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
錢學森從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后由賠款公費赴美進修,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錢學森的愛國勵志人物事跡,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關于《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發表了精辟的見解。《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不久,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這正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征程。新事業起步,千頭萬緒。錢學森首先給剛剛分配來的156名大學生講授《導彈概論》,讓這些從未見過導彈的技術人員了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他擬定了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并指導建立了導彈總體、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等研究室。
酒泉發射場。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關,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枚導彈飛行試驗。在現場的聶榮臻高興地說:“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作為一代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目光總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后不久,錢學森就組織有關專家就我國地地導彈的發展道路展開討論,形成《我國地地導彈發展途徑的意見》,提出了我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長遠發展規劃。隨后,地空導彈、海防導彈,以及固體發動機、固體導彈、反導系統和運載火箭等項目,也在他組織和協調下陸續上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工程代號由此被定為“651工程”,錢學森擔負“星———箭———地面系統”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2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我姓錢,但我不愛錢》,文章的主人公是我國著名的中國航天之父。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1954年,中央授予他”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在1954年,錢學森的《工程控制論》,獲得了不小的稿費。那時,他看到中國科技大學力學系,從農村考上來的孩子,連買把尺子的錢都沒有。于是,他把這筆錢拿出來,專門買些學習用品。
錢學森把自己在杭州、上海的幾處房產都捐獻給了國家。從這里可以看出錢學森的偉大寬廣的胸懷。金錢、榮譽、地位,在錢學森這里,都沒有生存的市場。
這些年來,美國方面也曾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甚至提出,只要他來,就屬于他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的稱號。但是,都別他拒絕了。錢學森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為國家民族做了貢獻,那就是最高的獎賞。”多么堅定的話語啊!
這個外表憨厚,內心淳樸,善良的東方漢子,以他寬廣的胸懷表示了他的偉大。
錢學森——中國人的驕傲。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3
今天,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愛國者錢學森吧!
錢學森從小就十分愛國,為了報效國家,他努力學習,當他學有成就時,動蕩的社會卻沒有他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于是,他到美國留學。幾年之后,人在美國,心在中國的他,聽說新中國成立了,就義無反顧地要快點回國,美國人為了不讓他回國,使盡各種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國的念頭。錢學森還是不畏誘惑,還是回到了祖國溫暖的懷抱,錢學森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決不能放棄我的祖國。”他要回國的決心是多么堅定呀!他這一腔愛國熱情難道不令人敬佩嗎?錢學森回國后,學以致用,發明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他被光榮地評為了“小羅克偉爾獎章”,就在這世界獲獎者的名單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他的智慧為中國人爭了氣,為祖國爭了光。
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到:錢學森這一偉大舉動,驚動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動了我,我一定要向錢學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4
“我沒有工夫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
“五年回國路,十年兩彈成。”
如今再看錢學森的報國之路,實在是充滿了艱難險阻、重重波折……但在錢學森心里,那顆最明亮的北斗一直都在,那份熾熱的愛國之情一直都在!牽引著他,牽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腳踏實地地從零起點邁步,向著全中國人民的強國夢想和輝煌未來穩步前進。
錢學森一生淡泊名利,他說:“在科學上,沒有什么認識是最后的。在任何新的領域,我們都是小學生。”即使接近百歲高齡,錢學森也從未停止過在科學研究道路上的探索。在不久前出版的《創建系統學》著作里,人們驚訝地發現,錢學森晚年所做的研究工作,目標瞄準的是2049年——這一年,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陪伴了他26年的涂元季說:“如果說錢老還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就是他在書信中所表達的對祖國未來的設想,比如,2049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會是什么樣子……”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5
我的每一瓣桔肉彎彎的,像小船!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每個人都得到父母的關愛,這種感覺溫馨快樂。可在我升上二年級后,開始對胸前的紅領巾有些冷淡,有時把它解了,放在書包里;頓時,整個房間充滿了一片歡樂的笑聲。生活中電腦隨處可見,隨時隨地我們都要依賴于電腦幫忙。
