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險救災犧牲烈士事跡
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你是否在尋找“搶險救災犧牲烈士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5篇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搶險救災犧牲烈士事跡精選篇1
蘇志杰
人物簡介
蘇志杰(1981-2006年),廈門市人,2000年12月入伍,2005年6月入黨,武警二級士官警銜,生前系泉州市安溪縣公安消防大隊二中隊班長。2000年12月被泉州市消防支隊嘉獎一次,2002年12月被泉州市消防支隊評為優秀士兵,2003年12月被大隊嘉獎一次,2005年7月被大隊嘉獎一次,2005年12月被泉州市消防支隊評為優秀士兵,2006年6月8日,在抗臺風搶險救援過程中,表現突出,被支隊記三等功一次。2006年7月27日,在湖頭鎮抗洪搶險戰斗中為搶救一名遇險群眾壯烈犧牲,被安溪縣委、縣政府追授為“抗洪搶險勇士”,被福建省公安廳追記個人一等功,同年8月,被公安部組織部批準為革命烈士。
蘇志杰主動鉆研業務,每當隊里有難處他總是主動請纓,帶領隊員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并多次在全市比武中名列前茅。2004年,大隊決定在湖頭組建二中隊,蘇志杰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被調入參與組建工作,一邊協助大隊招聘人員,一邊籌備中隊各項建設工作。在他的積極配合下,湖頭中隊迅速成立,并在他的帶領下榮獲比武競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2005年7月11日,在安溪途經南安發生了一起車禍,有人員受傷被困在駕駛室里,情況危急。此時,從安溪回家休假的蘇志杰正好路過此地,他立即下車報警,只身把被困人員從車上抱出送上救護車,護送傷者到醫院,把他抱到三樓的急救室里,然后才悄悄離開。
2006年1月3日13時,湖頭鎮火車站附近發生大面積草坪火災,大火借著風勢迅速蔓延,蘇志杰帶領戰斗班迅速投入戰斗,有效避免了火勢向周圍毗鄰的建筑蔓延,并保障了過往火車的正常運輸。
蘇志杰還樂于捐資助學。2012年有4名安溪優秀貧困生圓了大學夢,在這幸福的時刻,他們都感激同一個人——蘇志杰。剛入伍時,蘇志杰在與學校的共建活動中得知部分學生由于貧困而面臨失學的境遇時,決定用自己微薄的津貼資助失學兒童。每月發津貼時,他首先向該學生寄去資助金,時隔數年之后,受他資助的貧困學生已是安溪一中成績優秀的高中生。
入伍6年,蘇志杰還先后參加了社區義務勞動120余次、獻血1000CC、捐款15000元……一組組翔實的數據,一幅幅平常而不平凡的畫面,展示了蘇志杰同志高尚的情懷和崇高的品德。
2006年7月25日,“格美”臺風正面登陸泉州,安溪普降暴雨,多地發生洪澇。27日15時06分,接到報警稱安溪縣金谷鎮大演水電站河中心一名群眾被困,情況緊急。由于消防車無法到達事故現場,消防員攜帶安全繩、救生衣、腰帶等簡易救援器材,跑步前進在泥濘的山路上。到場發現一名男子被困在距岸邊30多米河壩中央,不遠就是大壩,雨越下越大,水位上漲很快,被困男子神情更加焦躁不安,隨時都會被洪水沖下大壩!此時,有著豐富救援經驗的蘇志杰,想到了利用固定安全繩營救被困人員的方法。他主動請纓堅定地對指揮員說:“排長,我在海邊長大,水性比較好,讓我下去救人。”隊員鄒壽平也隨之請戰。情況刻不容緩,中隊干部同意了蘇志杰和鄒壽平的請求。
蘇志杰二人攜帶備用救生衣和腰帶,從上游奮力向河中央的被困群眾游去,第一次由于入水點離岸太近沒成功;第二次僅離被困人員1米多,因水流太過湍急,仍沒成功。此時雨越下越大,水流逐漸湍急起來,周圍群眾都勸說待雨小一些再嘗試救援,蘇志杰堅定地拒絕了這個提議,再次從上游水流相對平緩處入水,再次橫向奮力往群眾處游近。此時,突然一陣洪峰襲來,他失去了平衡,被洪水沖向壩底……由于山洪急、落差高,營救蘇志杰困難重重。經過多次施救,人們終于將蘇志杰成功拖回岸邊,并及時送醫施救。待搶救室的大門緩緩地挪開,對著干部群眾和戰友焦急期待的目光,醫生痛惜地搖了搖頭,年僅25歲的蘇志杰為了搶救群眾的生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蘇志杰以青春和生命履行了“人民消防為人民”的忠誠諾言,詮釋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博大胸懷。他把自己25歲的短暫青春,定格在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征途上,譜寫了一名人民消防戰士的壯美篇章!
