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
感動中國,顧名思義就是指發生在該年度或者在該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人物;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你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精選篇1)
葉嘉瑩為她一生獲得的學者、教師和詩人等眾多名號排了個序,說大半生的時間都用于教學了,所以首先是教師,其他的都排在這后面。
“我天生來就是一個教書的。”葉嘉瑩說。從1945年大學畢業至今,她在講臺后站了整整70年。
初回南開,葉嘉瑩白天講詩,晚上講詞,堂下座無虛席。她寫下了“白晝談詩夜講詞,諸生與我共成癡”的句子。
詩詞幾乎是葉嘉瑩生活的全部,尤其現在當她孑然一身邁入老年,給年輕人講課成了她最愿意做的事。只要有人邀請,她都欣然前往。30多年來,她曾經應邀到國內幾十所大學講學,舉行古典詩詞演講有數百場之多。
“我一直在教書,這是情不自已。”她說,“這么好的東西怎么能不講給年輕人知道?你不能講給青年人知道,你不但是對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你上也對不起古人。”
當被問及,為何在如此高齡,還要堅持推廣普及古詩的吟誦時,葉先生這樣說:“因為我覺得我對不起年輕人。以前我上課大多是在講批評啊講欣賞啊,但是我沒有教吟誦。近代之后,吟誦被認為是腐朽落寞的文化,逐漸不被提倡。離開臺灣后,我覺得吟誦要是斷絕了真的可惜。不留下正統的吟誦,我覺得對不起下一代的學生。”
古典詩詞該用什么方式來傳承?這是個討論了很久的議題。
葉嘉瑩的答案之一是吟誦,古人講究“吟而成文”,中國古詩詞由吟誦而始:
“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出自《周禮》,樂語是古代貴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從周朝開始,我們的學習就是伴隨著吟誦開始的。吟誦是學習古典詩詞的重要法門,它所帶來的興發感動的體會,是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基礎。”
在國外生活了許多年的葉嘉瑩強調:只有中國有吟誦,其他國家的文學沒有。英文詩有朗誦、朗讀,也有輕重的讀音,但是沒有我們這樣拿著調子的吟誦。所以他們把吟誦翻譯成chanting,這樣翻譯并不準確,因為chanting 其實是佛教做法事時的念誦,與詩歌的吟誦不同。
她對于吟誦非常“執著”,在《掬水月在手》里,能看到許多的吟誦鏡頭。葉嘉瑩覺得,吟誦是“復活”詩人生命的手法,要讀懂詞人,就是要進入對方的語境中,過別人的人生。
當詩詞加上韻律聲調,不僅更好記憶,也離作者的情感世界更近一步了。
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精選篇2)
3月30日17時,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境內發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州支隊指戰員和地方撲火隊員共689人在原始森林展開撲救,期間突發林火爆燃,造成30名撲火隊員不幸殉職。其中27人是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的消防員,1個80后,24個90后,2個00后。
這個重大、震驚、悲痛的消息觸及了全國人民的心靈,一時間“向英雄致敬!”這句話烙印在了每個人的心底。那是整整30個崇高的生命,更有27名優秀的消防英雄。深深記得,當妻子告訴自己通過“學習強國”看了幾名消防英雄的故事不禁流淚時,筆者問到“有什么其他收獲嗎”,她久久不語。筆者由衷的想到,請不要只記住傷痛,不能只有感動,傷痛之余,要學會深刻思考、認真自我反思、繼續砥礪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向英雄致敬!”。
請不要只記住傷痛,還要學會深刻思考。要思考如何避免火災、如何減少突發事件、如何保護公共安全、如何優化應急處理。.。,人人有責,更是全面參與,只有攜手把這些工作做得更好,帶給我們的傷痛才會最少。要思考消防英雄為什么總是戰斗在第一線,為什么總是把國家財產、民族利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怕犧牲,那正是消防英雄用實際行動履行職責、踐行承諾、堅守信仰,是他們舍己為人的付出換來我們的幸福安康,“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消防隊員就是負重那群人。
請不要只記住傷痛,還要認真自我反思。作為一名工作人員,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履行好了工作職責,比如教師教書育人、醫生救死扶傷、警察除暴安良、服務人民群眾等許多職責,是否一一做到了最好。作為一名黨員,是否記得入黨誓言,是否能做到“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是否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許很多人都還沒做到或者正在做沒做好,但筆者更多的是想說,要從消防英雄的事跡反思自己,發掘正能量,鞭策自己慢慢進步,讓每個今天的我都比昨天更優秀。請不要只記住傷痛,還要繼續砥礪前行。傷痛的故事無法忘懷,但可以把傷痛的心情留給昨天,因為我們今天前進的腳步永遠不能停滯。也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還有一些崎嶇坎坷,但一定要堅信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必定會完成這個夢想,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從來都不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向英雄們致敬,要把傷痛留在背后,要自覺擔當工作職責,要真正有所作為,要團結奮進迎接下個挑戰、戰勝下個災難、創造下個奇跡,共同開創美好明天。請不要只記住傷痛!