錢學森爺爺是多么愛國呀!他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待遇,選擇回到自己貧窮落后的祖國。并一頭扎進了軍事科學的研究中,他傾其所學,嘔心瀝血,不斷推出科研新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我國的“導彈之父”。這種愛國精神真是讓我感動不已。
看了錢學森爺爺的故事以后,我覺得錢學森爺爺很了不起,因為錢學森爺爺心里始終想著祖國,他有一顆報效祖國的心。我是一名小學生,但我也是一個中國人,每當國旗升起的時候,每當國歌響起的時候,每當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得金牌的時候,每當我國的宇宙飛船飛上太空的時候......我都會為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中華少年,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向錢學森爺爺學習,繼承并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長大后我們也要向錢學森爺爺一樣成為祖國的棟梁,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6
錢學森是中國導彈之父。他出生名門,小時候就聰穎過人,父母從小就教育他:學習知識,貢獻社會。他熟讀經書,愛好廣泛,多才多藝。青年時期就是數一數二的高材生,他考取了清華大學飛機設計專業,后來公費留美,他的人生之路從此開始。
他一旦覺得知識不夠用了,就跑進圖書館里“充電”,他曾經留下一句話:如果沒有圖書館,就沒有現在的錢學森。
在他20多歲時。在海外他功成名就,但從沒忘記報國的理想,當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時,他放棄舒適安逸的生活回國。30多歲時,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帶著大批的人員一起成功發明東風一號,東風二號以及東風二號甲等殺傷力很大的導彈。還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真是了不起。
晚年的錢學森。并沒有因為身體不好而放棄投入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他寫了大量的文章,激勵下一代人成材。
他是科學的巨人,更是愛國的典范,他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中國人心中。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7
他,一個視世界上最便宜的東西為錢的人;一個恪守--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人,是他使中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夢得以實現。他就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次年赴美留學。在美期間,他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1949年中秋之夜,月圓夜靜,在美國的十幾位中國留學生圍坐在錢學森周圍共度中國的傳統佳節。他們懷念故國,傳遞著新中國誕生的喜迅,一個個歸心如箭。當夜,他們悄悄地商議了回國的計劃。
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知道后,氣急敗壞地說:“錢學森知道得太多,他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然而,阻力在于他來說便是動力,瘋狂的迫害,百般的阻撓更激起他歸國的意志。1955年10月1日,堅持了五年回國斗爭的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后,錢學森撰寫了《論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論第六次產業革命通信集》等作品。
“我本人只是滄海之一粟,渺小的很。真正偉大的是中國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是錢學森,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學家的真誠心聲。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8
錢學森爺爺至享年98歲,您是中國五星的其中一棵,給中國帶來了寧靜,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武器。您用自己的智慧鍛造成一個個知識的大門和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是您給中國年輕人創造許多理想,給我們搭起了一座座橋梁。您是我們中華人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您放棄了自己的快樂和休息時間,卻給我們創造了祖國兒女的美好未來,讓我們說聲:您休息一下吧!錢學森爺爺。可在這時,您卻離我們而去了,您可曾知道中華民族都為您的死去而哭泣,人們紛紛都淚眼蒙蒙,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給您在讓您在一次重生啊!您為我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
您是知識的棟梁,您可曾知道,您可能不知道。許多網友看到您死去而悲痛!全中國也包括國外都知道您死去來看您。
雖然我并沒去,但我會在心里掛念你。我會好好學習,將來也成為知識的棟梁!我也要把中國帶到先進的時候,相信我,我會成功!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9
伴隨著讀書節的開幕,同學們來到了錢學森圖書館。天公雖不作美,參觀那天下起了大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同學們喜悅的心情。大家步伐輕快不被這陰雨天氣所牽絆。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向錢學森圖書館走去。
步入館內,同學們無不為大廳里的一個紅色倒立金字塔所折服:金字塔是由許許多多的正方形紅色方塊組成,中間用紅色的細木條連接而成。走近一看木板上的內容也讓人大吃一驚:成千上百的紅木板上密密麻麻寫的全是錢學森的筆記。金字塔背后的墻面上更是布滿了錢學森的超長草稿。
待同學們步入正式展館,才知道錢老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與“中國導彈之父”并不為過。他帶領當時對導彈知之甚少的中國科學家不分晝夜的探討研制導彈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堅持與工作人員在每周日下午開會,將問題及時解決。終于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東風一號”短程導彈發射成功!之后,“東風二號”“東風三號”導彈也陸續飛上天空并成功引爆。
“兩彈一星”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著一個有力的回擊!
