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軍人先進事跡
學習邊防軍人戍邊先進事跡,心中有很多體會,是他們為人民的幸福生活遮風擋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邊防軍人先進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防軍人先進事跡篇1
近日,解放軍報刊發了反映中印邊境任務部隊官兵衛國戍邊先進事跡的綜合報道,同時報道稱,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歷史不容篡改,英雄不能遺忘。在印方多次渲染炒作去年6月的邊境沖突傷亡事件,歪曲事實真相,誤導國際輿論,污蔑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情況下,中國媒體將事件真相進行客觀報道,不僅有利于人們了解事實真偽和是非曲直,也讓人們認識了一批熱愛和平、忠誠使命、捍衛正義的英雄官兵,表達了對衛國戍邊英雄烈士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
雪山回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在去年6月的邊境沖突中,面對印方的非法挑釁和暴力行徑,邊防官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勇往直前、敢于斗爭,用“寧灑熱血,不失寸土”的赤膽忠誠和“官兵一致,生死與共”的戰斗精神予以堅決回擊,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令人痛惜的是,隊伍中有4名官兵犧牲、1名團長受重傷。在犧牲的官兵中,有人還有4個多月就要做爸爸了,有人一直憧憬著娶上他心愛的姑娘……但是很可惜,他們沒能等到這一天,而是將生命和青春永遠留在了高原,獻給了祖國。
萬家團圓時,將士未下鞍。在萬家燈火、闔家團圓的幸福時刻,我們不能忘記,有一群錚錚傲骨的鋼鐵英雄,他們駐守在祖國邊疆,忍受著惡劣的環境和無盡的孤獨,保衛祖國的錦繡河山,守護我們的幸福家園。無論是海島荒漠還是雪山冰川,他們御敵守邊、枕戈待旦,艱苦奮斗能樂在其中,辛苦備戰也毫無怨言。“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是他們唯一的信仰。在危險面前,他們剛毅果敢、挺身而出、無私無畏,把一個個哨位、戰位、崗位變成敵人無法逾越的鋼鐵堡壘,捍衛著國家主權,守護著祖國疆土,用“無我”精神譜寫新時代強軍偉業的壯麗篇章。
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邊防官兵的“無我”精神,不僅是最珍貴的精神品質,更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精神共勉。不論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職業,也不論擔任什么職務,我們都應該學習邊防官兵“愿得此身長報國”的赤膽忠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不懈和“亂云飛渡仍從容”的豁達樂觀,奮蹄新時代,犇向新征程!
邊防軍人先進事跡篇2
哨所民兵1個月里只有4天休息日,沒雙休日、節假日。
其實,陸蘭軍的家離哨所不遠,直線距離也就1000多米,但山路彎彎,有五六公里,以前徒步得花個把小時,后來通路,買了摩托車,下山也就10多分鐘。但每一次回到家里,陸蘭軍總是睡得不夠踏實。
和平時期,哨兵的職責更多,而不是減少,除了平時正常的站崗、巡邏、訓練,還要搞自身基礎建設、參加維護地方穩定、支持地方建設、為社會做實事好事等,陸蘭軍確實無暇顧及家里。
就這樣,當哨兵22年,他在家里住的時間總共才20個月,不到2年。
正是由于很少回家,有幾次陸蘭軍巡邏路過家門口時,年幼的兒子都會跑出來,死死地抱住他,哭得撕心裂肺,為的只是想讓父親停下來多陪自己一點點。每次他都咬咬牙,甩開兒子,繼續出發。
2011年3月父親得了重病住進醫院,陸蘭軍得知后匆忙去醫院看父親一會兒,安慰父親幾句,就又趕回了哨所。父親去世那天,他還在哨所上執勤,當他匆匆趕到家時,沒能聽到父親最后的遺言。
2011年,尚義村人均純收入5665元,陸蘭軍家年總收入21200元,一家4口平均收入5300元,比全村平均值還要低。
22年,舍小家為大家,默默地奉獻,陸蘭軍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就像一股巨大的沖擊波,迅速在尚義村、峒中鎮,乃至整個邊境地區蔓延……
33年來,就有561人上尖峰嶺哨所當哨兵,其中堅守5年以上的有220人,堅守10年以上的有15人。這些人當中,尚義村的就有350人,尚義村平均每年都有10名青年走上哨所。
如今,46歲的陸蘭軍已落下風濕病、頸椎病和骨質增生。他的右腿有些萎縮,比左腿少1公分左右。“只要組織需要,我一定在山上站到最后一班崗。”陸蘭軍依然豪情滿懷。尖峰嶺,像一把直插云霄的利劍,堅守在邊境線上,陸蘭軍,像一塊堅固的界碑,凸屹在這尖刀上。
