的帶領下,一個又一個變化呈現在人們面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在逐步實現。
最新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材料(篇4)
_村是_縣_鎮邊境線上的一個苗族寨子,長期貧窮落后曾是這個寨子的真實寫照,但在寨子中,有一位其貌不揚的苗家漢子,近年來,他憑著一股子“牛勁”,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展起肉牛養殖,硬是在中越邊境延綿大山間闖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帶動了本寨村民一同發展致富,實現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致富夢,他就是_。
“跳出當地看當地,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更好地謀劃村子的發展,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這是_的座右銘,7月,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黨員的他無論做什么事,都向黨中央靠攏,看齊,履行著一名黨員責任,發揮著黨員作用,致力成為人民群眾的先鋒模范。
他是本村發展特色農業的領路“牛人”,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3月27日由_發起召開全體大會決定成立金福養牛合作社,注冊社員69人,其中5人是建檔立卡戶,注冊資金180萬元。合作社以_省內地消費群和廣西、廣東省肉牛加工廠為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為依托,以服務社員為宗旨,以“民辦民管、民受益”為原則,以提高肉牛產品效益為目標,以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核心,充分利用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優勢,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分工協作,合作社負責肉牛品種采購、發放給農戶公種牛,農戶提供母種牛,進行配種養殖,然后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生產資料采購和技術培訓、統一品種收購及銷售,這不僅為農戶提供了家門口的養殖工作,還為群眾解決了外出務工無人照料牛兒的煩惱,并為群眾提供銷售渠道,增加了群眾的收入,目前養殖肉牛品種有本地高峰黃牛、西門塔爾和利木贊牛種。合作社養殖出欄600頭,實現銷售收入480萬元,實現利潤192萬元,實現社員人均增收2.78萬元。
他還是本村的建設先行者。
積極通過村“兩委”向鎮領導爭項目、爭資金,村上公共設施不斷改善,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自他擔任穴廠、_村小組、金福養牛專業合作社聯合支部書記以來,組織群眾挖通了從村內到1315高地的生產基礎道路,于自己投入1.5萬元拉來沙石鋪墊村內到1315高地的生產道路,從而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20爭取“一事一議”項目用于村內道路硬化,由于村子太分散,覆蓋不了村內道路硬化,又申請整村推進項目,兩個項目解決了村內主干道的建設問題,申請民族團結示范村,20底完成了民族團結示范村的建設,解決了環村道路和進戶路,年在看到寨子群眾羅少明家出車禍后的日漸困難,又捐贈給他15000塊火磚建房,并為其向_鎮黨委政府申請到了5噸水泥解決建房困難。近幾年來,在_的帶動下,全村村民發奮努力,目前,實現了村內道路硬化覆蓋率達95%,全村通寬帶網絡,通網絡電視,通電視廣播等,且村內寬帶已裝了45戶,網絡電視達80%,本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村民們也紛紛建起了樓房,全村實現了脫貧摘帽。
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村內群眾內生動力。
作為支部書記的他,對村中的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哪里的道路要硬化,什么產業能深化助群眾增收,村中衛生、綠化、民族風采等工作他都心中有數,充分的發揮了黨員干部和“黨員致富帶頭人”的作用。他不僅帶頭創業就業,深入探索符合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有效途徑,努力幫助貧困戶找準致富門路、持續增加收入,還積極組織群眾開展各種活動,加強貧困群眾的思想教育引導,通過黨員包聯等宣傳政策法規,通過培訓教育切實提高貧困戶的實用技術技能,引導貧困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他還是苗族文化的傳承人
