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
借助頒獎詞可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關于2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你了解多少?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篇1】
1、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從小在上海長大,1963年北大畢業(yè)后,把大半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19年,兩個兒子出生后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chuàng)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shù)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 2019年,國慶前夕,樊錦詩獲頒國家榮譽稱號勛章。
頒獎辭: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辟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jīng)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發(fā)。心歸處,是敦煌。
2、四川森林消防員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里縣發(fā)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開赴一線展開撲救。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缺氧難行等困難,每人負重30余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了搏斗。當天下午,明火被撲滅后,消防員在向山谷兩個煙點迂回接近時,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zhàn)員和三名當?shù)負浠鹑藛T全部犧牲。
頒獎辭: 青春剛剛登場,話語猶在耳旁,孩子即將出生,父母淹沒于淚水。青山忠誠的衛(wèi)士,危難的永恒對手,投身一場大火,長眠在木里河兩岸,你們沒有走遠,看那涼山上的秋葉,今年紅得分外惹眼。
3、朱麗華
43年前,浙江嘉興人朱麗華因傷失明,她自學成為當?shù)匚ㄒ幻と酥嗅t(yī)師,從事推拿工作30余年,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同時,她堅持做慈善,到目前為止,朱麗華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373萬元。
頒獎辭:不幸關上了你的門,但你幫別人打開了窗。看見過這世界的陰影,但還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雙手,推拿出燦爛人生。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你能感受到。
4、張富清
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張富清在解放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zhàn)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 新中國成立后,他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到偏僻的湖北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qū)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人們發(fā)現(xiàn)。
頒獎辭: 都知道你樸實勤勉,卻不知你曾戰(zhàn)功赫赫。你把獎章深藏在箱底,對戰(zhàn)友的懷念深藏心底。從不居功索取,只為堅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獻。于國于民,你是忠誠偉大的士兵。
5、顧方舟
中國著名病毒學專家,我國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研發(fā)生產(chǎn)的拓荒者。2019年1月逝世。1957年,31歲的病毒學家顧方舟臨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 為加快進度,他舉家搬到云南大山深處的科研所,在疫苗問世后,顧方舟和同事們除在動物身上試驗,還自己以身試藥,為盡快確定安全性,顧方舟還偷偷隱瞞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 1965年,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向全國推廣以來,“脊灰”的年平均發(fā)病率從1949年的十萬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萬分之0.046,使數(shù)十萬兒童免于致殘。2000年,世衛(wèi)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tài)。
頒獎辭: 舍己幼,為人之幼,這不是殘酷,是醫(yī)者大仁。為一大事來,成一大事去。功業(yè)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靈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的劫難。
6、杜嵐尤端陽
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此后,每年校慶和十一國慶日濠江中學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澳門回歸祖國當天,已經(jīng)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拐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濠江中學后任校長尤端陽繼承了杜嵐的教育理念,在澳門回歸后的20年里,每逢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讓愛國情懷融入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
頒獎辭: 濠江上升起游子的夢。離亂中的骨氣、志氣,歸來后的元氣、銳氣,你們?yōu)樗B(yǎng)成了浩然之氣。陽光下最有意義的工作,五星紅旗下不滅的薪火。飄揚吧,這面旗留下澳門最美的記憶。
7、伍淑清
全國工商聯(lián)副主席、香港企業(yè)家。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歸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內(nèi)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nèi)地交流學習百余次。 修例風波發(fā)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fā)起的學生罷課,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19年9月,伍淑清現(xiàn)身瑞士日內(nèi)瓦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
頒獎辭: 四十年前,你說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說有些事必須做!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超越港島的遠見,不讓須眉的擔當。愛青年,更愛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
8、黃文秀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工作,2018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yè)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shù)厣睿ぜ野糇咴L,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xié)調(diào)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jīng)濟項目收入翻倍。 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fā)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頒獎辭: 有些人從山里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zhàn)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9、潘維廉
