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功勛人物事跡
朱德元帥出生的四川儀隴,在當時還是一個很平窮的地方,朱德家也是一個世代佃農的成分;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朱德功勛人物事跡(精選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朱德功勛人物事跡(篇1)
“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艱苦奮斗,與當地軍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謠。
1928年秋天,國民黨反動派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行了殘酷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妄圖把井岡山根據地軍民困死、餓死。為了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陰謀,毛委員和朱德軍長向根據地的軍民發出了這樣的口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斗爭。
那時候,部隊吃糧,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寧岡去挑,于是紅軍發動了一個挑糧運動。毛委員和朱軍長同戰士們一樣,腳上穿著草鞋,頭上戴著斗笠,翻山越嶺,親自參加挑糧。
當時,朱德同志已經40多歲了。戰士們見他為革命日夜操勞,在百忙之中還和大家走山路過小河挑糧,生怕他累壞了身體,戰士們都勸說:“朱軍長,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謝同志們的關心,仍然堅持要挑糧。戰士們見勸說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以為這樣朱德同志沒扁擔就挑不成糧了。誰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擔,第二天又照樣和戰士們一起挑糧,戰士們見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擔,晚上又把它藏起來,沒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樣出現在挑糧的隊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擔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記”三個字。朱德軍長笑著對戰士們說:“你們以后誰再‘偷’我的扁擔,我可要批評。”朱德同志的一席話說得戰士們都笑了。今天,這條扁擔珍藏在革命歷史博物館內。
從此,“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就像長了翅膀,傳遍了整個井岡山,也傳遍了全中國,激發了全國人民爭取革命勝利的斗志。
朱德功勛人物事跡(篇2)
1928年12月,朱德率領部隊在資興駐扎,敵人聞迅來抓朱德。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朱德見逃不脫敵人的包圍,使走進一家祠堂的廚房,隨手拉了一條圍裙系在腰上。敵人沖進來就問:“你們的總司令在哪里。”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敵人又問:“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地回答:“我是伙夫。”但幾個敵人仍有些不放心,把這“伙夫”拉到燈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見他穿得破破爛爛,胡子老長,真是一副伙夫樣。于是信以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機打開窗子,逃之夭夭。
1929年2月,劉士毅部乘黑夜包圍了駐扎在項山的紅四軍軍部。此時,朱德的妻子伍若蘭要朱德先走,隨部隊突圍,自己掩護,朱德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爭執之時,房門“嘩啦”一聲被踢開,十幾個黃蜂似的敵人揣著槍,氣勢洶洶沖了進來。伍若蘭迅速奪過朱德手中的槍,隨即故意對沖進來的敵兵呵斥說:“你們不在前邊打仗,跑到我屋里來干什么?”說著,回頭對站在一邊的朱德大聲命令:“老伙夫!還不出去打一桶水來給軍長洗臉!”朱德“唔”了一聲,點頭答了個“是”,抽身欲走。一個瘦猴模樣的家伙用槍攔住朱德,另一個敵兵用槍口對準伍若蘭,第三個敵人旋即奪下伍若蘭手里的駁殼槍。 “他是你們什么人?”敵人逼問道。
“他是我和朱德的伙夫!”伍若蘭異常鎮靜地答道。敵兵見朱德滿臉胡須、身著普通士兵裝束,覺得不象當大官的樣子,也就將主意力轉向伍若蘭:“媽的!朱德睡在哪里?”此刻,朱德乘機提著一只小桶走出房門。
“他在后邊那間屋里睡覺,”敵兵為搶頭功,爭相往里邊那間屋沖去,伍若蘭扭身飛出房門,飛也似的朝村外跑去,由于她當時身懷有孕,加上一顆流彈射穿她的腳踝,不幸被敵人抓獲。1929年2月8月,伍若蘭英勇就義,敵人還將其頭顱解送長沙示眾。
伍若蘭的死是朱德終身的一個遺憾和隱痛。然而,如若不是不起眼的普通相貌和裝束作護身符,即使有伍若蘭的機智勇敢,朱德也難以脫身。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伙夫式的形象特征再一次幫助他出脫了危難和火海。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朱德的平易近人,與士兵打成一片,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潛在的護身符,在危難時候大顯身手……
朱德功勛人物事跡(篇3)
1952年1月的一天,時任武漢市紀委書記謝幫治正向朱德匯報工作。朱德聽著匯報,臉色卻越來越嚴峻。謝幫治心里打鼓,停止了匯報。朱德緊鎖眉頭:“講下去!”