搶險救災犧牲烈士事跡精選篇2
姜紅云,女,1980年8月出生,2010年2月入黨,獐么鄉政府科員。
7月19日,暴雨突襲,姜紅云冒雨下村,組織村干部到危房戶、孤寡老人家里、留守兒童家里逐一查看。南獐么村的閆海衛家房子后面山坡上有一個大裂紋,對房屋構成威脅;牛米貴老兩口的房子被大水浸泡變形,局部損壞......姜紅云和村干部一起把他們轉移到獐么中心小學,緊急轉移群眾8戶14人。
暴雨稍停,姜紅云安排村干部在河流、大口井邊,以及滑坡地帶樹立警示牌,提醒過往行人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次生災害。同村干部對全村受災戶進行調查摸底,統計數據,及時安置災民,保障受災群眾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姜紅云踩著泥濘的道路,冒雨在隨時都有山體滑坡危險的山腳下爬高爬低,對村中每一戶房屋進行逐戶排查,生怕漏掉一戶。此時,山里通訊中斷、電力中斷,她要把村里的具體受災情況向上級匯報,把鄉里的工作安排傳達到村里,姜紅云一天下來要步行幾十里的山路來傳遞消息。
雨停之后,姜紅云一刻也不敢放松,及時組織村干部和黨員開展家園自救,清理淤泥,恢復交通。草峪村道路多處被掏空,無法安全通行,她和村干部多次開會研究、實地考察,決定另外開辟條臨時道路解決群眾出行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村民防汛抗洪意識,增強村民搶險救災能力,她挨家挨戶發放《防汛避災明白紙》和《內丘縣山洪災害防御避險知識宣傳手冊》,并跟群眾進行詳細講解。
8月3日,姜紅云負責轉移受災群眾60余人到五中安置點,為方便群眾,她把鄉親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跑前跑后,為鄉親們忙里忙外,她把鄉親們當成了自己的家人,把對老人的孝敬、對孩子的愛都傾注到安置點的群眾身上。
大家只看到姜紅云不知疲憊地奮戰在抗洪救災一線,沒人知道她的家庭情況,婆婆因腦淤血長期需要人照顧,母親腰部滑脫,需要住院治療,兒子手臂骨折,她沒有請過一天假,在她心里,受災群眾的安危是第一位的,她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個優秀的鄉鎮干部,卻不是一個好兒媳、好女兒、好媽媽。安置點距離她家不到2公里,她一次沒有回家看看孩子和老人,只能帶著對孩子、對父母、對丈夫的歉意,一次次奔波在抗洪救災一線上,因為她始終牢記,這是她的工作,她的責任。
搶險救災犧牲烈士事跡精選篇3
5.12地震使得德陽市旌陽區嚴重受損,其中柏隆、天元、揚嘉、孝泉的農房長效還本家財險在此次地震災害中受災面積巨大、數量極多。
作為營銷部經理的黃靈同志,憑著職業敏感,很快就認識到我區,多個接近龍門山脈的鄉鎮受損情況嚴重。為了能夠讓災民災后盡快重建家園,在第一時間帶隊到各鄉鎮服務所不畏艱難,深入查勘。每天披星戴月早上六點半出發,傍晚六點半回辦公室主持召開全天查勘總結會,終日與面包加礦泉水。
“四月維夏,六月徂署”,五月份的早晨,溫熱的陽光散發出熾熱的氣息。雖然剛剛經歷特大地震使黃靈同志看上去略顯疲憊,但在作了簡短的工作安排后,振奮精神整裝待發了。查勘的第一天,黃靈同志驅車近一個小時到達目的地后,村公路兩旁遭地震破壞的房舍就開始不斷地映入眼簾。一下車,附近的百姓就像看到親人一樣,拉住他不停地訴說,如何在一瞬間的巨大震動后,親人受傷、房舍倒塌、財產破損,自己遭受了多么重大的損失和打擊。黃靈同志耐心地傾聽著災民的訴說,一邊安慰,一邊認真地記錄著房屋主人的名字,門牌號碼和房屋受損情況,為將來的理賠作數據準備。
柏隆是旌陽區查勘定損工作最困難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地處山區,農戶居住相當分散。地震之后,道路損毀嚴重,很多地方無法驅車前往,而且山路崎嶇,危險重重。作為小組的隊長,他不畏艱險,面對路邊一處處坍塌的房屋和隨時都會滾落下來的巖石,他十分平靜,阻止其他隊員前行,獨自一人上前查勘拍攝,為理賠留下珍貴的映像資料。