邊防軍人先進事跡篇3
解讀邊防軍人,弘揚公安邊防精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戰友們:
你們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解讀邊防軍人,弘揚公安邊防精神。
頭頂邊關月,心系天下安,當兵走四方時刻聽召喚,愛心獻給千萬家,真情捧在百姓前,捧在百姓前,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祖國的利益重如山,為民甘灑血和汗,血和汗,軍人的價值在哪里,無怨無悔無怨無悔作奉獻,無怨無悔無怨無悔作奉獻。(唱)
一首愛民奉獻歌,唱出了邊防軍人所有的情懷。
不錯的,“邊關明月照四野,愈是明亮愈是寒”,沒有人愿意割舍下自己的父母、愛人,去那孤獨寒冷的邊關。但是邊防軍人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離開父母、告別愛人,每日朝六起晚九眠,只為保衛邊疆,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在邊關站成了一座不動的豐碑。身在邊關,心懷天下。這是怎樣的情懷,沒有怨言、沒有奢求,甚至沒有一句埋怨。原來大愛真的可以無言。而無言的愛,卻最是讓人震撼。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邊防軍人沒有固定的家,一聲號叫,一聲命令,他們就會打起背包,扛起鋼槍,奔向遠方。他們向往穩定,但他們知道自己的奔波,正是為了千百萬人民的安居樂業。他們能做的只是時刻準備著,準備著黨和人民的召喚。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是公安邊防部隊的優良傳統,聽黨指揮是我們鐵的紀律和不變的警魂。
邊防軍人的胸懷是博大的,因為他們的心里總是裝著祖國和人民。“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邊防軍人就是這樣,他們總是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顧大家,舍自己為全局。無論洪魔泛濫的堤壩,還是熾熱囂張的火焰,總是能夠看到邊防軍人的身影,他們穿梭在最危險的地方,只為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他們舍生忘死,只為自己是人民的兒子。祖國利益重如山,邊防軍人兩肩擔。血淚迸流終不棄,無怨無悔作奉獻。
軍人的價值在哪里?軍人的價值在奉獻。他們苦了自己,幸福了他人。還記得這些日子的新聞采風,每名邊防軍官兵都有自己的 “愛民奉獻”的故事,但他們從不宣揚,從不炫耀,從不要求榮譽或是財富,他們要的只是國家的安定,人民的安康。邊防軍人從來就不缺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意識。于是他們會在自己風燭殘年的時候無悔的說:“安民固邦酬天下,一生戍邊報國恩。小坐風燭是殘年,憑欄無悔愛民心。”
那天,和一個朋友談起邊防軍人,談起邊防軍人的故事,他竟說“都什么年代了,不要做那些沽名釣譽的事了”,我大怒,與他也不再是朋友。他根本就不知道駐守在帕里的邊防警察每天都在面對生死的考驗,他不知道在祖國的最北端,在神州的最北極的嚴寒中佇立著邊防軍人。他更不會知道,我們的邊防軍人為熟悉人口、辦理案件經過了多少的不眠之夜,她更不會知道,有多少孤寡老人、無助兒童正在接受邊防軍人的照顧,她什么都不知道。我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偉大的奉獻會被人認為是沽名釣譽。在我所知道的邊防軍人里,沒有一個是為了什么榮譽、財富而奉獻的。如果是這樣,他們堅持不了十年,二十年。這十年二十年,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邊防軍人把自己的青春播撒在祖國的邊境上,綻放出了一朵朵感人肺腑的鮮花。突然感覺自己這個邊防軍人還不合格,面對他人的不理解時,還沒有“波瀾不驚”的心境。于是再次撥通朋友的電話,那頭也是歉聲連連。原來他也知邊防部隊,只是和我的玩笑。希望這樣的玩笑不是真的才好,但有什么所謂?任他雨打風吹,我自閑庭信步。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公安邊防部隊經受了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也經受了各種硝煙戰火的洗禮。這都是公安邊防精神發揮的作用,使部隊能夠在任何時期、任何環境下都能經得起考驗。歷史在前進,時代在發展。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邊境問題突出的新形勢下,更應該總結出一種引領隊伍向前、凝聚官兵思想的公安邊防部隊精神。“七種精神”抓住了公安邊防部隊思想建設的關鍵,是一代代邊防人犧牲奉獻的革命實踐精神成果的凝結,是對公安邊防部隊思想建設的理論總結,更是總結中的發展。“七種精神”既包容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傳承了我黨、我軍和公安機關的優良作風;既總結了公安邊防工作和長期斗爭實踐的寶貴經驗,又反映了新世紀、新階段履行三大政治和社會責任的時代要求,是公安邊防部隊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動公安邊防事業發展進步、建設模范公安現役部隊的強勁動力,也是鼓舞和激勵十萬邊防官兵奮發前進的巨大力量。
