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
國家勛章,是國家最高榮譽,國家設立國家功勛簿,記載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及其功績。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精選篇1
最近,我們學習了戰斗英雄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跡,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一個戰功卓著的英雄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名64年。對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當前我國正處于多個關鍵階段:脫貧攻堅戰即將收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腳步不斷加快,此時的祖國最要的就是像張富清同志一樣的優秀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奮斗。
一、牢記初心:作為一名革命老兵、一名共產黨人,張富清同志始終牢記著自己的初心,64年的塵封,他始終牢記戰功不是用來炫耀的,在犧牲戰友的面前,他深知這些榮譽不值一提。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我們也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堅守為民服務的本真,發揚謙虛謹慎、勤政務實的作風,時刻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干出一番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事業。
二、勇于擔當:我們現在所處的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更是一個正在經歷嚴峻考驗的時代,我們要有強烈的擔當意識,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挑急難險重的擔子,不計個人得失,不去爭名逐利,勇敢的朝著時代的最前沿奮進,做一個勇立濤頭的弄潮兒。牢記工作就是干革命,杜絕作出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考慮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決不當歷史的罪人。
三、甘于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英雄張富清轉業時,本可以到大城市安身立命,也可以回老家衣錦還鄉,但他卻主動選擇了山區,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我們也應當聽從組織召喚,扎根基層、堅守崗位,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解困;不斷強化業務素質,不斷提高綜合素養,提升境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志存高遠、淡泊明志,腳踏實地、真抓實干。
張富清的一生沒有一刻躺在功勞簿上,面對這樣一位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我們除了致敬,更應該懂得他的選擇,我們要牢記為民服務的初心,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舍小家為大家的無名英雄,他們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地奉獻著,他們不求回報,甘于奉獻,為的只是讓國家更強大,人民更幸福,正如人們常說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我們在過上幸福生活的同時,一定要時刻記得給予,無私的給予,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默默地盡自己所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傳播正能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不懈努力奮斗。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精選篇2
優秀黨員是黨員隊伍中的杰出代表,其成長規律既有共性,亦富有特殊性。今日,在觀看戰斗英雄張富清同志的英雄事跡后,讓我十分敬佩、感慨。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張富清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一輩子忠于黨和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戰爭年代,他不怕犧牲,奮勇殺敵,兩次獲得“戰斗英雄”稱號;和平時期,他主動選擇到湖北最偏遠艱苦的來鳳縣工作,堅守工作崗位,矢志奉獻;從過去到現在,他從不向組織伸手要名利、要待遇,甘于淡泊,清廉自守,從不宣揚自己的過去,至今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一心為國,造福一方。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哪里艱苦就到哪里去,扎根來鳳30年,為民造福,帶領群眾一起放炮眼、開山修路,為來鳳縣帶來了新氣象,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見證了共產黨員干部的責任和擔當。
無私奉獻是共產黨員的基本素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往往也是最難能可貴的。七名優秀共產黨員最大的共同點在于始終堅持無私奉獻的信念,都在平凡的崗位展現偉大,剛好見證了那句“于平凡中見證偉大”。張富清同志任勞任怨,最終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楷模。他的事跡,讓自己明白要做優秀的共產黨員就要學會默默地無私奉獻,在工作中堅持“干事比名分重要”,多對干部職工講奉獻少講付出。特別是作為單位的一把手,下面的干部職工都在朝我看、學我做、跟我走,我更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身先士卒,只有自己甘于奉獻,才能以上率下,才不會出現推諉扯皮。
我們應學習他們不求回報,孜孜不倦、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我們作為基層干部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每一個干部的職責,認真做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要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服務員”這個身份,自覺擺正位置,一切以為民、利民、便民為宗旨,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辦細。用過硬的思想素質、過硬的本領以及過硬的服務水平真正將群眾放在心上、職責扛在肩上、責任落到實處。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精選篇3
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公司整體和部門全局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工程項目服好務。努力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以樹環保產業龍頭形象。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執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不算顯赫、我們的地位不算尊貴、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布署,積極開展部門各項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專業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動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質量,做到建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同時更好地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好員工的文體活動,關心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鞭策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精選篇4
