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
事跡材料中所記錄的人物,往往具有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他們的事跡可以作為榜樣,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1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科技獎獲得者,中國肝臟醫學奠基人。吳孟超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唯一一位醫生。
張平宜跨越海峽的希望之翼。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胡占凡這樣評價吳孟超:吳孟超總以無盡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愛對待肝膽外科事業。醫者仁心,一個偉大的`醫者,不僅憑醫術,更憑仁愛感動世人。吳孟超先生,是當之無愧的醫學泰斗。
推選委員任衛新說:吳老以九十高齡,與患者肝膽相照。作為醫生,作為軍人,他都是一座豐碑。
頒獎辭∶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臺,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2
這個時代,當然不能簡單地用“物欲橫流”來形容,但物質與金錢,確實是人們追求的幸福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在很多年輕人看來,不能辜負時代,但也不辜負自己,能吃得好點就吃好點,能用得好點就用好點,能玩得開心就玩開心,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滋味和意義。
然而,對14歲就參軍的退休軍人馬旭來說,人生意義早已定格在奉獻。
馬旭身上穿的舊軍裝,已漿洗多年而發白,腳上穿15元錢的鞋,用膠水補了多次。就是這樣一位連一雙鞋都舍不得買的人,攢下千萬。
她攢下這筆巨款,不是為了給兒孫留產業,而是全部捐給了自己的家鄉木蘭縣,只為給家鄉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力。
1千萬,放到我們每個人身上,你是否舍得全部捐出?
對馬旭來說,人生不是為了享受,所以衣,蔽體即可;食,果腹即可。
年過八旬還要考研,不是為了名,只是為國防多做貢獻;節衣縮食,不是為了利,只是想為家鄉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心意。
對于馬旭來說,我是軍人,奉獻的時候就該我上!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3
20__年3月31日,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涼山的春天才剛剛來臨,滿山艷紅的杜鵑正散發著馨香。然而火災突如其來,年輕的消防戰士們為了肩上神圣的使命,為了人民的利益,用青春兌現了消防戰士的誓言,為了忠誠的信仰,用青春年華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譜寫出一曲烈膽忠魂的英雄贊歌,演繹了一闕感天動地的生命贊禮!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地區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包括楊達瓦、鄒平、捌斤在內的30名撲火英雄犧牲。經統計核實有27名同志系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指戰員。27人中有干部4人、消防員23人。漢族22人、滿族1人、黎族1人、彝族2人、畬族1人。1980年后出生1人,1990年后出生24人,20__年后出生2人,年齡最小為20__年7月出生。共青團員11人,青年7人。
四川涼山起大火,周邊村民四處躲,消防隊員不畏灼,沖上山坡下山谷。三十勇士斗火魔,火魔近身不退縮,青春四射眾小伙,英雄一生如此短。可知英雄有何索,像那騾子將物馱,為了美麗大中國,舍身忘死獻自我。
三十位逆火英雄、烈士的名字是:趙萬昆39歲;蔣飛飛29歲;張浩29歲;劉代旭23歲;幸更繁21歲;程方偉22歲;陳益波21歲;趙耀東22歲;丁振軍22歲;唐博英26歲;李靈宏22歲;孟兆星20歲;查衛光22歲;郭啟20歲;徐鵬龍19歲;周鵬22歲;張成朋20歲;趙永一20歲;古劍軍22歲;張帥20歲;王佛軍19歲;高繼塏26歲;汪耀峰26歲;孔祥磊29歲;楊瑞倫22歲;康榮臻20歲;代晉愷24歲;楊達瓦43歲;鄒平49歲;捌斤47歲。
一個又一個閃亮的名字,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寧,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了國家財產,為了人民的生命,勇士們義無反顧,奮然前行。烈火吞噬著生靈,噴出的不是水,而是他們的青春熱血。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去留肝膽兩昆侖,烈士雖長眠,但英雄的事跡卻感天動地。作為過上幸福生活的晚輩們,在清明節的時候,應該深切緬懷他們的豐功緯債,寄托哀思,將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傳承下去,英雄烈士安息吧!