查勘第四天,黃靈同志一到服務點,一位看上去約摸40多歲的當地農戶迎面走來。在問明情況后,他還來不及稍息片刻,便立即驅車前往農戶損毀的房屋查勘。地震后盤山公路更加難行,許多路段在搶修后,崎嶇不平,一路顛簸,五臟六腑已經開始翻江倒海了。沿途塵土飛揚,更是讓人避之不及。問到正在開車的黃靈同志每天吃這么多的灰塵什么感覺?他回頭憨憨一笑,“吃慣了。”要查勘的農房位于一條45度的山間小路上,來回經過這條連軍車都很難上下的小路,還真是別有一番驚險在心頭。回來的路上,沿途失事車輛的殘骸觸目驚心地丟棄在雜草叢中,讓人心中感受到陣陣悲涼。這樣的路對黃靈同志來說,每天都會走上無數個來回。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為災區群眾送去了人保公司的關懷,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大災無情,人保有愛”的莊嚴承諾。
有更多的農戶的家在山里面,查勘車無法直接開到那里。需步行前往,黃靈同志及他帶領的查勘理賠隊員克服蜀道崎嶇、忍饑挨餓等諸多困難,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奔波在一個又一個山頭、田間。看著農戶倒塌的房屋,黃靈同志都會感到陣陣心酸。查勘時,他還不住地安慰著農戶,而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濕了一大片。望著長長的山路,問黃靈同志是不是每天都要走這么遠的山路?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著說起第一次上山時,被農戶“騙”說只有20多分鐘的路程,結果是按照農戶的腳力計算的,最后還是走了一個多小時。爽朗的笑聲在陽光下久久回蕩……
德陽天氣悶熱,在崎嶇的村間小路走不上十分鐘,就會汗流浹背,而且農村的衛生環境較差,空氣中彌漫著動物糞便的味道,但是沒有人顧慮這些,沒有人關注這些,抹一把頭上的汗水,大家只是不停地走,不停地拍攝記錄,經過一所所村舍,翻過一道道山坡。很多需要拍攝的農房受損嚴重,圍墻倒塌,墻體開裂,屋頂瓦片斑駁,甚至很多房屋已經列入危房行列,為了更好地記錄損失狀況,確定損失數據,黃靈同志帶領的一線理賠人員不顧個人危險,多次在搖搖欲墜的屋檐下、岌岌可危的房墻邊,手持相機拍攝。汗水順著脖子流淌,沁濕了衣衫,眼鏡被蒸騰的霧氣附著,變得模糊。
5月29日在趕回德陽的路上,又遭遇了余震(回來后得知是青川又發生了5.4級地震),由于強烈的震感,黃靈同志片刻沒有停歇,又返回當天查勘的孝泉鎮,查勘農戶生命及財產有無更大的損失。
黃靈同志就是這樣為保戶奔波,每天行走6、7小時,50多公里路,共查勘6500余家農戶,挨家挨戶、樓上樓下非常仔細地進行查勘登記,顧不上吃飯喝水,及時準備全面地掌握了受損資料,為理賠工作提供了準確真實的數據,充分體現了人保財險精神,譜寫了一曲“人民保險為人民”的奉獻之歌。
搶險救災犧牲烈士事跡精選篇4
吳慶培是普豐村一名普通的黨員,51歲,中等身材,看起來非常普通,然而就是這名普通的黨員,卻成了抗洪搶險一線最矯健的身影,農民心中最偉岸的背影,他在實踐中踐行了“兩學一做”,無愧于共產黨員的身份。
2016年6月下旬至七月上旬,連續強降雨,各大山塘水庫高位運行,各大圩口險情不斷,部分地區內澇嚴重,洪水肆掠,農民受苦。其中普豐村因保慶圩的漫破,災情最重,涓橋鎮黨委迅速行動,調集全鎮技術骨干及鄰村的黨員先鋒隊火速馳援普豐村抗洪搶險救災。
7月3日夜18時保慶圩漫破。4日晨,吳慶培不顧前夜整宿未休,回家換過濕衣服后又積極參與到保慶圩被困群眾的解救工作中。經報告協調,區防指派來一艘沖鋒艇予以救援災民。吳慶培在陪同救援隊深入災區成功解救一批災民后,深感救援時間緊任務重,立即向鎮黨委、政府申請用他的民用船幫助解救災民。經鎮黨委、政府報上級批準后,吳慶培帶著4名識水性、熟情況、駕駛技術好的應急隊員投身到救援隊伍中。經過區武裝部救援隊和吳慶培民用船的通力合作,下午19時許,被困災民全部被安全救出。
