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事跡
你了解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事跡嗎?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事跡篇1
今天下午班會課我們看了介紹中國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他的生平。
記憶最深的是電影里他對美國人說的“我回到中國,還可以種蘋果,沒有我不能做的,只要我想做”回到祖國后,為了國家的事業(yè)發(fā)展,他整日不著家的工作,近乎偏執(zhí)的堅持,終于迎來了最終的成功。
到了發(fā)射的那一天,他想到他與那些美國人的對話,說道“這就是我所種下的蘋果?!边@便證明了:只要你想做,肯下功夫,絕對沒有做不到的。我想,在我們學習中,也應做到這樣:敢于努力,敢于拼搏,你愿意,你去嘗試,那么你也可以做到。
這只是對錢學森的一段正面描寫,影片中還有很多側(cè)面描寫,如,一些將士們對他的崇拜,還有一群崇拜他的小戰(zhàn)士們跑過來看錢學森的鏡頭,錢學森說:“我和你們一樣,是個老兵,我們是戰(zhàn)友啊”突出了他的謙遜。
不過最為人熟知的還是他在歸來前備受美國政府迫害的故事,面對美國的迫害,錢學森毫不妥協(xié),一心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為了國家的核事業(yè),他選擇放棄在美國施展才華的機會,聽過道路上的坎坷,堅持自己回國的信念,終于在五年后回到了祖國。當然,這種作為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在別人身上也能看到,如,鄧稼先。
現(xiàn)在有許多人都出國留學,也有學成歸來的,但在當時,可能不會有誰想回到條件并不好的地方,但錢學森腦子里此時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無論怎樣都阻止不了他回國,可見他的愛國心有多么強烈。
我們也許成為不了像他那樣的大科學家,但他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盡一份愛國之心,努力學習,服務祖國。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事跡篇2
最近,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無法忘懷。
錢學森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y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圣人”,他的身上有著豐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jié),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他對父母師長的繾綣情懷,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無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給我最突出印象和強烈感動,是其愛國主義者的情懷。作為愛國主義典范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羈縻難歸時,在美國法庭上以黃鐘大呂般的恢宏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他在經(jīng)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終于踏上了祖國的熱土后,他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tài),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fā)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錢學森的業(yè)績對于我——一個從事農(nóng)業(yè)研究的研究生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但從他身上使我對“愛國”這兩個字的理解由模糊變得逐漸清晰,愛國,就是要把祖國放在心間,以祖國利益至上;愛國,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奮發(fā)向上,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愛國不僅是一種心情,在落實為實際行動的過程中更需要一種堅定的信念。錢學森具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幾十年來,他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對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念、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始終把愛祖國、愛人民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論遇到多少艱難困苦,都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在研發(fā)“兩彈一星”的過程中,條件非常艱苦,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家又經(jīng)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_____的天災人禍,但他始終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為新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fā)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我也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明白了堅定就是一種信念,在動搖時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現(xiàn)在,從錢學森的故事里我更體會出堅定這個詞語的新解:執(zhí)著地做事、為民族做事、為祖國做事!
有了愛國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如何將它轉(zhuǎn)換成生產(chǎn)力呢?《錢學森》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的力量。錢學森28歲時就與導師一起完成“卡門錢近似”公式,創(chuàng)立火箭與航空領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開創(chuàng)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兩門學科,不僅為中國人的科學創(chuàng)造留下閃光足跡,對人類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也作出重要貢獻?;蛟S緣于此,時任美國海軍副部長的金貝爾就認定,錢學森“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和科學家的價值。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xiàn)崛起,主要表現(xiàn)在文明創(chuàng)造,反映在科技發(fā)展上。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chuàng)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走向極其重要。而對于我們普普通通的一員,我們也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有發(fā)展,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錢學森回到祖國后,也為祖國創(chuàng)造了許多了許多東西,最偉大的是——導彈和原子彈結(jié)合起來融為一體。錢學森知道這是一件非常難完成的。
錢學森的創(chuàng)作開始了,剛開始一項很順利,后來在“東風2號”中失敗了。全軍都想放棄,但是被錢學森的一句話給振作起來了:“失敗了,我們可以再來?!弊詈笤阱X學森的鼓勵下成功發(fā)射了“東風2號”全軍都高興得不得了。從此,錢學森在中國成了有名的高級人物。
再回去的路上,我想:錢學森真是勇敢,他為了回到自己的祖國不惜一切代價,最終回到了中國,他這種精神值得全民族人學習。
作為一個從事農(nóng)業(yè)研究的研究生,我感到是很光榮的,能為中國最廣大的農(nóng)民做一點事,是我一生最大的理想與追求。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事跡篇3
