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簡介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你是否在尋找“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簡介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簡介篇1
近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您的先進事跡,并授予您“時代楷模”稱號。您的事跡讓我認識到了您是一位高風亮節、淡泊名利、艱苦奮斗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風雨變幻無常的20世紀,您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此中國國防力量再添一國之重器。
您曾說,“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父母把家產無私分配給了農民,直至不惜犧牲生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您的父母是英雄,是共產主義的革命烈士,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什么叫做共產主義信仰,用熱血講述了什么叫做愛國為民的精神。姓百家姓,穿百家衣,吃百家飯,年幼的您甚至被捕入獄,嘗遍了世間苦難。看到年僅10歲的您,因雙腿在獄中被折磨得無法行走,愣是爬了十幾公里,滿身是血回到養母家中,眼眶中不覺充滿了淚水。您沒有因為苦難的童年而放棄前進的人生,對社會產生哪怕一絲的不滿,“我對人民永遠感激,無論我怎樣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您無疑是好學進取的,以優異成績取得了前往蘇聯留學的機會,在蘇聯留學期間,又獲得了蘇聯頒發的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但只因一句“祖國需要”,你就踏上了新的征程,人生軌跡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祖國需要,您改學化工機械工程為原子能核動力專業,從新開始;因為祖國需要,您克服資金、技術、環境的困難,帶領學生削尖腦袋、坐圓屁股在_大山中攻堅克難,一直默默無聞;因為祖國需要,年近花甲之年,您四處奔波,為祖國核電站事業奠基;因為祖國需要,您捐贈了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00萬港幣獎金,用于培養核事業人才。您是我們的榜樣,是所有中國人的榜樣,從您的身上,我們能學到很多很多。要學習您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為祖國可以付出一切的信念,始終把祖國放到心中最高處;要學習您的“艱苦奮斗”精神,攻堅克難擔當作為,不畏艱苦奮發圖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干出一番事業;要學習您的“淡泊名利”精神,爭當螺絲釘,不以名利左右人生,不因虛榮阻礙前進,堅守初心不忘使命;要學習您的“無私奉獻”精神,一輩子兢兢業業,不求感恩回報;要學習您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未知領域,用創新推動社會發展,用創新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用創新鞏固祖國安全。
“只要祖國需要,我愿意貢獻一切”,這是您的誓言,也是我們的誓言,是我們人生的指路明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人生理想,在這個理想下,我們都是祖國建設的參與者。“只要祖國需要,我愿意貢獻一切”絕不是口上說說就行的,我們要學習您,發揚好“黨員干部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磚頭精神”,真正在工作上緊跟黨的方向,學習上積極主動,生活上廉潔自律,努力成為祖國建設的基石。中國人中國夢,讓我們跟著您的腳步,踏上您曾走過的路,擔負祖國使命,肩負群眾期盼,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添磚加瓦。
時光流逝飛快,但您的事跡在時間長河上將被永遠銘記,您的成就將被載入史冊,您的高尚品格將繼續引領中華民族永續前進。
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簡介篇2
今天,老師帶我們了解認識了一位英雄——第一任核潛艇的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革命英烈彭湃之子。
彭士祿爺爺為了從事的核潛艇事業數十年來一直隱姓埋名,國家對他的身份一直隱藏著,所以有很多人不認識他。
彭士祿的母親在他3歲時被國民黨抓去了,不久后便英勇犧牲,而彭士祿的父親在他4歲時也壯烈犧牲了,從此,彭士祿便成了孤兒。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奶奶抱著彭士祿住進了一家老百姓家里,前前后后住過20多戶人家。不久后,彭士祿被國民黨捕去,而他的兩個媽媽也先后被捕去,兩個媽媽也獻身了,那年彭士祿10歲,在奶奶的打聽下和獄友的幫助下,他逃了出來,但很快又被抓了回去,直到15歲,周恩來才找到他。
之后,他憑借優異的成績爭取到了留學的名額,回國之后,他負責起了核潛艇的設計工作,并隱姓埋名多年。
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誕生了,并取名為“長征一號”。1974年,核潛艇正式加入了我國海軍。
今年,彭士祿出現在醫院,他坐著輪椅,鼻子里塞著鼻飼管,手里抱著一個維你小熊,因此被護士們親切地稱之為“維尼爺爺”。
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簡介篇3
“為公明白,為私糊涂,以此自勉”
彭士祿個性質樸無華,舉手投足真性情,但是,做起科研卻極為嚴謹。
“為公明白,為私糊涂,以此自勉。”彭士祿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他認為,凡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數,一點兒也不能馬虎。但人總不完美,對事物總有幾分模糊。這時就要不恥下問,調查研究,收集信息,通過試驗等來搞清楚。