同志們,讓我們牢記公安邊防精神,全力推進愛民固邊戰略實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邊境的穩定、人民的安全、國家的富強做出更大的貢獻。我的演講完了。
邊防軍人先進事跡篇4
邊防軍就是駐防在邊境線上的軍人。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有邊防軍,我國也有,我國的邊防軍有兩種,一個是解放軍邊防軍部隊、一個是武警邊防軍部隊,我國在一些不是很危險的地方駐扎的是邊防武警部隊,如與朝鮮的邊境線上就是邊防武警,在一些比較重要的邊境線上就是駐扎著解放軍的部隊,如與越南的國界上、與印度的國界上、與俄羅斯的國界上等等
一片“兵心”在玉壺──云南邊防某團衛生隊為兵服務的事跡宗興,振國,國棟在云南邊防某團衛生隊會議室里,掛著一面繡有“心系人民的救護神”八個大字的錦旗。這是去年12月,駐地老百姓為感謝衛生隊對他們患病受傷時所給予的精心治療而特意贈送的。這個衛生隊堅持為人民服務、為提高部隊戰斗力服務的宗旨,為團隊連續兩年榮獲軍區軍事訓練先進團作出了積極貢獻。衛生隊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對待每一個傷病人。小紅不小心摔傷了腿,隊長親自給他檢查治療,醫生為他打飯打開水,衛生員給他端屎倒尿。傷愈回連時,他緊握著衛生隊官兵的手,流下了感激的熱淚。駐地氣候炎熱,老百姓常受害蟲叮咬,不少群眾患了皮膚病,用了許多藥物都難奏效,衛生隊長沙朝江組成攻關小組,走訪民間醫生,并捉來有害昆蟲進行研究,研制出了特效藥,使老百姓免受了痛苦。......(本文共計1頁)
一位姓林的參謀長,先后多次被總隊、支隊評為“優秀警官”、“優秀共產黨員”、“學雷鋒標兵”、“優秀執勤能手”等稱號,5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在20多年的邊防工作中,他不計名利得失甘當“老黃牛”,在鮮為人知而又辛苦繁重的內勤崗位上默默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為邊防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廣大官兵的普遍贊譽和尊敬。他是各類案卷的整理歸檔、各類警械裝備和案件物品的保管,負責反偷渡、反走私、反毒品等重要邊防業務工作,這種工作出不得絲毫差錯,是個大家都不愿意干的“苦活”和“累活”。但林同志卻主動承擔了這個任務,滿腔熱情地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6年。協助部隊抓捕了許多毒販和偷渡客。
邊防戰士故事之~~~海島
島上的水島上淡水奇缺,有的連隊一年中有五六個月 要靠大陸運水。碰上天氣不好,水運不上來,一人一天就只發一牙缸水。守島軍人們寶貝似地捧著牙缸不敢喝,渴極了時才小心翼翼地抿上一小口。幾天洗臉,一兩個月不洗衣服是常事。洗澡就一年一次!還得顛簸著乘小船去大島洗。那時候,連隊最重要的用具就數水桶了,一個連隊光水桶就得配發80多副。得挑水呀!一天挑50多擔水,每挑一擔往返二三公里路,還凈是崎嶇不平的山路。一個個春夏秋冬,不知道在那崎嶇的山路上摔壞過多少水桶,摔傷過多少官兵。如今,島上的官兵不用島,就能洗上澡。
:島上的菜島上吃魚蝦不愁,愁的就是吃菜。剛上島時,部隊的蔬菜全靠從大陸上運,本來挺新鮮的蔬菜經過車載船運一折騰就全變成了爛菜。挺粗的大白菜七裝八卸弄到島上就只剩下搟面杖粗細的菜芯了。連隊常常十天半個月吃不上菜,頓頓就著“半盆黃豆一把鹽”吃飯。吃得許多人都得了維生素缺乏癥:嘴唇干裂,指甲凹陷,更嚴重的得了夜盲癥,晚上瞪頭眼睛愣是啥也看不見。
一位島上老軍人,人們都叫他“島上老軍人”,他的名字叫呂其德,曾在小王家島任過連長,在石城島任過副團長。1998年退體之后,他放棄大城市的優越條件,自愿留在石城島生活。幾十年守島建島,他對海島注入了深厚的感情,這里有他太多的眷戀。像他這樣的“島上老軍人”還有很多很多,他清楚地記得,1954年9月24日,一支剛剛從戰火硝煙的朝鮮戰場凱旋的部隊進駐海島,肩負起守衛祖國海疆的歷史使命。這是一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的英雄部隊。進駐海島時,這支部隊中共有2個功臣營、8個功臣連、12個功臣排、73個功臣班、5個功臣小組和5106名英模。將士們鞍馬未卸、征衣未解便立刻奔赴這蒼涼荒蕪的海島。當時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已離家多年,一直隨著部隊轉戰南北、浴血奮戰。戰爭結束了,他們仍舊不能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他們將常年駐守在遠離家鄉的海島上。正是這些守島人一代一代的奮斗,才有了海島今天的面貌。