對于我們活著的人來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也是有限的。我們不僅需要愛惜光陰、珍愛生命,更要知曉人的生命不在乎年齡的長短,乃在乎活出意義。逆火英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我們向你們致敬!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4
張順東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國秀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這對夫妻以“一只手和一雙腳”為生活支點,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一個家”的感人故事。
丈夫在山溝山洼圍水,妻子在稻田里用腳插秧;丈夫修枝打杈,妻子在地里除草;丈夫用一只手掰苞谷,妻子背著籃子站在地里接著。自從結婚后,夫妻倆始終堅信,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們也能做到。張順東甚至學會了使用農用三輪車,李國秀也能用雙腳嫻熟地做繡花鞋墊。
夫妻倆雖然殘疾,但從未因此放棄贍養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80多歲了,夫妻倆把老人照顧得很好。張順東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夫妻倆一直無微不至地關懷哥嫂留下的兩個孩子。
如今,張順東和李國秀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初中畢業后參加技能培訓,也開始工作。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5
在望謨縣的這三年,劉秀祥經常去各個村里開會、家訪,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長和孩子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讓孩子學習。
三年,劉秀祥跑遍了每一個村子,跑壞了幾輛摩托車,在這樣的努力下,當地的風氣逐漸被改變,家長們非常贊成讓孩子努力學習,而孩子們的成績也一步步高升,望謨縣的干部說:“劉秀祥把自己的故事傳遞給人們,讓無數人感到勵志,因為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虛假的。”
三年的時間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劉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謨縣還需要他,學生們還需要他,深思之后,劉秀祥沒有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漸漸的`,劉秀祥的名聲傳了出來,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講,對于這樣的要求,劉秀祥從不拒絕,但也不要錢,他說要自己去演講可以,必須資助我們這邊的兩個孩子上學。
8年過去了,劉秀祥幫助的學生達到了1900人,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學,走出貧困山區。,劉秀祥被調任為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他開始幫助更多的學生。
劉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種子,灑在望謨縣的大地上,給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機。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6
在同事們眼里,劉伯明被稱作“小諸葛”,除了學習好,凡是動腦筋的事他都愛摻和。
無論當飛行員還是航天員,每回智力競賽,劉伯明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鉆問題著稱的教官在連續“考問”劉伯明十多個“犄角旮旯”的問題后,也被劉伯明的對答如流所震驚。
短暫輟學打工后發奮讀書
如今,從依安縣城到東升村,是平坦、寬闊的瀝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開車10多分鐘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條路是條泥土路。
晴天,滿是灰塵。雨天,滿是泥濘。冬天,滿是厚厚的冰雪。
當時就讀于依安縣第一中學的高中生劉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騎著自行車,風雪無阻的通過這條路往返于家和學校。
1983年,劉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讀高中時,家里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以種地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劉伯明知道家里困難,決定不像其他同學那樣住校,而是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走讀。
在大哥劉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劉伯明上高中時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吃上母親做的早飯,然后6點左右從家騎車出發,7點左右到學校上課。到了晚上下課,再騎行一個多小時回家。
就這條泥土路,劉伯明來回騎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劉伯明當年上依安縣第一中學高三時的班主任張福林曾經介紹,在他的印象里,劉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沒有穿過新衣服,每天中午帶的飯也只是玉米面大餅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時劉伯明家里困難,全班除了劉伯明以外,別的同學都住校,惟獨劉伯明每天騎一輛破舊自行車早晚往返于農村的家里與學校之間。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讀高中時的劉伯明曾經短暫輟學,到附近磚廠打工。