所有最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而在許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國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志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勞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一線,只為14億中國人有飯吃。在普通中國人的認識中,“袁隆平”三個字是一個充滿意義和情感的象征,象征著一個國家的人民從饑餓走向溫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著自力更生、頑強執著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這是袁隆平的話。袁老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追夢,在大地上追夢。袁老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測,還有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類福祉的使命追求。雜交稻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是對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對中國人民的負責。袁老用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實驗室”就是國民經濟主戰場,他的科研目標很純粹,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袁老是共和國最不平凡的農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曾經歷過舊中國貧窮落后年代的人,內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這位老人也是最偉大的農民,他留給青年人的話是: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并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他躬身力行,在農田里做實驗,90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堅持做科研,實現“高產更高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是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要解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吃飯問題,他想永遠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著人類科技前沿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我們深知,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桿子就不硬,正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挺起來。今天一位科學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還在深深濡染著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其代代傳承。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精選篇5
近日,全國上下掀起了向退伍老英雄張富清同志學習的熱潮。單位又集體夜學了央視播出的中宣部授予張富清“時代楷模”發布儀式。隨著氣勢磅礴、激情萬丈的《我的祖國》歌聲落幕,95歲高齡張富清老人的偉岸形象卻在我心中更加地清晰、高大。他始終堅守“一心為黨、一心為民”的初心,用一生書寫了平凡與奉獻,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了血與火澆鑄出的忠誠,平凡中孕育出的偉大,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楷模形象。
學習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就是要學習他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的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對黨忠誠是黨員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張富清老人就是這樣踐行了自己身為共產黨人的最初諾言。在部隊,他沖鋒陷陣,保家衛國;回到地方,扎根基層,為民造福。一生深藏著自己的功名,直到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他還在強調“自己如果不出示證書,是對黨、對組織的不忠!”多么純樸的老人!多么崇高的境界!這是我們常人難以企及的。我們要以張富清老人為榜樣,始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保持黨員政治本色,促進思想和行動上的高度自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在立身行事、為政用權中,始終牢記入黨時的初心,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積極干事創業,堅決將各級黨委關于退役軍人事務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學習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跡,就是要學習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的情懷。記錄片中刺眼的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這樣一位功名顯赫的戰斗英雄、一位離休干部、一位曾經的銀行行長,卻穿著樸素,家境清寒,妻子無工作……,并且他從未在家人,更不用說同事、朋友面前炫耀過自己的功名,索取過半分待遇,可見他的淡泊之心可謂自始至終。就在去年,他作為一個離休干部做眼部手術,竟毅然為自己選擇了最便宜的晶體。他說“我已經離休了,不能再為國家做什么,能節約一點是一點。”張富清老人真正是用一生平凡詮釋了共產黨人艱苦樸素、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懷。和他相比,我顯得是那么的渺小。我們要以張富清老人為榜樣,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始終保持忠誠老實、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個人品德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地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實實在在地做好事、辦實事。
學習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就是要學習他敢于擔當,一心為民的作風。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張富清老人從轉業到離休,將自己從功臣隱匿為普通老百姓,像一塊磚頭,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六十年如一日,工作挑最苦最難的干,從不爭名奪利。“樂觀、樸實、真誠”成為對他評價的代名詞。這就是他的公仆情懷,這就是他的忠誠擔當!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我們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我們時代的勁草、真金。張富清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經過千錘百煉的真金,就是我們時代奮發有為、敢于擔當的典范。我們要以張富清老人為榜樣,牢記退役軍人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在退役軍人工作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恪盡職守、埋頭苦干,腳踏實地干好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四個意識”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學習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還要學習他堅持學習,樂觀向上的態度。張富清老人雖然已經95歲高齡,卻始終保持著讀書看報和做筆記的習慣;雖然年事已高,因為安裝假肢,腿腳不便,卻仍經常堅持自己下樓買菜,為老伴下廚炒菜……。可見,他雖然把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在生活中,卻仍然是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老人,在他的影響下,有著一個和順美滿的溫馨之家。我們要以張富清老人為榜樣,學習他活到老學到老的意志,將學習作為修身養性的主要途徑,全面系統地學,及時跟進地學,深入思考地學,聯系實際地學,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同時,還要注重家風建設。把經營好家庭、修明好家教、涵養好家風當作終身的必修課,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把中華民族的家風美德傳承發揚,更好地體現我們的黨性原則。
時代需要楷模!時代需要榜樣!它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張富清老人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可親、可敬、可學的楷模榜樣。讓我們學習他的精神,不忘革命初心,用恪盡職守踐行入黨承諾,用奮發有為彰顯責任擔當,用無私奉獻做好我市退役軍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