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偉人錢學森的事跡
錢學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學習的一生,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不懈奮斗的一生;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偉人錢學森的事跡五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偉人錢學森的事跡(篇1)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作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的錢學森,數十年嘔心瀝血、攻堅克難,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他的愛國奉獻精神,激勵了無數中國人。
1960年11月5日上午九時許,“東風一號”導彈從我國酒泉發射場騰空而起,它的成功發射,對于新中國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與“東風一號”同時走進人們視野的,還有它的技術負責人——錢學森。
1935年,國立交通大學畢業后的錢學森考取公費留學,遠渡重洋,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35歲的錢學森已經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1949年5月,錢學森收到了一封來自萬里以外的信件,信件內容是邀請他回到中國,領導航空工業的建設。
拳拳赤子心,殷殷報國情。1955年10月,他終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作為世界著名的火箭與導彈專家,錢學森帶領他的團隊肩負著為中國造出第一枚導彈的重任。而此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要造導彈這種尖端武器,困難是顯而易見的。
發展新中國的國防工業,就得靠自力更生。此時,錢學森率領的團隊,大多是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他為此編撰了一部基礎教材《導彈概論》,正是這部經典著作啟迪了第一代從事導彈和火箭研制的航天人。
歷經九年時間,由中國人自己制造的“東風一號”和“東風二號”導彈相繼發射成功。1970年4月,由錢學森擔任技術負責人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在錢學森的建議下,我國在1992年選擇了發展神舟飛船的載人航天之路。
從內蒙古著陸場回到北京的楊利偉,專程來到錢學森家中向老人報到。此后,每一位從太空凱旋歸來的航天員,都會來到錢學森家中,向這位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報告好消息,直到錢學森去世。
錢學森作為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他的自立自強和愛國奉獻精神,鼓舞了無數中國人,也凝聚成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
關于偉人錢學森的事跡(篇2)
1934年,錢學森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博士學位,后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并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47年,剛剛36歲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它預示著錢學森的優厚待遇和遠大前程。然而,當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后,這個每時每刻都在想念祖國的科學家,頓時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錢學森在美國已經生活了10多年,又被譽為是“在美國處于領導地位的第一位火箭專家”,金錢、地位、聲譽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可以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他還對中國留學生說:“祖國已經解放了,國家急需建設人才,我們要趕快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1955年經過輾轉周折回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七機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并被任命為委員。
1956年,他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此后長期擔任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者。
關于偉人錢學森的事跡(篇3)
錢學森的愛國故事錢學森是我國的“導彈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學,拜馮。卡門教授為師,成為馮。卡門教授的得意助手,也是他的得意門徒。錢學森那是有著優厚的待遇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那時,錢學森還是沒有忘記自己親愛的祖國。他對每一個夸獎他的人都會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在祖國剛從黑暗中走出來時,錢學森的回國之心就越發強烈起來,他把這件是告訴了和他一起的中國留學生,可他們讓錢學森現在不要回去。對他說:“現在祖國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搞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可錢學森沒有把這事當回事。
在錢學森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美國的移民處給錢學森一封信——不準回國!移民局威脅道,如果私自離境,抓住了就要罰款,甚至要坐牢!過幾天被抓進了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參加過主張以武力推翻美國政府的政黨”。 在看守所,錢學森像罪犯似的,被監禁著。錢學森曾回憶道:“我被拘禁的15天內,體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務要隔一小時就進來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極度緊張的狀態。而且還失語了。有許多人都想救出他。
關于偉人錢學森的事跡(篇4)
錢學森(1911年-2009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1955年回國,195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參加中國火箭、導彈研制工作,從事航空航天研究。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國
“我在美國待了這么多年,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在美國學習、工作15年之后,錢學森帶著8大箱裝滿書籍和筆記本的行李,毅然回到祖國。
對于“回祖國去”這件事,錢學森十分堅決。在美國,一個人參加工作后,通常會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險公司以備養老。但在美期間,錢學森一美元都沒有存過。有人覺得奇怪,他坦率地說:“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在美國,錢學森經歷了限制出境、拘留甚至被監視、“軟禁”等磨難,但他要回到祖國的決心一直沒有變。1955年8月,在多方努力下,美方撤銷了對錢學森回國的限制。同年9月17日,錢學森和夫人蔣英、7歲的兒子錢永剛、5歲的女兒錢永真,終于登上了回國的郵輪。
錢學森一家回到北京,受到中國科學院的熱烈歡迎。他做的第一個安排,就是在翌日清晨帶領全家來到天安門廣場,目睹這個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神圣地方。面對雄偉的天安門城樓,錢學森感嘆道:“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終于回來了!”
自力更生造出中國的導彈
1955年底,回京的錢學森,馬上投身到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籌備組建工作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力學研究所正式成立,錢學森任第一任所長。
為了加速人才培養,力學所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研究班,又在中國科技大學創辦力學系,錢學森兼系主任并親自授課,培養新一代的專業人才。
1956年5月,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在車道溝兵器招待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給剛剛分配來的一批大學生講導彈的基本知識。后來,這些學生當中的許多人,都成為我國火箭、導彈與航天技術隊伍的骨干。
1957年2月18日,錢學森出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隨后,他投入到仿制第一枚導彈“1059”的工作中。1960年11月5日9時2分28秒,“1059”導彈沖上藍天,在飛行了550公里后準確擊中目標,中國的第一枚國產導彈發射成功了!在當晚的慶祝酒會上,聶榮臻元帥高舉酒杯說道:“今天,在祖國的地平線上第一次飛起了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一枚‘爭氣彈’。”
1970年4月24日,在錢學森的運籌帷幄下,只用了五年時間,中國就成功地把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中國從此敲開了太空的大門。
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1958年4月6日,錢學森向組織寫下了長達7頁紙的___。9月24日,錢學森正式填寫入黨申請書。
1959年11月12日,錢學森正式入黨。他說,他一生僅有過三次“激動”,其中一次就是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個時候,我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我錢學森是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了!我簡直激動得睡不著覺。”
錢學森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他發自肺腑地表明自己畢生志愿:“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后對我的工作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獎賞。”
關于偉人錢學森的事跡(篇5)
1935年,錢學森留學于美國,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博士學位。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都有了。
一聽到中國成立了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美國移民局發給了錢學森一個通知:不準回國!他被退掉機票。美國海關硬說他是間諜,他們把他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看守人員隔十分鐘就來開一次燈。半個月后,他的體重就下降了十幾斤。
后來,經過美國人的幫助,美國移民局把他釋放出來了,但并沒有停止對他的迫害。他的行為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
經過五年的迫害與挫折,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他望著天安門城樓,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的,我現在終于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