劉伯明的親三舅向極目新聞記者證實,外甥劉伯明在高中時曾短暫輟學,到附近的一家磚廠推板車。
“我到現在都記得,二弟伯明在讀高中一年級時,曾經輟學一個多月到附近一家磚廠推板車拉磚,后來覺得還是讀書好,就又回到依安縣第一中學讀書。”劉伯真說,從那以后二弟劉伯明讀書更用功了。
那一段艱苦的求學生涯,讓劉伯明在收獲好成績的同時,也鍛煉出一個強健的'體格、堅韌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劉伯明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高中辛苦的跑讀生活,磨煉出了他競爭的性格,特別要求上進,特別膽大、敢于奉獻。
依安縣第一中學,如今還有一個名字為依安縣伯明高級中學,就是用劉伯明的名字命名,在當地家喻戶曉。
當地居民張女士表示,雖然她只是在電視上見過劉伯明這個老鄉,但是對于劉伯明的故事耳熟能詳,所以也一直教育自己在依安縣第一中學讀書的兒子像學長劉伯明學習。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7
20__年,王婭偶然看到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成立基金會,捐助甘肅貧苦學子的報道,深受感動。隨后,王婭很快將6000元助學金打入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賬戶。這樣的舉動讓基金會理事長陳章武記住了這位普通的天津電力退休女工。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一中的高一學生白云成為王婭的捐助對象。20__年3月,央視《朗讀者》節目紀念趙家和教授的錄制現場,陳章武第一次見到了王婭,王婭也第一次見到她資助的學生白云。
陳章武回憶說:“那天在拍攝現場,我想請王婭女士作為愛心人士的代表上臺出鏡,可她堅決不同意。王婭女士跟我講,見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滿意足了,不要讓孩子們有什么精神負擔。”
20__年初,王婭計劃著再拿出一筆錢,多捐助幾個孩子。然而20__年3月份,王婭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病魔來勢洶洶,當年6月,王婭又萌生捐出唯一一套房產、資助更多西部貧困學子的想法,來幫助更多的孩子。忍受著癌癥的病痛折磨,王婭跟隨基金會踏上了甘肅家訪之路,只有她自己深知,對于她來說那也是最后一次出遠門了。當時他們去了學校和學生家里家訪,看到了受捐助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勁頭特別足,王婭特別高興,渾然忘記了自己的病痛。
20__年2月18日下午,西青區華亭麗園居委會的同志和王婭生前兩位好友來到王婭家,開門進屋,屋里和以前一樣,用梯子做成的輸液架、許久沒騎的自行車、墻角還堆著準備給貧困學生寄去的衣物……一切都像在等待著王婭的歸來。書柜里擺著兩張打開的'榮譽證書,分別是市文明辦授予的“天津好人”榮譽稱號和市婦聯授予的天津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在王婭摯友陳海蘭收拾遺物的時候,發現客廳茶幾上放著一個沒有拆開的大信封,上面印著“甘肅省靈臺縣第一中學”的字樣。在大家同意后,拆開了這個信封,里面是7封來自受王婭資助學生的信件。7名孩子在信里寫了各自的近況,訴說著對王婭的感謝、思念和祝福之情。“親愛的王奶奶,您是無私的人,是太陽、是雨露,光芒照耀著大地,滋潤著我的心田,您用您的畢生心血來資助中國的貧困學生,這份恩情我此生難忘。此后,我定將用您資助的錢,好好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回報社會,決不辜負您的善心,我也會將您高尚的品質發揚光大!”一位名叫馮亞娟的同學在信中動情地寫道。“親愛的王奶奶,我一直記得您的話,要努力使自己活得有意義,在生活中也盡可能幫助別人。”信的落款是“您遠在西寧的孩子白云”。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8
今年88歲的沈忠芳,他是《導彈人生》書中12位已過了脫密期的中國導彈總指揮總設計師之一,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參與者、組織者和見證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隨著淞滬會戰爆發,轟炸機時常對上海進行轟炸和掃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顛沛流離和對日寇的痛恨,家園被戰火摧毀的瞬間,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高中畢業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他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能夠保衛祖國的領空。
這里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學畢業之后,就一直在這兒工作。
當時,美軍派出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大搖大擺的侵入我國領空,搜集情報。
沈忠芳: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它的飛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們現役的飛機飛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辦? 為了摧毀U2,我軍開始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一次又一次反復實驗,付出終于迎來回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國家,他們以美國為首對我們封鎖,中央指導我們只能自力更生為主,艱苦奮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我們的武器系統。這個很重要,(核心技術)買是買不來的。