詹忠義,男,1982年8月出生,浙江金華人,2000年12月入伍,中共正式黨員,生前為浙江邊防總隊海警第二支隊蓋北邊防派出所民警,二級士官。入伍七年來,詹忠義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后被總隊、支隊表彰為“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士兵”、“搶險救災先進個人”,并多次受到上級嘉獎。2007年9月11日晚,詹忠義在追捕犯罪嫌疑人過程中,不幸被喪心病狂的歹徒刺傷胸部,但仍奮力追擊十七余米,終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光榮犧牲。詹忠義同志用浩然正氣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革命本色,用熱血和生命詮釋了“邊防警察”的深刻含義。
還有個比較奇特的故事,發生在哨所軍醫志翔身上。那年他被派到一個哨所去執行任務,當他得知他將要去的哨所通信很困難時,就事先寫了數封信交給在山下的戰友,并編好日期,讓戰友定時幫他發出。其中有包括關于妻子晉級的,關于孩子教育的,還有給父母賀壽的內容。他的家里竟一直沒有察覺,直到后來妻子進藏探親時才知道真相。
更有甚者,一位叫許光富的副指導員,在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的半年時間里,每天給妻子寫信,以至于寫了一封長達7萬5千字的信。妻子收到后,讀了7個晚上才讀完。我不知道這可不可以進入吉尼斯紀錄?
邊防軍官南海政資助貧困中學生的故事
這位軍官是米爾其克邊防連司務長南海政,中學生是長春市第68中學高二學生李根。一個在西北邊陲,一個在東北校園,他們是怎樣相識的呢?故事得從頭說起。
5年前的一天,當時還在西安陸軍學院上學的南海政,被《讀者》雜志上一篇《孝女神》的文章感動。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年僅11歲的小女孩李根,父親患病長期臥床,母親不堪忍受離家出走,她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擔,在照顧好父親的同時,勤奮學習,品學兼優。南海政決定資助李根完成學業。在《讀者》雜志社的熱情幫助下,南海政第一次為李根寄去了50元錢和一些學習用品,開始了他的愛心助學行動。
1999年夏,南海政從軍校畢業后,分配到米爾其克邊防連。有了工資后,他給李根的匯款從50元上升到100元、200元,每逢重大節日還多些。
2000年6月,得知李根為照顧病重的父親再次輟學的消息后,南海政立即寫去一封長信,鼓勵她戰勝困難回到校園,并隨信寄去300元錢。真情飛越邊關,愛心溫暖人心,李根又回到了課堂。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聰明的李根勤奮好學,用優異成績報答萬里之外的南海政。她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還被省里評為優秀學生干部。最近,李根在全市中學生作文比賽中獲得第二名,她把喜訊第一個告訴了南海政:“叔叔,是您的關愛揚起了我理想的風帆??” 每次收到南海政寄來的匯款單,李根都要復印一份珍藏起來。她心靈手巧,將每次寫給南海政的信折疊成“心形”,以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謝意、敬意。
邊防軍過新年
中朝邊防軍, 30那天各班在炊事班領面和餃子餡,沒搟面杖就用酒瓶搟餃子皮,上面通知要熱熱鬧鬧的過年,讓每個新兵都有家的感覺別想家.吃完餃子11點多大院集合,先是帶號的首長給大家拜年說了幾句話就到12:00了.就見40個手持信號槍的戰友圍成一圈“,砰、砰”聲響起,一發發信號彈飛上了天,瞬間天亮了,接著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交替升起,伴隨著信號彈升起的是機關大樓上的兩挺機槍嘎嘎嘎的響了起來,那曳光彈的彈道交映生輝就象在天空織成一張網。信號彈打了有20分鐘,機槍響了一夜。
別人過年放煙火,他們過年打信號彈,別人過年放鞭炮,我們過年打機槍。
這就是邊防的新年。