參觀完錢學森圖書館,同學們從錢老那兒學到了做事一絲不茍、勤奮努力的精神!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0
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學森的回國路那是十分砍坷,他知道祖國遇難后,準備回中國,而這個決定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恐慌。他們認為:錢學森的專業技術如果帶回去,中國的科學技術將高速度前進。錢學森的回國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美國官方“文件”通知他,不準他離開美國。本來,他的行李已經裝上了駁船,準備由水路運回祖國。可美國海關硬說他準備帶回國的書籍和筆記本中藏有重要機密,誣蔑錢學森是“間諜”。其實,這些書籍和筆記本,一部分是公開的教科書,其余都是錢學森自己的學術研究記錄。看到這里我不由得為錢學森感到不公平,但噩夢并沒有結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天之后,錢學森突然被逮捕,關押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員每天晚上隔10分鐘進室內開一次電燈,使他根本無法入睡。后來還好有周恩來總理,錢學森才回到了祖國 。
后來錢學森潛心研究導彈技術,終于使中國的導彈技術直線升高。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1
錢學森是中國軍事高科技的奠基人之一。他不僅為“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也對我國軍事科學研究提出了高層次的重要思想和觀點,并直接倡導了軍事系統工程和軍事運籌學學科的`建立與發展。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錢學森就深刻地闡述了“戰爭是一門科學”的思想。他指出:“我們要用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戰爭的規律,研究戰爭這一門科學,這就形成了現代軍事科學。”
經過潛心研究,錢學森在1998年的一次書面發言中,對軍事科學體系作了完整的論述。他指出:“在軍事科學,基礎理論層次是軍事學,技術理論層次是軍事運籌學,應用技術層次是軍事系統工程。”他將軍事系統工程的作用和功能定位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更好地去解決貫徹執行軍事路線、軍事戰略中的實際問題”,并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歸納為:作戰模擬;武器裝備系統的設計方案論證、戰術技術指標的確定與效能評估;后勤系統的組織管理;作戰指揮體系的設計;戰略問題的定量分析和戰爭模擬。
1978年5月,在錢學森等人的建議下,我軍開始了軍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的研究試點工作,軍事科學院成立了第一個軍事運籌研究分析機構。如今,軍事運籌學和軍事系統工程已經在我軍戰略戰術、部隊編制體制和兵力結構研究等各個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取得累累碩果。
關于我國的國防戰略,錢學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建議。他在20世紀80年代就指出,局部地區的“小仗”可能是我們到21世紀初主要的戰爭樣式,要搞一些平時必須保留的、精銳的、可以馬上打仗的部隊,應認真從軍隊編制、裝備上解決這一問題。這些建議受到軍隊領率機關高度重視,如今已在實踐中得到體現。對我國國防戰略和軍事工業改革發展,他也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他還提出軍工企業要實行“軍民結合”,而民用企業要實行“民軍結合”的觀點,以及用“柔性自動化生產系統”改革軍工企業的觀點,為我國軍工企業的改革和民用企業的戰時動員準備提供了重要思路。
錢學森在晚年還特別強調了軍事科學要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問題。1999年,他對前去看望他的總裝和軍事科學院領導同志指出,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各學科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借鑒。國防建設是個大系統,在實踐中遇到的都是大問題,而專家們往往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看問題,帶有很大的局限性,應提倡各學科間的互相交流和討論。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2
錢學森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錢學森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隨后赴美留學,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成為馮.卡門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出生在動蕩不安的年代,眼看著自己的國土戰火紛飛,任人踐踏,錢學森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遠遠落后于外來侵略國家,于是他毅然決定出國留學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身處異鄉的錢學森深刻體會到沒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憤為力量,努力學習。當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步入正軌的時候,新中國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國的心激動不已,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把畢身所學貢獻給祖國。
我覺得他是我們愛國的好榜樣!我們應該學習他身上剛正不阿的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就連有個紙屑,撿起來,也算是愛國。可有的人說,撿紙屑怎么算愛國呢?是,這對于錢學森的奉獻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如果每個人都能撿起一片紙屑,那么環境會不會好多了呢?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少亂扔一次垃圾,那么環境是不是更干凈了呢?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3