他以合作社為支撐,積極自發組織開展各種相關的民俗民間活動,特別是苗族的花山節,每年初一他都會組織群眾在_燕家灣斗牛場開展為期9天的苗族“花山節”活動,還邀約周邊的彝族、瑤族、壯族、漢族一同舉辦文藝表演,突出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讓游客們一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演,同時活動中,還邀請外來游客一起參與活動,感受節日氣氛,體會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開展的“花山節”吸引了中越游客約30萬余人。每次的活動開展不僅將本民族的特色特點發揚光大,還讓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有效傳承。
正是這樣一位小人物,卻完成了一件件村內大事,作為一位普普通通的群眾黨員,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以黨員的身份引領著群眾慢慢的步入新時代生活的正軌,發揮著“黨員”的作用和樹立著“黨員”的先進形象,得到了群眾的贊賞和欽佩。
最新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材料(篇5)
“趙書記是個好干部,好黨員,是值得我們老百姓信任的好書記”,村民_說,這就是_鎮_村駐村第一書記趙忠祿在老百姓心中的評價。
家住_村的_已60多歲了,夫妻二人因身體原因(一級傷殘),是五保孤寡老人,缺乏勞動力,第一書記趙忠祿得知情況后,在經常關心二位老人身體的同時,還相繼幫助其解決了他家飲水困難、道路不通的問題。
_村位于_縣城西部,共19個村民組組成,有戶781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390人,因為交通落后、環境惡劣,老百姓靠傳統的農作方式導致經濟發展滯后。
205月,趙忠祿從縣發改局選派到_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以后,他首先走遍_村所有地方,迅速熟悉了村里基本情況。
短短幾天時間,就摸清了全村的所有資源和還沒有通公路的組有哪些,貧困戶分布區域等。然后就結合實際制定計劃,掛圖作戰,爭取項目資金為_村旅游業發展、“組組通”道路實施等基礎設施日夜奔波。
趙忠祿到基層召開群眾院壩會議
“百姓富不富,關鍵靠支部”。
院壩會、群眾會、黨員會、田間地頭與百姓交心談心等成了常事。
“每天,他都起早貪黑的,身體都累垮了。今年的3月份,他兩次生病住院,經鑒定,屬“氣胸”病。有時候他胸腹部疼得不得了,但仍然堅持帶病工作,就連今年他女兒高考,都抽不開身回家看一眼。”_村村主任蘭杰說。
趙忠祿幫扶計生生育困難戶
“要致富,先修路”,他通過多方協調,爭取“農發項目”資金286萬元投入_村機耕道水泥路、11條溝渠、2座橋梁和河道治理建設,如今2公里的治理河道也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水是老百姓的生命之源”,趙書記了解到周家院、跳墩河、灣頭寨等組的自來水因管理不善導致飲水困難,就多次深入到組召開群眾協調會議,尋求解決問題途徑,為解決飲水難,他跑到“娘家”——_縣發展和改革局尋求幫助,“娘家”在經費困難緊張的情況下,從單位擠出6000元資金解決了這幾個村民組的飲水問題。
為夯實全村發展基礎,他還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工作,促成了_村旅游項目“響鼓灘森林水景園”預計投資3.8億元,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500萬元投入;“兩河江漂流”項目途經高梘連接銀盞杜仲河,總投資50億元,該項目也正在進行前期設計工作;積極主動支持_村“檫爾巖水庫”的建設,預計投入資金10億元,目前,管網建設已完成,正在進行庫區的征拆工作。
為增加全村老百姓收入和解決就業問題,他積極對接相關部門,通過開展培訓、現場手把手教學等方式,發展和壯大種殖業和養殖業,擴大茶產業種植面積至7000余畝,發展種植烤煙3000多畝,發展中藥材太子參100余畝,為全村年增加收入758萬余元左右,解決了就業人員3080人;同時,通過技術培訓壯大種養殖業發展,已發展養殖業大戶6戶,年增加收入50余萬元;還促成開辦了“_縣_鎮富宇戶外用品廠”,年盈利達50萬元,解決就業人員30人,年增加貧困戶務工收入80萬元。
縣發改局幫扶_村周家院安裝自來水
當他走進_村的那一刻起,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如簸槽組山塘水庫糾紛、周家院一事一議群眾意見分歧、檫爾巖水庫群眾訴求意見等都一一化解。
“只要全村老百姓過得好,自己做這些就是值得的”。趙書記說。
駐村工作的“十件實事”中,他卻實施了15件,如今已完成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