潘維廉1988年起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4年后,他申請永居資格,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 在中國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并熱愛中國,見證了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變化,先后幫助廈門、泉州等地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他還榮獲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fā)的中國“友誼獎”、“廈門市榮譽市民”等稱號。 2019年,潘維廉出版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以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xiàn)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____高度贊賞他的“不見外”,為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而點贊。
頒獎辭: 打開心扉,擁抱過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見,太平洋就不算距離。家鄉(xiāng)的信中寫下你的中國,字里行間讀得出你的深情。遙遠來、永久住、深刻愛,我們都喜歡你這種不見外。
10、中國女排
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五連冠,成為當時中國人的模范和驕傲。三十多年來,女排魅力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 2019年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zhàn)績贏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女排姑娘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頒獎辭: 三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你們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你們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奏國歌,升國旗,你們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
2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篇2】
【頒獎詞】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fā)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fā)于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xù)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人物事跡】
葉嘉瑩,女,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教育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專攻古典文學方向。現(xiàn)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她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帶給世人。
葉嘉瑩10歲前,她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誦讀經(jīng)典,由此開始與詩歌結緣。1948年冬,葉嘉瑩隨丈夫來到了臺灣,不久,因為丈夫沒有了工作,葉嘉瑩靠辛苦教書承擔起養(yǎng)活家中老小的重擔。
20世紀60年代之后,葉嘉瑩先后擔任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她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了國外。
1978年暮春,葉嘉瑩在報紙上看到內(nèi)地的學校需要教師,便即刻給國家教委寫了一封申請信,她希望不要任何報酬回國教書。
1979年,她的申請得到批準,來到南開大學開始執(zhí)教。40年來,她應邀到國內(nèi)幾十所大學巡回講學,舉行古典詩詞專題講演數(shù)百場。在數(shù)十年教學生涯中,葉嘉瑩先生培養(yǎng)了大批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人才,她的許多學生目前已是中國、加拿大、美國多所大學的知名教授和學術帶頭人。
20世紀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學教授的葉嘉瑩,愿不要任何報酬回國教書。如今,90多歲高齡的她仍堅持講學,還捐出3500多萬元支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養(yǎng)了大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文學人才。葉嘉瑩說:“人的精神品格能夠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內(nèi)心的一份快樂。他不會每天總是為追求現(xiàn)實的那一點金錢之類的東西而丟掉人生最寶貴的價值。”
2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篇3】
【頒獎詞】
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jīng)淪陷。這一戰(zhàn),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人物事跡】
1997年11月,張定宇同志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y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張定宇同志就帶領湖北省第三醫(yī)療隊出現(xiàn)于重災區(qū)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
2011年除夕,張定宇同志作為湖北省第一位“無國界醫(yī)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yī)院,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中國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陣電話鈴聲喚醒。一名產(chǎn)婦子宮破裂出血,需緊急搶救。張定宇匆匆趕到手術室,做麻醉,穩(wěn)定病人血液循環(huán)。不到30分鐘,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緊接著,第二臺剖腹產(chǎn)病人轉到手術臺,張定宇緊急給產(chǎn)婦側臥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輸液,20多分鐘,又一個新生命誕生。
2017年,張定宇同志隨武漢市衛(wèi)健委赴外地出差,被專家發(fā)現(xiàn)腿有異樣。
2018年10月,張定宇被確診患有漸凍癥、雙腿日漸萎縮。
2019年11月,武漢市發(fā)生比較嚴重的流感,感染科病床已滿,在做好消殺工作后,結核科等其他科室馬上接收流感住院病人。這為疫情中的跨科室作戰(zhàn)打了“前站。
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y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院長張定宇隱瞞自己患漸凍癥的病情,顧不上已感染____的妻子,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他說:“雖然有愧疚,但當時不需要做取舍,能幫助到別人,覺得很幸福!”