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精選篇3)
每次寒假結束都會在學校里觀看《感動中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一個個的感動的品質,讓我感動。也讓我們熱淚盈眶!
十位品質鮮明的人物,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為祖國,為人民,扶助貧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點,遇到危險也讓我們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繼才,他來到了荒涼的孤島,沒有電沒有水,他還孤島上插了一片國旗,國歌再次響起,他和的妻子嚴肅的神情剛勁有力的身軀,他們看著祖國的國旗冉冉升起,他說:“這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就要有人來守護!”在這個荒島,就像貧困上區,甚至比貧困山區更要貧困,只有他們可以慢慢的改造讓這里變得好起來。那時候連一棵樹都種植不了,經過他們的堅持不懈,3年后終于種植了一個棵樹,一個個綻放了鮮艷的花朵,整個島都是一片綠色。而因為天氣情況王繼才和妻子滿身都是疹子,妻子讓他回城看病,而換來了一句:“沒事”,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歲。他的妻子決定留下來,來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護了32年,從這段視頻中他最遺憾的就是錯過了大女兒的婚禮和母親的大壽,還有父親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時候,我的眼睛頓時濕潤了,是啊!也是有這樣無畏的人在這里堅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會錯過大女兒的婚禮,母親的大壽和父親的逝世!為什么呢!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家園!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們六年級上冊學的《彩色的翅膀》也寫了戰士們保護海島,熱愛海島等精神,我想就是這種精神,才使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越來越繁華,越來越強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實驗成功!
是啊!就是這樣的堅持不懈,才能收獲最后的成功。田老師也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懶惰的人能成功,能擁有現在的美好!
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精選篇4)
《掬水月在手》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一部傳記電影,導演陳傳興此前曾策劃拍攝了在兩岸頗具影響力的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臺灣最重要的文學家、作家的一生,隨著《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的成功上映,標志著陳傳興“詩歌三部曲”創作終章。導演陳傳興介紹,為拍攝全景式反映葉嘉瑩先生“歷經磨難又活得光亮的一生”,電影拍攝團隊用時3年,分別在兩岸、香港地區以及美國、加拿大等葉嘉瑩先生出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采訪了葉嘉瑩先生的親友、學生40余位,力圖還原葉嘉瑩先生以弘揚中華詩詞為己任,歷經烽火硝煙、家道變遷,活出如詩一般鏗鏘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內心中因為有古典詩詞作為支撐,所以歷經磨難依然能夠活得足夠光亮,到了晚年,她還能夠想到用曾經支撐自己走過苦難的古典詩詞反哺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成為整個華人世界的一道光彩。”陳傳興說,這是葉嘉瑩先生最讓他感動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攝這部傳記電影的驅動力。他希望透過《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傳遞一個核心的觀念:中國需要有詩。在任何時代,不管是和平、戰爭、苦難的時代,詩人的存在為什么都是不可或缺?
“葉老師一直在我的拍攝名單里”20__年,陳傳興成立行人文化實驗室,策劃一部在兩岸、香港地區頗具影響力的文學主題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在臺灣、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幾位文學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還參與了詩人鄭愁予和周夢蝶兩集的拍攝。
“葉老師作為‘詩詞的女兒’,她的生命光輝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領我。”雖然不是學中國古典文學專業出身,但是陳傳興對中國古典詩詞有一種天然的心靈親近。上世紀80年代初,陳傳興在臺灣一家書店偶然看到葉嘉瑩先生早期詩詞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談詞》,從此就書不離身,愛不釋手。“到法國留學時,我把這本書帶在身邊,這次為《掬水月在手》的電影宣發來到大陸,14天隔離期中,我還不時翻看這本書。我覺得每每翻看中國古典詩詞,都會帶給我一種美感,給予我滋養。”盡管此前為拍片,陳傳興多次往來大陸,但此次大陸之行,讓他對大陸、對古都北京收獲別樣的感受。
“我原來不知道北京的鐘樓和鼓樓離得這么近,這次和朋友一起坐在什剎海一個茶館的露天平臺上,秋色濃郁的蘆葦在眼前飄蕩開,好似時光穿梭,我跟著當年的葉先生,穿過什剎海的胡同,到她的老師顧隨先生家里吃飯。冥冥中好似天公的安排,讓我跨越兩岸的時光機,來講述兩岸的一段過往,葉老師就是聯結兩岸的一座橋。”
202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精選篇5)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里,他們并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并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后,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里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