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
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精選篇1
1926年3月12日,黃旭華出生于廣東汕尾市紅海灣區田調鎮一個鄉醫之家,名曰“黃紹強”。
1938年,黃紹強和大哥趕往遷廣東揭西山區的聿懷中學求學。初中肄業于汕頭聿懷中學。
1940年夏,戰事吃緊,黃紹強已無法堅持在聿懷的學習,意欲追隨大哥去廣西桂林中學讀書,北上梅州,因錯過考期前行受阻。
1941年夏初,黃紹強經興寧、越韶關、奔坪石、掠湘南,經過整整兩個月終于在8月初抵達桂林,并順利通過桂林中學的入學考試,并改名“黃旭華”,取自“旭日榮華”。
1944年,黃旭華幾經輾轉到了重慶,進入國民政府為流亡學生開辦的大學特設先修班。后被保送到中央大學航空系,接著又以第一名考上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
1945年,黃旭華被保送到中央大學航空系,接著又以第一名考上國立交通大學。
1949年,黃旭華畢業于交通大學造船系,成為中共預備黨員。7月,黃旭華被選派到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學習。先后在上海軍管會船舶建造處、上海招商局(海運局)工作。
1952年秋,黃旭華被調往港務局擔任團委書記。
1954年,黃旭華被調到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選送參加蘇聯援助中國的幾型艦船的轉讓制造和仿制工作。
1956年,黃旭華與同事李世英結婚。
1958年,黃旭華調到北京海軍,任核潛艇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1961年11月,黃旭華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1965年,研究所組建,黃旭華任副總工程師。
1966年,黃旭華和一批技術人員進駐遼寧的荒島葫蘆島。
1970年,黃旭華主持設計的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
1983年,黃旭華被任命為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1988年,在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深潛試驗和水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后,黃旭華把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制人員,此后致力于為核潛艇的研制獻計獻策,促進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作為核潛艇技術領域的帶頭人,黃旭華率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型號研制,培養鍛煉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設計大師兩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兩位、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1位、型號總設計師7位、型號副總設計師30余位。
1994年,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黃旭華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全國道德模范”“潮汕星河成就獎”等多項榮譽。12月8日,黃旭華捐給母校白沙中學和白沙小學各10萬元港幣,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12月21日,黃旭華從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中拿出20萬元港幣捐贈給中船重工719所離退休及社區管理辦公室,用于幫助有困難的離退休職工。
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精選篇2
黃旭華,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他隱姓埋名幾十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在某次深潛試驗中,他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作為總設計師親自隨產品深潛到極限。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一、黃旭華院士個人經歷 黃旭華上小學時,正值抗戰時期,家鄉飽受日本飛機的轟炸。海邊少年就此立下報國之愿。高中畢業后,黃旭華同時收到中央大學航空系和x交通大學造船系錄取通知。在海邊長大的黃旭華選擇了造船。新中國成立初期,掌握核壟斷地位的超級大國不斷施加核威懾。上世紀 50 年代后期,中央決定組織力量自主研制核潛艇。黃旭華有幸成為這一研制團隊人員之一。執行任務前,黃旭華于 1957 年元旦回到闊別許久的老家。63 歲的母親再三囑咐道:“工作穩定了,要?;丶铱纯?。”但是,此后 30 年時間,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親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見他一面。1986 年底,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再次回到x老家,見到 93 歲的老母。他眼含淚花說:“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直到1987 年,母親收到他寄來的一本《文匯月刊》,看到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里有“他的愛人李世英”等字眼,黃旭華的 9 個兄
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質。與對家人隱姓埋名相比,黃旭華的愛人李世英承擔了更大壓力。忙時,黃旭華一年中有 10 個月不在家。結婚 8 年后結束兩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精選篇3
每年我們都會聽到看到有這樣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們學會感動,從這群人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時代的印記,看到中國人的脊梁!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向這一位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普通人身上學到我們身上所缺少的東西,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
沉默是金--黃旭華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講述了這樣的一個無聲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國批準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系尚處于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毛澤東聽后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于x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于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制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后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臺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64年,黃旭華終于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后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為我國的高科技術行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潛艇的,父親臨終都不知道自己兒子這么大出息。 