20世紀60年代,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彭士祿帶領團隊夜以繼日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確立了計算公式,但仍沒有把握確保反應堆在常態下安全受控。
當時,計算主要靠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因理論值與實際值還有一定的差值,他們被迫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現了誤差,修正了公式,補添了近一倍的可燃毒物棒,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把反應堆的“脾氣”摸得清清楚楚。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退休職工郭勇欽佩地說:“彭老素有‘彭拍板’的美譽,是因為他牢牢掌握著實驗數據,這是他大膽拍板的重要依據。”
彭士祿曾說,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過實踐去解決。科技人員最珍惜時間,時間是生命,是效益,是財富。有些問題只有盡快定下來,通過實踐再看看,錯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這比無休止的爭論要高效得多。
做一個明白人談何容易?“這要有超前意識,對問題有新思路、新見解;對工程技術能親自計算主要技術經濟數據;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彭士祿在回憶錄里寫道,但當一個糊涂人則更難,難得糊涂。凡對私事,排行諸如名利、晉升、提級、漲工資、受獎等,越糊涂越好。
是的,當國際社會稱他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時,彭士祿坦言,中國核潛艇研制成功絕不是一兩個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沒什么“之父”之說。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
是的,當彭士祿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后,他毅然將全部獎金100萬港幣捐獻給組織,并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經組織多次說服后才同意命名為“彭士祿核動力創新獎”,獎勵在核動力領域做出重要創新成就的年輕人。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語出戚繼光《望闕臺》,這也許是對彭士祿院士一生“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最真實的寫照。
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簡介篇4
剛剛看完《開學第一課》,印象最深刻的是彭潔講述的她父親的一生,從烈士之子從孤兒成長為科學家。
彭士祿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他三歲的時候,母親被殺害,四歲時父親輛犧牲,從此他成為了孤兒,八歲又進入了監獄,吃盡了苦,1935年才被釋放,1936年卻又進了入了監獄。1970年,中國有了第一艘核潛艇,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今天我們學習了《庭中有奇樹》這首古詩,了解到了古代人會在送別時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友人。采花折柳,就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而現在,我想采一朵花送給彭士祿院士表達更多的是我的敬佩與尊重。
他一生獲得多個榮譽,在他小時候,受過許多個家庭的庇護,他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幾十位“母親”給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百姓的本能總之,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姓“百家姓”。”他為國政行,吃過苦也擔起了責任,實在是讓人敬佩啊。
彭士碌感動中國事跡簡介篇5
彭士祿說,他一生只干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核潛艇是大國重器,于無聲處壯國威;核電技術是國之光榮,事關國計民生。
1982年,國家決定在廣東引進國外技術設備,建造內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項目,并成立廣東核電建設指揮部,任命彭士祿擔任總指揮。彭士祿再次披掛上陣,撲到我國首個商業核電站事業中去,為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作出了突出貢獻。
參與其建設的老專家郭天覺曾撰文回憶,改革開放初期,廣東能源緊缺,電力經常“停三開四”。彭士祿講得最多的是“抓緊時間”“盡快保證廣東核電站建成,每一天就是100萬美元的利息”。他經常深夜與大家一起聊工作,問進展。
同時,彭士祿主持建立的核動力裝置主參數計算方法,在主參數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使用價值,并可應用于壓水堆核電站。他對秦山一期核電站由熔鹽堆改為壓水堆的堆型選擇方案確定,起了關鍵作用;他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撰寫了《關于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基礎。
另外,彭士祿還將敢“拍板”的精神帶到了核電建設中。秦山二期核電站建設時期,彭士祿決定將“招投標制”引入工程建設。彼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頭腦中都有“計劃經濟”的框框,爭論很厲害。最后還是彭士祿拍板,堅持招投標制,大膽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