⑴華山搶險:1983年5月1日,第四軍醫大學200多名解放軍戰士游覽華山風景區,由于游人增多,造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上的嚴重擁擠、堵塞,在千尺幢地段出現了10多人從陡峭的山崖梯跌落下來的險情,第四軍醫大學的解放軍戰士們冒著被砸傷和墜落懸崖的危險,同群眾一起奮勇搶救游人,忍著饑渴和疲勞,穿過25華里曲折的深谷和險道,將4名危重的傷員護送到醫院,使他們轉危為安。另一部分解放軍戰士在游人擁擠不堪,隨時有掉入深谷危險的二仙橋地段,主動沿深谷一側組成人墻,保護游人安全通過險道。第四軍醫大學解放軍戰士華山搶險的英雄事跡傳出后,在全國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他們不愧為祖國的鋼鐵長城。
⑵抗洪搶險:1996年7月18日,長沙工程兵學院的解放軍官兵參加湖南益陽抗洪搶險的事跡。
1998年夏那場令人難忘的抗洪搶險中,英雄戰士李向群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顧,以其20年的短暫生命和22個月的短暫軍齡,譜寫了壯麗的人生贊歌,被譽為“新時期的英雄戰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廣州軍區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戰士。他家雖有百萬家產,但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選擇參軍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長為合格戰士、優秀士兵和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在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戰斗中,李向群主動報名參加部隊的搶險突擊隊,他帶病頑強拼搏,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后,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斗,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
邊防軍人先進事跡篇5
近日,解放軍報刊發了反映中印邊境任務部隊官兵衛國戍邊先進事跡的綜合報道,同時報道稱,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歷史不容篡改,英雄不能遺忘。在印方多次渲染炒作去年6月的邊境沖突傷亡事件,歪曲事實真相,誤導國際輿論,污蔑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情況下,中國媒體將事件真相進行客觀報道,不僅有利于人們了解事實真偽和是非曲直,也讓人們認識了一批熱愛和平、忠誠使命、捍衛正義的英雄官兵,表達了對衛國戍邊英雄烈士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
雪山回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在去年6月的邊境沖突中,面對印方的非法挑釁和暴力行徑,邊防官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勇往直前、敢于斗爭,用“寧灑熱血,不失寸土”的赤膽忠誠和“官兵一致,生死與共”的戰斗精神予以堅決回擊,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令人痛惜的是,隊伍中有4名官兵犧牲、1名團長受重傷。在犧牲的官兵中,有人還有4個多月就要做爸爸了,有人一直憧憬著娶上他心愛的姑娘……但是很可惜,他們沒能等到這一天,而是將生命和青春永遠留在了高原,獻給了祖國。
萬家團圓時,將士未下鞍。在萬家燈火、闔家團圓的幸福時刻,我們不能忘記,有一群錚錚傲骨的鋼鐵英雄,他們駐守在祖國邊疆,忍受著惡劣的環境和無盡的孤獨,保衛祖國的錦繡河山,守護我們的幸福家園。無論是海島荒漠還是雪山冰川,他們御敵守邊、枕戈待旦,艱苦奮斗能樂在其中,辛苦備戰也毫無怨言。“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是他們唯一的信仰。在危險面前,他們剛毅果敢、挺身而出、無私無畏,把一個個哨位、戰位、崗位變成敵人無法逾越的鋼鐵堡壘,捍衛著國家主權,守護著祖國疆土,用“無我”精神譜寫新時代強軍偉業的壯麗篇章。
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邊防官兵的“無我”精神,不僅是最珍貴的精神品質,更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精神共勉。不論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職業,也不論擔任什么職務,我們都應該學習邊防官兵“愿得此身長報國”的赤膽忠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不懈和“亂云飛渡仍從容”的豁達樂觀,奮蹄新時代,犇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