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黃令儀簡介事跡
事跡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你是否在尋找“國士無雙黃令儀簡介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士無雙黃令儀個人簡介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國士無雙黃令儀簡介事跡
1989年11月,黃令儀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芯片的展覽會。但是令人意想不到,整個展覽會上,竟然沒有一個中國展位!
黃令儀深刻地記得,1963年的中國,在芯片事業上的成就與全世界相差不多。而1989年的今日,竟然已經發展成了天壤之別。
這件事情給了黃令儀莫大的打擊,小時候立志為中國洗刷恥辱的黃令儀又回來了。她深刻感到中國芯片事業不能再停滯不前,亟需大刀闊斧地干一番事業。
回國后,黃令儀召集團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芯片研究之中。
用了將近十年的付出和努力,在2000年的國際發明專利博覽會上,黃令儀帶著自己的團隊一共32個人來到了德國紐倫堡。最終他們設計的芯片專利獲得了銀獎,中國的芯片事業算是有了微小的進步。
但是,芯片在國際上獲獎,在國內卻無用武之地。我們只擁有了設計芯片的技術,卻缺乏制造芯片的設備,空留一紙獎狀又有何用?黃令儀失望地說:“一個科技工作者最大的痛苦,就是他用心血灌溉的珍貴芯片做出來了,卻沒有用!”
在當時的中國,半導體領域處于弱勢,而我國巨大的市場則是優勢,所以我們不斷依靠國外的技術來開拓國內的市場。而很顯然,這不是長久之計。
當時的中科院有一個研發員名叫胡偉武,他和他的團隊也發現了這一點,故而不約而同的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研制國產CPU。而胡偉武就是后來的中國芯片之父。
胡偉武團隊的這一提議也得到了中科院的支持。2001年,龍芯課題團隊成立了。團隊雖成立,但卻面臨著研發人員嚴重不足的難題。
胡偉武對黃令儀說:“我要讓全體中國人都會設計CPU!”而黃令儀顯然是找到了知音,激動地說:“要設計出真正的‘中國芯’!”。
就這樣,2002年,黃令儀毫不猶豫的加入了龍芯團隊,領銜負責CPU的物理設計。而這一年,黃令儀已經66歲了。
永遠不停下前進的腳步,66歲的黃令儀放棄了退休,帶著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情繼續奮戰在“中國芯”的第一線。
經歷過之前晶體管項目的失敗,再加上她使用的研發技術還是十幾年前的那一套,早已不適應2000年的芯片研發,黃令儀倍感壓力。
但是她始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技術落后,就去學新技術,知識不足,就去補新知識。于是,你總能看到一個頭發已經漸白的老人在實驗室里認真的看書學習,認真的調試設備進行研究。
2018年,黃令儀以及科研團隊們不負眾望研制出了“龍芯3號”。這一成就不僅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
當時我國每年花費在芯片進口上的費用高達2000多億美金,折合人民幣高達上萬億元。
龍芯1號和2號主要是面向工控、行業應用和終端應用的小CPU,而龍芯3號則是面向桌面和服務器的大CPU,主要應用于網絡安全、辦公,但是它主要用在政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裝備等行業。
“龍芯3號”的誕生意味著我國通過自主研發、科技創新,實現了以自主CPU和操作系統為代表的基礎軟硬件建設,又結合市場需求進行了龍芯3號的優化改進,使其能夠同時具備市場以及技術優勢。
事實證明,“龍芯3號”最終應用在了中國高鐵、導航系統等各個領域,打破了外國對我國的技術壟斷,直接為中國節省下了上億萬元資金。
2019年末,好消息又一次傳來,黃令儀團隊研發出“龍芯3a”處理器,震驚美國。人們無法想象,中國的一個84歲的老人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性能與美國相當的處理器。
黃令儀人物生平
1936年,黃令儀出生在廣西南寧。
1958年畢業于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隨后進入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深造。
1960年學成返校,在母校創辦半導體專業和實驗室。
1962年10月按應屆畢業生分配到了中科院計算所二室101組(固體電路組)工作。
1989年,被公派到美國一家公司進行合作。
1990年回國后,就潛心鉆研各種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從建立版圖庫,時序庫開始,到寄生參數對性能的影響,時鐘樹的生成,全局規劃,時序驅動布線等等,全定制,標準單元,宏單元的設計方法都研究過,用戶包括華為的程序控制芯片,計算所的模糊控制芯片等等。
2002年,66歲的黃令儀第一次見到胡偉武老師,共同的理想促使黃老師加入龍芯,一晃又是十五載,從1B,1C到3A,3B,再到GS464E,龍芯的每一塊芯片中都凝聚著黃老師的辛勤汗水。
2004年9月,在圓滿的完成了龍芯2C中所用的2塊寄存器,6種I/O PAD,14種電源地PAD后,黃令儀向微電子所領導交代了全部工作及文檔總結后,請求退休,因身心太疲勞,已67歲了。回到了桂林老家,胡偉武聞訊后,給了她一封非常感人的信,要她繼續為龍芯的理想而奮斗,并派了他愛人晉紅、龍芯骨干楊旭、鐘石強在桂林找到了黃令儀,此時此刻,她沒有理由拒絕,跟他們回到了計算所,堅持在2D、2E、2F、2F2中完成了她所承擔的工作。
2023年4月20日5時0分, 黃令儀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去世,享年86歲。
“龍芯”是什么
中國生產的高度集成化電子產品
龍芯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自主研發的通用CPU,采用簡單指令集,類似于MIPS指令集。龍芯1號的頻率為266MHz,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的頻率最高為1GHz。龍芯3A是首款國產商用4核處理器,其工作頻率為900MHz~1GHz。龍芯3A的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6GFLOPS。龍芯3B是首款國產商用8核處理器,主頻達到1GHz,支持向量運算加速,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28GFLOPS,具有很高的性能功耗比。2002年8月10日,首片龍芯1號芯片X1A50流片成功.龍芯最初的英文名字是Godson,后來正式注冊的英文名為Long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