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素材
透過“感動中國”的舞臺,讓善被看見,讓愛被感知;關于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最新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素材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素材(精選篇1)
老驥伏櫪:朱敏才、孫麗娜事跡
【朱敏才、孫麗娜事跡】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孫麗娜,女,退休高級教師。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后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__年兩夫婦扎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
生在貴州黃平,長在貴陽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鄉師資嚴重缺乏,退休后放棄在北京悠閑自在的生活,去山區義務支教。盡管已經古稀之年,但他們表示:“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希望在這里繼續教下去,讓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樣,能大聲流利地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山區洗澡難、買菜難、乘車難、看病就醫難,各方面都極不方便。臥室跟男廁所共用一面墻,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個口罩才能睡覺。因為長時間在山區生活,加上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現在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檢查身體時還發現體內重金屬超標。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危險疾病。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帶給孩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他們義務執教不拿一份報酬,在省吃儉用資助貧困生的同時,還在積極為學校建電腦教室、修學生食堂四處聯系爭取支持和幫助。夫婦兩在北京治病期間,仍心系山區的孩子,為他們捐來了20臺電腦。孫麗娜還將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獎給她和丈夫的10萬元獎金轉贈給了學校,用于建電腦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們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最新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素材(精選篇2)
2008年,劉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學”的舉動被媒體廣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成為流傳廣泛的動人故事。
從1998年到2008年,從10歲到20歲,從初中到大學,從貴州望謨到山東臨沂……10年時間,劉秀祥一邊艱難求學,一邊不離不棄地照顧母親。
而支撐他從苦難中一步步“熬”出來的力量,是“夢想”。
“母親就是我的夢想。一直以來,我都想把母親的病治好。”劉秀祥說,一定要相信夢想。正是這個執念,支撐他跌倒了爬起來,遇到委屈咬牙挨過去。
其實,從內心深處,青少年時代是劉秀祥不太愿意回憶的時光。父親早逝,母親患病,家庭一貧如洗,年幼的劉秀祥肩負起整個家的重擔。他的中學、大學時光,都擔負著照顧母親的責任。
“其實誰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傷疤掏出來給別人看。”劉秀祥說。
可是,每次演講他都會說到自己的經歷,以激勵他人。“只要能夠幫助一個孩子轉變思想,讓他們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義的。”
“劉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他的演講讓我明白,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蕭雅迪是劉秀祥的學生,也是他的眾多“粉絲”之一。
“無論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對,要始終相信奮斗的力量。”劉秀祥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都寫在他那張樸實的臉上,更濃縮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課里。
最新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素材(精選篇3)
英雄王鋒的故事,要從2016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災事故說起。
那天夜里,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預見,危險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點多,因一樓電動車短路失火,繼而引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帶著女兒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鋒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折回頭沖進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兒子。
“你打電話報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樓里還有很多人。”王鋒安頓好妻子潘品后,便轉身第二次沖入火海。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托教老師的生命。
此時,樓內已火光沖天,還不時響起爆炸聲。“里面還有人,我還要去救人。”說完這句話,他第三次沖入火海。
這一次,他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鄰居聽到咚咚的敲門聲,趕忙起床逃生。樓里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個逃出去的王鋒,第三次從火海中出來時,已被燒成了“炭人”,全身烏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邊跑邊喊,奔走呼號。住處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
整棟樓的鄰居無一傷亡,但王鋒全身的燒傷總面積達到98%,命懸一線。
雖經多方救治,但因嚴重感染,在頑強堅持了136天后,王鋒于2016年10月1日因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
英雄王鋒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對他英勇事跡的高度認可。
如今,王鋒事跡已在全國發酵,關于他事跡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就像“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王鋒的頒獎詞寫的一樣,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最新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素材(精選篇4)
大愛深沉:張紀清
【張紀清事跡】
張紀清,74歲,江蘇江陰市市民。
20__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0__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后的20__年間,無論是希望小學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0__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20__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于現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后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里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里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現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著他。這份堅持20__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最新2023年感動中國事跡素材(精選篇5)
【頒獎詞】心比金堅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后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事跡】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筑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著最后的干糧出門求援,在風雪彌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后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
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于找到了人群,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后,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托: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
20多年里,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于,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20__年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里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