30歲的沈忠芳又開始參與“紅旗二號”研制。新型地空導彈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難度也大。為了拿出最優的方案,幾百名科研人員始終艱苦奮斗,同時也在爭論不休。
1967年,隨著“紅旗二號”導彈的研制成功,邁出我國自主研制防空導彈的關鍵一步。隨后幾年,在沈忠芳的帶領下,他所負責的導彈型號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飛行試驗考核,其中8項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為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總指揮。經過一次次挑戰,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全面完成了攻關任務,突破了五大關鍵技術,取得了九項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邁入了正軌。這標志著我國防空導彈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領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防空導彈體系對抗能力和國防的實力。
導彈事業讓他付出了絕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侶和戰友,同樣是北航飛機設計系畢業的徐正年,在承擔了中國航天工作的同時,還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因為保密的原因,孩子在年幼時,爸爸就像個陌生人。直到今天,沈忠芳也無法向孩子們和盤托出工作的全部。
作為中國國防中國航天武器事業的建設者,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
沈忠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對黨忠誠,不負民族。
國士無雙,無數像沈忠芳這樣為中國航天武器事業而隱姓埋名的英雄們,他們是真正的大國脊梁。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9
王亞平就讀的中學是煙臺第二十三中學,就在鎮政府旁邊。記者來到中學時,值班門衛感嘆地說:“哎呀,今年秋天就沒有二十三中了。”原來,根據當地教育部門規劃,張格莊鎮包括煙臺二十三中在內的6所中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后,將合并為崇文中學。現在的二十三中校址,將成為新的張格莊小學校址,鎮里原有的多個小學將合并于此。
幾經尋找,打聽到王亞平的`初中班主任曹美娜。此時曹老師已經離開中學,在區政府部門任職。說起學生,曹美娜透著自豪:“我當時教語文,王亞平正好是我的語文課代表。那時候班里50多個學生,男生略多些。王亞平的語文成績很好,而且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別的課目也都很好,很全面,每個學期都是班里前幾名。難得的是,別看她是女孩兒,體育成績也很好,每次開運動會,她都是運動員,跑長跑的。”
二十三中一位老師說得實在:“王亞平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孩子,她讀書時并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家庭條件也非常一般。這恰恰說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10
每次寒假結束都會在學校里觀看《感動中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一個個的感動的品質,讓我感動。也讓我們熱淚盈眶!
十位品質鮮明的人物,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為祖國,為人民,扶助貧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點,遇到危險也讓我們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繼才,他來到了荒涼的孤島,沒有電沒有水,他還孤島上插了一片國旗,國歌再次響起,他和的妻子嚴肅的神情剛勁有力的身軀,他們看著祖國的國旗冉冉升起,他說:“這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就要有人來守護!”在這個荒島,就像貧困上區,甚至比貧困山區更要貧困,只有他們可以慢慢的改造讓這里變得好起來。那時候連一棵樹都種植不了,經過他們的堅持不懈,3年后終于種植了一個棵樹,一個個綻放了鮮艷的花朵,整個島都是一片綠色。而因為天氣情況王繼才和妻子滿身都是疹子,妻子讓他回城看病,而換來了一句:“沒事”,20__年7月27日,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歲。他的妻子決定留下來,來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護了32年,從這段視頻中他最遺憾的就是錯過了大女兒的婚禮和母親的大壽,還有父親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時候,我的眼睛頓時濕潤了,是啊!也是有這樣無畏的人在這里堅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會錯過大女兒的婚禮,母親的大壽和父親的逝世!為什么呢!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家園!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們六年級上冊學的《彩色的翅膀》也寫了戰士們保護海島,熱愛海島等精神,我想就是這種精神,才使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越來越繁華,越來越強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實驗成功!
是啊!就是這樣的堅持不懈,才能收獲最后的成功。田老師也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懶惰的人能成功,能擁有現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