錢學森是我國杰出的人民科學家。1911年,他出生于上海,這象征著我們中國的航空、火箭、導彈事業將得到改善。毛澤東曾對錢學森說過一句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1935年,錢學森留學于美國,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博士學位。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都有了。
一聽到中國成立了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美國移民局發給了錢學森一個通知:不準回國!他被退掉機票。美國海關硬說他是間諜,他們把他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看守人員隔十分鐘就來開一次燈。半個月后,他的體重就下降了十幾斤。
后來,經過美國人的幫助,美國移民局把他釋放出來了,但并沒有停止對他的迫害。他的行為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
經過五年的迫害與挫折,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他望著天安門城樓,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的,我現在終于回來了!”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4
在廣闊無銀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地駛往香港。
輪船的甲板上有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凝視著遠方,他就是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錢學森雙手扶著欄桿,雙眼注視著遠處那一波波浪濤,眼神中帶有一絲悲傷與焦急。那種神情仿佛在回憶自己為了回到祖國而受過的阻礙,仿佛在思索回到祖國后該怎樣為祖國的科技發展作貢獻,又仿佛在期盼輪船快點,好讓自己早日見到親人。錢學森深深地呼了一口氣,他感到了自由,感覺到馬上回到祖國的興奮,感覺到祖國的人民正在向他招手,為了回到祖國,他想盡各種辦法,而美國人民為了讓他留下也想盡各種方式,但錢學森可以說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啊!我就要回到我朝思暮想的祖國!錢學森對著遠處的天空大喊。
一波波浪涌來,涼風輕撫人們的臉頰,小鳥在空中自由翱翔。
錢學森此時滿心期待著……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5
讀《錢學森》有感錢學森,中國近代科學家,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錢學森》這篇文章講的是:在中國沒錢沒設備的困難環境下,在美國留學的錢學森輾轉5年,終于重返祖國,并研制出第一顆導彈。我讀著讀著,看到有這樣一段:“我們日夜盼望著,就是祖國能夠從黑夜走向光明,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由這幾句話,我們體會到錢學森漠視金錢、榮譽、地位,堅定回到祖國,這說明了錢學森對名與利得淡薄,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奠定了祖國在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
我繼續往下讀,美國人為了阻撓錢學森回國,設定了很多苦難,最后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并研制了第一顆導彈,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杰出的愛國科學家錢學森克服種種阻力,終于回到祖國的艱難歷程,充分說明了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這多么值得我們敬佩啊!
我要從現在做起,做一個愛國好少年。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6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于回到祖國懷抱。
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7
謀求中國軍事高科技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發展,是錢學森畢生的夙愿。因此,他以科學家的超前目光,對國防和軍隊科技人才培養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見解。自1985年以來,錢學森曾多次談起關于“科技帥才”的話題。錢學森說:“現在要求培養一批科技帥才,即是一批工程師加科學家加思想家的人才”;“當帥才的,在領導實現一個明確的目標時,應該從基礎應用到工程實踐,都能夠考慮到”。
錢學森支持新學科,扶植邊緣學科,每一種創新的觀點和設想都能得到鼓勵。他說:“要提倡創新思維,正確與否交給實踐去檢驗。
錢學森愛國勵志事跡篇18
錢學森非常愛國,以前他在美國工作時,美國人給他優厚的待遇:美麗舒適的別墅,極高的工資待遇等等。可是錢學森卻一心想回國,美國人極力阻止他,可他卻說:“我的根在中國,我的家在中國!”美國人沒辦法,把他的房子收回來,又拿走他的資料,并把他拘禁在一個島上。一個月他暴廋了30斤,經過五年艱苦的回國歷程,他終于回到了他的家――中國。
他不僅愛國,還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錢學森回到了中國,帶頭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為此,他擁有了“航天之父”、“導彈之父”、“火箭之王”的三個美稱。研究的過程不太順利,他把宿舍搬到了指揮部附近,還說:“導彈不上天,我就不回家!”他和戰友披星戴月,終于,第一顆導彈成功爆炸,第一艘火箭成功飛天,中國人民歡呼起來:“中國人萬歲!”
毛澤東主席還六次接見錢學森,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把錢學森從最后一桌換到了第一桌,并把自己身旁的座位留給了錢學森,在其余五次接見中,也與錢學森熱烈交談,并肯定他的成就大。
錢學森爺爺,謝謝您對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您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精神,真令人感動,是您讓國家提前走出了20步,您的精神難能可貴!不然美國人怎么會覺得您頂五個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