2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篇4】
王繼才王仕花:守島衛(wèi)國32年的夫婦
江蘇灌云縣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yè)。
頒獎辭
浪的執(zhí)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
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
三十二年駐守,三代人無言付出兩百面旗幟收藏了太多風雨。
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
王繼才、王仕花人物事跡
王繼才同志守島衛(wèi)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yè)。20__年,王繼才夫婦被評為全國“時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繼才因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受老政委囑托,踏上守島之路
“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為了一個承諾,我選擇了上島;我是哨所的民兵,為了一面國旗,我留下來守島;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為了一個信仰,要在開山島守下去,直到守不動的那一天!”這是20__年10月,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進行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時,王繼才所作的題為《為國守島,我無怨無悔》報告里的一句話。
1986年7月的一天,灌云縣人武部老政委找到他:“繼才,組織上交給你一個艱巨的任務,去守開山島,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好這個任務。”老政委期待的目光,讓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信任。
“1986年7月14日早上8時40分。”王繼才把自己登島的`時間記到了“分”。上島后,王繼才發(fā)現(xiàn)島上的情況比預想的要差得多:空蕩蕩的幾排舊營房,一條黑咕隆咚的坑道,沒有淡水,沒有電……到了晚上,更是一片漆黑,海風呼呼作響。王繼才蜷在角落里,一夜沒有合眼。
島上生活單調(diào)枯燥,他每天望著家的方向,想妻子、想孩子、想父母。一天、二天、三天……時間過得很慢。當時,王繼才去守開山島沒有告訴妻子王仕花,只是告訴她說去執(zhí)行任務,半個月后,王仕花才知道。王繼才上島48天后,王仕花前去看望,看到了胡子拉碴、衣衫襤褸的王繼才,王仕花的心一下揪了起來,心疼地說:“這島別人都不守,憑啥咱守!走,我們回家!”王繼才不作聲,默默地走向海邊。第二天,王仕花又拉他下島,他腳底下像生了根,眼睛望著大海:“仕花,你回去吧。我得留下,開山島是海防前哨,你不守,我不守,誰來守?”
回到家的王仕花想到王繼才一個人在島上,沒人管、沒人問,一陣陣酸楚涌上心頭。思來想去,王仕花下決心辭去工作,陪他一起守島。
王仕花辭職的時候,校長惋惜地說:“王老師,學校已經(jīng)打報告,把你轉成正式老師,現(xiàn)在辭職太可惜了!”王仕花無奈而又堅定地說道:“校長,我也舍不得學校。但王繼才去守島,我就要去陪他一輩子!”
王仕花記得,離開學校那天上的最后一課是《我愛北京天安門》。課講完了,王仕花動情地說:“同學們,這是老師給你們上的最后一課。明天,我就要去守開山島了!”孩子們拉著王仕花的手不讓走。王仕花對孩子們說:“我們都愛北京天安門。開山島是海防前哨,老師去守開山島,就是去保衛(wèi)天安門。你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像老師一樣去守衛(wèi)天安門,守衛(wèi)我們的祖國!”
伉儷情深,夫妻共守方寸孤島
上島后,王仕花才真正體驗到守島的艱難。島上沒有淡水,只能喝接來的雨水;沒有電,只能點煤油燈;吃的一根蔥、一棵菜都要從島外運來。夏天濕熱,他們只好睡到房頂上;冬天陰冷,不得不搬進海風吹不透的山洞里。時間長了,夫妻倆都患上了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嚴重的濕疹,疼癢難忍,常常半夜里疼醒,只能互相敲打著,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
臺風來時,船只無法出海,開山島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斷糧斷水的日子每年都會遇到幾回。一次,連續(xù)刮了17天大風,柴火都用光了,沒法做飯。夫妻倆餓得兩腿發(fā)軟,只能把生米用水泡酥后,撈起來干嚼,一連嚼了5天生米。
守島不僅艱苦,還很危險。有一次,王繼才和王仕花沿海邊巡邏,一個大浪打過來,王繼才整個人都被卷到海里去了。王仕花心想,這下完了,老王命沒了。又一個浪頭過來,王仕花看見渾身濕透的老王,正從巖石往上爬,便趕緊跑過去,把他拽上來。從那以后,他們出去巡邏,就用一根背包繩拴在兩人腰間,相互有個照應。這些年來,這根背包繩把王繼才和王仕花緊緊拴在了一起,也把他們和開山島緊緊拴在了一起。
1987年7月,王仕花預產(chǎn)期臨近,誰知強臺風突然來了,無法下島。眼看就要臨產(chǎn)了,王繼才手足無措,急得團團轉。情急之下,王繼才抓起步話機聯(lián)系鎮(zhèn)武裝部長的家屬,在她的指導下為王仕花接生。當孩子發(fā)出第一聲啼哭后,王繼才一下子癱坐在地上。直到現(xiàn)在,王仕花想起來都后怕。兒子出生后,夫妻倆給他取名叫“志國”。王繼才說:“志字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心’,就是希望他當一名戰(zhàn)士,心中有祖國,立志要報國!”
