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
廣西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楊寧,曾是名大學生村官;你是否在尋找“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介紹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1)
楊寧是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她一直致力于改善當地的民生狀況。在任職期間,她積極探索貧困地區的扶貧模式,多次組織村民自主創業,幫助村民實現脫貧致富。在防疫期間,她主動擔任村級“疫情防控專員”,帶領全村村干部和志愿者,積極開展宣傳、消殺、摸排等工作,有效防控疫情的發生。
除此之外,楊寧還非常重視教育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江門村開展了多項助學活動,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資助和幫助,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此外,她還發動村里的音樂愛好者成立了村級合唱團,將音樂帶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快樂,度過了更加精彩的童年。
楊寧獲得“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稱號,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認可和肯定,更是對她所代表的那些無名英雄的尊重和嘉獎。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
在接受廣西云專訪時,楊寧表示:“我很感恩,也很感動,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個人的榮譽,更是對我所在的團隊和整個村莊的支持和肯定。我會繼續堅持初心,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奮斗終身。”
楊寧的事跡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身邊的世界,讓更多人受益。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和奉獻精神,就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物。他們的事跡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2)
2010年,楊寧大學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安陲鄉江門村,當起了大學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為村里的老人、殘疾人、癱瘓病人、留守兒童等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贏得了群眾的真情擁護。
2016年,楊寧決定通過網絡渠道推廣、銷售村子里的農副產品,分享大苗山的美食和文化。很快,楊寧和6名大學生村官成立了融水縣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共同建立起“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和微信公眾號,并通過大學生村官們的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
2017年,她被群眾一致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她全心全意為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帶領328戶貧困戶發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產業,并創辦了“苗阿嫂”品牌,通過品牌銷售農產品,使戶均收入增加3200多元。帶領農村創業青年成立了“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3年銷售貧困戶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帶領江門村94戶326人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降低到0.05%,實現整村脫貧。
她在6年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后選擇留在基層,帶領村里94戶326人成功脫貧,實現整村摘帽。她帶領貧困戶發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產業,成立泗維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銷售農產品900多萬元。
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3)
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020年10月16日,獲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的“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稱號。
2021年2月25日,獲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2021年2月,被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公示為“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候選人。
2021年5月,榮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021年5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公示為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廣西候選人。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2021年7月,入選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名單。
2021年11月5日,入選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名單。