謝幫治匯報的是一起利用職權、壓制民主、誣陷好人的事件。不久前,一個擔架隊抬著十幾個部隊傷病員趕往武漢市某醫院。醫院院長兼武漢市衛生局副局長宋瑛擺出官架子,說地方醫院不收治軍隊傷病員。事后,武漢市醫務部門有人寫信給___,揭發宋瑛拒絕接收南下大軍的急癥傷病員,致使個別傷病員失治而死的官僚主義錯誤。
宋瑛臆測這封信是武漢市屬第二醫院的工作人員紀凱夫等三人所寫,找他們核對筆跡,強迫他們承認錯誤。武漢市副市長周季方支持宋瑛“追查控告人”。
朱德聽完匯報后,氣憤不已,指示中南局紀委對此案徹底調查。后經多方查證,證實紀凱夫是清白的,予以平反。周季方、宋瑛受到嚴查,調離原崗位。
此后,朱德又提出,案件“處理以后,要及時總結經驗,在黨刊或報紙上公布出來。這點很有作用……報上一登,到處傳遍了,他的錯誤行為再也隱蔽不起來了”。不久,《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中南局處理周季方、宋瑛陰謀陷害案的消息,并發表社論。
對貪官,他向來十分痛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當劉青山、張子善的劣跡報到朱德那里后,他勃然大怒,揮筆批下“觸目驚心,黨性何在,國法難容”12個大字,而后面見毛澤東,對毛澤東說:“決不允許任何不受黨紀國法約束的個人與獨立王國的存在。不管任何組織和個人,只要違反了黨紀國法,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嚴肅處理。”毛澤東對此十分贊成。
朱德功勛人物事跡(篇4)
朱德自己一生為人民建立奇勛,身居高位,所以他在教育子女中特別強調這一點。他常說:“躺在老一輩的功勞薄上,就會變成資產階級的少爺。”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天,毛澤東、朱德以及中央其他九位首長一道去看戲。朱琦和朱敏也跟著去了。當時,黨中央只有一輛汽車。戲散場后,朱琦走得快,先上了汽車。這時朱德走過來對他說:“你下來,步行回去!”回到楊家嶺時,朱德詫異地發現朱琦也在門口站著。便問:“你怎么樣這么快就回來了?”朱琦回答:“我是站在駕駛室外的踏板上回來的。”朱德生氣了,語氣中透著憤怒:“你占了警衛戰士的位置,那人家就只好步行回來了,是吧?你呀,你……”朱德氣得在大路的草叢里來回踱步。在稍稍平靜下來后,又耐心地對朱琦說:“你想想,警衛戰士的職責,就是要保衛首長的安全嘛。你站了人家的位置,戰士不能隨時行動,萬一路上有情況怎么辦?你妨礙了戰士們執行公務,知道嗎?”“是我錯了,爸爸!”朱琦赧顏地低下了頭。
建國前是這樣,建國后,朱德對親人在這方面的要求更嚴格了。
朱德的老家有個侄孫,不太安心在農村工作,曾幾次寫信給朱德,請求朱德把他調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絕了。后來這個侄孫作為適齡青年參了軍。一次從東北回老家探親,途經北京時去看望了朱德。朱德對他說:“你參軍了,我們是革命同志關系,爾后才是其他關系,你要模范遵守部隊紀律,好好學習,嚴格訓練,努力進步。”幾年后,這個侄孫臨近復員時到北京請求朱德幫他在城里找個工作,朱德說:“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帶頭執行,不能有半點特殊。你在部隊入了黨,共產黨員更應該服從組織紀律。儀隴縣天地廣闊,需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組織安排,無論干啥都要干好。”這個侄孫聽從了爺爺的教誨,愉快地回到了家鄉,當地政府安排他當了公社的放映員。
朱德功勛人物事跡(篇5)
1938年春,日軍調大量兵力向臨汾一帶大舉進攻,與由臨汾動身回太行山前線的朱德在安澤以東的古縣鎮遭遇。當時,朱德身邊有200多警衛通訊戰士,日軍則是極富戰斗力的苫米旅團。兵力懸殊。但如果避而不打,則必然使尚未做好迎敵準備的臨汾軍民遭受重大損失。朱德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堅決主張頂住這股敵人,拖延敵軍的西進。
交戰開始時,日軍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遇到了多少部隊,停下來打了一天,不敢前進一步。第二天,敵人通過偵察,得知遇到的并不是大部隊,而是朱德和跟隨他的少數警衛部隊,便以為是立功受獎的大好時機到了。
一小時后,十幾架日軍轟炸機,滿載炸彈,飛到沁縣西南面古縣鎮的上空,來了個輪番轟炸,小小的古縣,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 日軍的指揮官們驚喜若狂,又是飲酒祝賀,又是發電報捷。
正當大家為朱德的安危擔憂的時候,傳來了進攻臨汾的日軍在半路上被阻截的消息,說明朱德并沒有遇難,還在指揮作戰。
原來,山西省東南部有兩個叫古縣的地方,一個在沁縣附近,一個在安澤縣附近。日軍指揮官從地圖上一看到沁縣西南的那個古縣鎮,就急如星火地命令空軍去轟炸。敵人做夢也沒有想到,就在他們把那個古縣鎮炸成一片火海,歡慶勝利的時候,朱德卻在安澤縣附近的古縣坦然自若地指揮著戰斗,以極少的兵力阻擊著強大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