開山島雖偏,但因其獨特的位置,成了犯罪分子眼中走私、偷渡的“天堂”。1999年3月,孫某找上了王繼才:“王叔,你下島吧,小島讓我來經(jīng)營,賺錢和你對半分。但不能向上級部隊領導匯報這件事。”“不干凈的錢堅決不要!”王繼才迅速報告上級。多年來,夫妻倆先后報告過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違法事件線索。王繼才的家庭并不寬裕,兒子考上大學的學費還是向別人借的,他也有機會外出打工去掙錢。連他兒子都說:“我爸能吃苦,出去打工一定不比別人差。”但是,在守島的責任和賺錢的機會面前,王繼才一次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守到守不動那天”,他兌現(xiàn)了承諾
從小,長輩們就教育王繼才,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說過的話,答應的事,就一定要兌現(xiàn)。這些年來,王繼才一直堅守海島,就是要兌現(xiàn)對老政委的承諾,兌現(xiàn)對組織上的承諾。
王繼才的舅舅曾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和___,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前輩。聽說王繼才要守島,他對王繼才說:“旗幟就是陣地,旗幟就是勝利。人在旗幟在,旗在陣地在。”他叮囑王繼才:“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彈丸之地開山島啊,守住了開山島就守住了國門,國安才能家寧!”每當想起舅舅的話,王繼才就暗下決心,無論遇到什么危險,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島上高高飄揚!
32年守島,夫妻倆只有5個春節(jié)是在岸上過的;父母去世,他都沒在身邊;女兒出嫁,王繼才也沒有參加婚禮。但想到?jīng)]有辜負老政委和親人的囑托,想到吃盡一家苦,換來萬家歡,夫妻倆就無怨無悔!鄉(xiāng)親們都稱呼他們是“開山島夫妻哨”。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這是王仕花最喜歡唱的歌,在很多場合、在王繼才的溫情目光下,她多次幸福地唱過。
“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們這么高的榮譽,這是對我們夫妻倆的鞭策激勵。”王繼才曾如是說,并表示,“要在開山島守下去,直到守不動的那一天!”如今,王繼才兌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永遠留在了開山島———那個他們夫妻倆守護了32年的小島。
2023感動中國頒獎詞及事跡【篇5】
【頒獎詞】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著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zhàn)。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jīng)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人物事跡】
國測一大隊自1954年建隊以來,先后完成和參與完成了全國大地測量控制網(wǎng)布測,中蒙、中蘇、中尼邊境聯(lián)測,京、津、唐、張地震水準會戰(zhàn),2000國家重力基本網(wǎng)的布測,全國天文主點聯(lián)測,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南極中山站建站和第21次南極科考測量,國家GPS A、B級網(wǎng)、國家高程控制網(wǎng)、中國公路網(wǎng)GPS測繪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的建設、施測和管理等國家重點測繪項目,為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是由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完成的。這是國測一大隊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區(qū)測量珠峰,并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
2020年5月,國測一大隊第7次測量珠峰高度,最終測定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測繪科技的巨大成就。兩下南極,7測珠峰,39次進駐內(nèi)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qū),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隊以來,國測一大隊徒步行程累計600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1500多圈。國測一大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英雄史。建隊以來,有46名職工犧牲,還有許多人姓名難以尋找,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