對此,感動中國委員會的頒獎詞說:“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是啊,無聲但是其力千鈞!像黃旭華爺爺學習,立志報效祖國,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感動我的不止黃院士一人,也不止組委會評選出的十人。還有一部分人,也和他們十人一樣,堅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獻舉在頭上,把責任放在心上;把道義擔在肩上,把艱辛咬在嘴上;把聰明、智慧、仁心、善良,緊緊地捆在身上,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燃燒自己,釋放光芒。他們,都是共和國真正的精英,時代的楷模,國人的榜樣!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我還是喜歡隱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還是喜歡隱姓埋名每天上班”
1958年,我國批準核潛艇工程立項。1959年,蘇聯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毛澤東聽后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痹羞^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于x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當時,核潛艇長什么模樣,大家都沒見過,手頭只有一位外交官從國外帶回的一個核潛艇模型。這個玩具模型被專家們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內部結構則一無所知。黃旭華和同事們克服10多個頂級難題,逐漸讓中國的核潛艇出現了絲絲“輪廓”。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88年,我國政府對外宣布:中國進行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打擊力量的國家。至此,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過程。
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精選篇4
黃旭華出生于1924年,他的父親是一名醫生,受此影響,黃旭華原本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醫生。然而,突如其來的“七七事變”使得他的志向轉變。
在黃旭華看到日本敵機在中國的領空肆意盤旋、狂轟濫炸時,他果斷地棄醫從工,選擇了能幫助中國提升國防實力的工科專業。在新的志向的指引下,黃旭華順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的造船系。在此期間,他成為了一名地下黨員,一邊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奮斗,一邊學習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
1953年,已開始從事船舶設計制造工作的黃旭華,被派往德國和蘇聯進行學習和考察。在那里,黃旭華見識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舶制造技術,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與其他先進國家的差距。回國后,黃旭華被安排了仿制蘇聯潛艇的工作。
____結束后,中國雖然暫時站穩了腳跟,但戰場上暴露出的我國尖端武器幾乎為零、國防力量薄弱等問題還有待解決。原本,我們寄希望于蘇聯,希望向蘇聯學習技術。但蘇聯卻一口回絕,認為憑借當時中國的實力想要造核潛艇是白日做夢、異想天開。后來,蘇聯又撤走了全部援華專家。這件事使我們終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
就這樣,有著仿制潛艇經驗的黃旭華,成為了研制核潛艇事業的一份子。雖然都是潛艇,但是常規潛艇和核潛艇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就算是經驗豐富的黃旭華,在研制核潛艇面前,也近乎一張白紙。
三十年,隱姓埋名
1958年,我國研制核潛艇的“09”工程正式成立。研發隊伍中,除了34歲剛剛結婚的黃旭華,其余都是20出頭的青年大學生。此后的三十年,黃旭華等人一心撲在了核潛艇事業上,過上了隱姓埋名的艱難生活。
研發核潛艇是國家的最高機密,所有參與這項工作的人,不能也不會向其他人透露半分信息。整整三十年,黃旭華從未回過老家,他的心中記掛自己的雙親,記掛自己的妻女,卻只能通過寫信交流。
在給父母妻女的信中,黃旭華對于自己的工作信息都是閉口不談。后來,黃旭華沒能為自己的父親奔喪,母親對他寒了心,他卻沒有為自己爭辯。
一直到1987年,黃旭華已經完成大部分工作,進入到了“身份脫敏”階段,他才把關于自己的報道寄回了家。報道中雖然沒有透露出黃旭華的關鍵信息,但老母親還是從只言片語中明白了,原來兒子30年在外不是不孝,而是在為國家的核潛艇事業做貢獻。
1988年,黃旭華終于回到了闊別三十年的家鄉,雖鄉音無改,但鬢毛已衰。
核潛艇制造過程中的坎坷
如今,中國的國防實力強大了,曾經這段不為人知的的歷史也終于被解密。通過各種資料記載和黃旭華的回憶,我們終于了解到這段歷史背后的坎坷。
起初,黃旭華等人接到任命時,對于如何制造核潛艇是一籌莫展,但他們還是積極地搜尋各種資料,主動地加班加點,每個人都充滿干勁。
沒有資料,那就掘地三尺,把所有能找到的資料拼接在一起,畫出一張又一張草圖;沒有計算機,那就用最傳統的算盤和計算尺,人工計算和檢驗;沒有樣板,那就把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的玩具模型拆開,反復研究;沒有高級的測量器材,那就用“過磅秤”的土方法,愣是把艇體重心和重量的關系給“秤”了出來。
可以說,在第一艘核潛艇的制造過程中,黃旭華等人遇到了無數的技術難題,但他們都憑借著沉著與堅持一一化解了。
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精選篇5
核潛艇
無中生有
參研人員只參加過蘇制常規潛艇的仿制工作,至于核潛艇是什么樣的,誰都沒見過。沒有90厘米厚鋼材的加工設備,潛艇專用的特殊鋼板的研制工作也沒有開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才使解決了核動力問題,“09工程”才取得了進展。
攻克難關
黃旭華帶領設計人員搞出了比常規流線型潛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潛艇,同時解決了核潛艇的操縱性問題。國外的技術封鎖加大的研發的困難程度。某國為加強導彈發射時艇身的穩定性,專門設計了一節艙來安放一個重達65噸的大陀螺,水下空間異常珍貴,占用了潛艇的黃金空間。經過反復計算、分析、研究,通過調整核潛艇內設備布局,黃旭華團隊解決了65噸大陀螺的問題,為潛艇節省了空間,而且搖擺角,縱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
交付使用
從1970年到1981年,中國陸續實現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4年8月1日(建軍節)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1988年中國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又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報復力量的國家。
深潛實驗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時,核潛艇的艇殼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壓力,黃旭華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并獲得成功,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