2022年3月,入選了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2022年3月,入選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2023年3月,入選2022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4)
現年38歲的楊寧是一名苗家妹子。2010年大學畢業后,她選擇回到家鄉,先后擔任江門村大學生村官、村委會主任及村黨總支書記等職務。回村里任職后,楊寧全心全意為貧困群眾紓困解難,帶領村民在大苗山戰貧困、拔窮根,種植高山特色優質水稻、水果、蔬菜、香菇、木耳、杉木等,幫助村民創建了“苗阿嫂”等知名品牌,建立“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等。為了帶動村民發展產業,她甚至不惜偷偷把家人為她在融水縣城買的一套婚房賣掉,將所得的30多萬元用作產業啟動資金。
為何要賣掉婚房帶領群眾發展產業?楊寧在節目中表示:“我不想把風險轉嫁給鄉親,我覺得自己可以擔這個風險。”
當主持人問,這樣做父母理解嗎?楊寧回答道:“我父親說,你做的事對,你大膽去做,父親還有一片杉木來支持你。父親把所有的養老金,把后半輩子的依靠變成了我的依靠。”
13年來,楊寧扎根苗寨,堅守初心,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用青春與汗水書寫時代答卷。這些年,她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去年,楊寧被推選為____代表。在她的帶領下,江門村95戶貧困戶、327名貧困人口全部成功脫貧,20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楊寧的頒獎詞是:連就連,連上書記結對子,莫看女娃年紀小,敢賣婚房種新田。連要牢,擔子雖重娃敢挑,苗鄉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撐荷包。牢又牢,黨和鄉親我作橋,后有黨員千千萬,不怕彎多山又高。
獲獎后,楊寧表示,她將以____精神為指引,繼續扎根苗寨,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跟鄉親們一起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
楊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5)
楊寧所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距離縣城不過60公里,但峰陡路險、山多地少,村莊長期處于貧困之中。全村12個自然屯共有將近500戶人家,2010年,江門村人均純收入1000多元。
“見過城市的高樓大廈和高速發展,回來后發現村里道路泥濘、沒有產業,家鄉的貧窮落后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要改變江門村的面貌,讓鄉親們富裕起來。”楊寧說。
懷著一腔熱血回到家鄉,楊寧才發現,在家鄉工作與之前想象的并不一樣,事情千頭萬緒,經常不知道從哪里開始著手處理。但她知道,沒有其他快捷方式,唯有學習再學習,耐心再耐心。
當時有關部門給符合條件的老人申請“低保”,楊寧去村委會那天就幫不識字的老人填寫申請資料。第二天她下村回來,看見村委會門口坐著一位老人,是專門來感謝楊寧幫她填資料的。握著老人硬塞給自己的桔子,楊寧的眼睛濕潤了:“我只是幫忙填個表,就是這樣的一件小事,卻能實實在在地幫助到一個家庭,這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農民是善良的,是懂得感恩的,我要幫助他們。”
村里的一位殘疾老人因生病常年臥床,楊寧帶他到醫院看病,到縣城為他買藥,申請百名老人“微心愿”資助。村里一個讀小學的女孩的父親身體不好需要常年吃藥,家里生活貧困,楊寧一直資助她讀書。后來女孩一家從深山搬到了縣城易地扶貧安置點苗家小鎮,女孩的母親在小區的超市打工,女孩也讀到了高中,一家人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
為了幫助村里的孩子們,楊寧積極協調建成了“留守兒童之家”,她每天抽出時間,輔導孩子們學習、陪孩子們玩游戲。2013年,楊寧還拉到了贊助,組織了“安陲鄉在外大學生夏令營”,大學生們返回村里,陪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暑假。“如果我每天都照看那么多小孩,其他事就都做不成了,可是楊寧就不一樣,每件事都做得有條不紊。”江門村的村委會副主任、村婦聯主席賈麗鮮說。
如何幫助家鄉擺脫貧困是楊寧考慮得最多的問題。“發揮江門村的資源優勢,發展高山生態種植業。”身穿一件T恤衫,腳蹬一雙解放鞋,這個質樸得像山花一樣的苗家妹子拿著筆記本,走村進戶收集信息,經過反復調研分析,把致富目標定在了“大山”上。
安陲鄉擁有豐富的竹子資源,發展竹子初加工業有著獨特的優勢,但竹子收購中間環節多、價格低。2012年,楊寧考察市場后發現,將經過初加工的竹子賣給廣東、廣西北海等地的商戶,可以減少流通環節,從而可以提高村民收入。于是,她聯系商戶,簽訂銷售協議,并建起了竹子收購點,這樣,種植戶每年都會增加不少收入。
但竹子生長周期長,受益群眾少。楊寧又開始琢磨新的項目。2014年,楊寧嘗試種植高山辣椒,不料想,那年雨水大,地里的辣椒苗一片片長斑腐爛。2015年,高山葛根種植示范基地成立,她帶領安陲鄉90多戶農戶種植300畝高山葛根……“想帶領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楊寧說。
楊寧提出從環保出發,不用農藥化肥,恢復苗家傳統的自然耕種法,種植高山生態水稻。傳統耕種畝產只有500斤,而用農藥化肥種植的雜交水稻畝產有800斤,所以很多村民不愿意種植。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楊寧帶頭種植了一塊試驗田。秋天,楊寧的試驗田和種植高山生態水稻的村民都迎來了豐收,并賣出了好價錢。這時候,村民們的心被打動了。
苗族人喜歡吃糯米,紫玉香糯是當地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獨特品種。2017年,楊寧帶領農戶種植613畝高山紫玉香糯特色稻米,以“稻+鴨+魚”共作的模式種植,獲得了豐收。楊寧又帶領農戶種植高山水果、蔬菜及生態水稻,也獲得了豐收。
楊寧用真誠的付出、實在的效果,獲得村民的信任。聾啞村民梅秧經常比劃著說:“小楊喊我怎么種,我就怎么種。”
“我到貴州參加培訓學習時,學習到巖博村的發展模式。我覺得農產品深加工是一條致富的好門路。”受到啟發,楊寧著手在村里建立一個扶貧加工車間,對村里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變成原生態產品,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