10月26日下午,測繪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聯(lián)合組織我們觀看了歷史記錄影片《錢學森》,讓我不僅對錢學森爺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為錢老先生一絲不茍,赤膽忠心,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錢學森生于1911年,享年98歲,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以共產(chǎn)主義為信念,無私奉獻祖國,為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打開了新的篇章。這部影片講述了錢老先生光輝堅強的一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在美國潛心求學,研究航天技術,學業(yè)有成,從事航天工作,過著富足安逸的生活,當他得知中華人民成立后就決心回國,奉獻于中國的航天事業(yè),但已經(jīng)在美國有了一定聲望和科研成果的他在回國上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強制阻止和巨大的威脅。影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一個錢學森相當于5個師的兵力,即使把他槍斃,也不要放他回中國”,他們甚至把他關進了監(jiān)獄,有人和他說“你在中國根本發(fā)揮不了你的價值”他那句“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簡單樸實的一句話,透露著一個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執(zhí)拗,當時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脅迫,但他沒有妥協(xié),始終堅定回國的決心,和為祖國奉獻的信念,在留居美國的科學人士的幫助下終于走出了監(jiān)獄。無奈下,他只能在美國住所潛心研究科學,期待有一天把研究成果帶回中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做貢獻,影片中無數(shù)個夜晚錢老先生專注認真的眼神中燃燒著愛國的熊熊烈火,沒日沒夜的研究,只為回國的那一天,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欽佩。終于在他四十四歲那年,中國政府歷經(jīng)周折,終于讓他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
國后,他爭分奪秒潛心研究航天科研,并同時從事教育工作,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在他和一些科學家的努力下,1960年第一顆導彈“東風一號”成功發(fā)射,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他的學生們對他說服了他時,他這樣回答“不要服我,要服科學”,他告訴年輕人們要相信科學,同時他理性樂觀,在東風二號不幸發(fā)射失敗時,大家都感到遺憾和挫敗感,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個東二嗎,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他給射上去”,然后認真分析失誤,在他的積極鼓勵與帶領下,中國的科技突飛猛進,在世界的舞臺上我們也可以挺直腰板,就像錢老先生說:“沒有原子彈和有了不用是兩回事”,我們再也不是東亞病夫!
電影尾聲,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有這樣一段對話“如果你不是嫁給了我,將會成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夫人堅定的回答“在中國可以沒有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不能沒有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
沒錯,中國需要這樣的科學家,錢老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留下了他熱愛祖國的英雄篇章,歷史會記住他,祖國會記住他,無數(shù)個中華青年會記住他,并隨時鞭策自己,我相信自己并且努力做到繼承這種不計功利,鉆研科學,勇攀科技高峰,全心全意為祖國奉獻的精神,努力學習,讓自己更完美,奉獻祖國,做祖國優(yōu)秀的青年!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事跡篇4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這個問題已困擾我好久了,直到我看了影片《錢學森》后,我終于明白了——活著就要“發(fā)光發(fā)熱”!
原來我并不熟悉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觀看了這個影片后,錢學森先生才真正走進了我的生活。我才了解到先生原來有這樣一段往事:他曾被美國拘禁了5年,只因為錢學森先生知道了新中國的成立,想回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而他實在太有才華了。美國曾想用名利留住錢老——聘請錢學森先生為終身教授。而錢學森先生只想著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直到通過多方努力,先生才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組國。
“不管怎樣,也要回到祖國,為祖國盡一份綿薄之力?!卞X學森先生的事跡讓我十分感動,一個人愛國竟到了如此地步。先生的行為啟示了我:只要活著,就要自己的祖國人民服務,就要為祖國出力!
錢學森先生回國之后,更做出了革命性的創(chuàng)舉,第一顆原子彈的升起是意味著我國的進步,沙漠中的巨響讓全國人民為之一震……先生為我國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我們中國的“導彈之父”!他不知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看到這里,我思潮起伏……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個愿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漢子;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一個精忠報國的將軍;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陸游,一個心懷天下的詩人……如今,我們敬愛的錢學森先生,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金錢、地位、名譽,用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來報效祖國!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事跡篇5
錢學森和蔣英真摯相愛、至誠相待,一同去美國,又一同選擇回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5年在美的軟禁生活并沒有消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里,錢學森與蔣英共同演奏古典室內(nèi)音樂,以排除寂寞與煩悶,走向錢學森夫婦情感的共鳴,它是一種力量,它代表了這對不屈的夫婦的一種意志,一種品格,他們從這音樂中領悟到的是一種發(fā)自心底的信心和動力。
40多年里,每當蔣英登臺演出,或指揮學生畢業(yè)演出時,她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去看、去評論。錢學森也喜歡把所認識的科技人員請來欣賞,大家同樂。有時錢學森工作忙,蔣英就錄制下來,放給他聽。如果有好的交響樂隊演奏會,蔣英也總是拉錢學森一起去聽,把這位科學家、“火箭迷”帶到音樂藝術的海洋里。他們的結(jié)婚“信物”——黑色三角鋼琴,在蔣英的據(jù)理力爭下,最終與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這架三角鋼琴也因此成為錢學森和蔣英歷經(jīng)風雨、沐浴幸福的見證。
每當聽到蔣英的歌聲,錢學森總能感到一種美好的賜予。于是,他呼吁:讓科學與藝術聯(lián)姻吧,那將會創(chuàng)造奇跡!
受到官場一些不良習氣的影響,當今中國一些原本做學問的人也向“裸官”們學習,將自己的親屬放在境外,這些人不可能有完滿的家庭生活體驗,也不可能有真誠的信仰,更不可能對國家和民族切實擔當責任,這些因素共同的影響是“裸學者”是難以做好學問的。因此,每個真誠獻身人民幸福事業(yè)的人,先要保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