就在這徹夜不眠的搶險救災中,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普豐圩,不讓更多的村民遭受損失,在8.7公里長的堤壩上不知留下了吳慶培和同伴們多少腳印和汗水。
4日凌晨3時,普豐圩出現跌渦塌方,情況十分危急,經請示區水務局,專業技術人員指出當務之急是減慢水流速度,盡快打外障,51歲的吳慶培奮不顧身扛起沙袋跳入齊頸深的水中壓實土方,在他的帶領下其他突擊隊隊員紛紛投入搶修。至5時30分,跌渦塌方填補完畢。是夜,普豐圩全線出現多處漫埂,吳慶培和大伙兒齊心協力,成功在堤壩上筑起了1500余米長的30-60公分高的子埂,有效防止了決堤的可能。
7月10日16時55分,吳慶培和伙伴在普豐圩南埂查險時發現一處跌渦險情,情況緊急,他立即報告鎮指揮所,并帶領聞令緊急馳援的涓橋村民兵應急搶險分隊隊員,在現場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火速搶險。吳慶培沖在最前,和隊員們以迅捷的動作完成開挖導滲溝,灌沙袋,鋪石子等規定動作。現場的燈光拉長了大堤一個個忙碌的身影,1小時,2小時……,汗水濕透了衣襟,在長達近乎3個小時的高強度勞作中,險情終于被排除了,松了一口氣的吳慶培和隊員們這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就地坐在潮濕的地上,扒拉起早已冷了的盒飯。
天氣好轉后,吳慶培依然沒有回家休息,他憑借著對黨的忠誠、對鄉親們的熱愛、對重建家園的渴望,他帶領20多名民工迅速進行生產自救。他深入災區配合供電、供水部門及時恢復供電、供水,同時,他組織民工在保慶圩漫破的決口處搭建起了一座臨時便橋,解決了災民摸水出行的難題。
無論是暴雨期間的抗洪搶險,還是雨后的巡查、救災、重建,吳慶培始終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身先士卒,以堤為家,哪里有險情就出現在哪里,哪里險情最重,哪里就有他沖鋒在前、揮汗如雨的身影。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心系群眾、無私無畏、勇敢頑強的優良作風,有力地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奪取抗洪搶險救災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吳慶培,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用他的勇敢、真誠、樸質、勤勞踐行了“兩學一做”,用滿腔的熱情印證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像吳慶培這樣的黨員還有很多,默默的堅守在防汛一線,默默的守家護堤,默默的支援鄰村,用點點滴滴的行動證明了每一名中共黨員的初心。
搶險救災犧牲烈士事跡精選篇5
7月22日凌晨0點28分,陳陸給表哥徐建發微信,說自己往膝蓋上搽蘆薈膏,但“搽上去就吸干了”。“我下樓都受罪,希望明天能好點。”
22日早上,大隊長方銳從醫院給他開了些皮膚藥品,繼續用冰袋敷著膝蓋。
8點左右,指揮部打來電話說同大鎮石大圩發生潰口,隊伍又立刻出發。到達同大鎮后,看見鎮政府對面有個鹵菜店,正好大家都沒吃早飯,便合計著買了62塊錢的鹵肉,坐上車,邊吃邊趕往現場。
陳陸生前所用的消防裝備。
石大圩決口處的水很大,附近的四個行政村被水淹,受災面積有5.8平方公里,且水位上升很快,大量村民被洪水圍困。
上橡皮艇前,陳陸雙腿腫痛、難以彎曲,已耐不住褲管的摩擦,消防員李順幫他脫了褲子。陳陸便只穿著短褲坐在船側。
9點半,陳陸與消防員常青、李順、李俊杰同乘一艇下水救人。途中經過一處急流,隊員們都感受到了,“水面有40厘米的落差。”
這一趟救出了一對老夫婦,將兩位老人送到安全地帶后,五人又立即趕往下一救援點,途中遇到了來支援的藍天救援隊。便速編出一支船隊,由消防船打頭,藍天救援隊與公安水上分局的船隨后,一起出發。
隊員們回憶,他們又途徑方才的落差點,不過兩小時的時間,落差已達3米多,像一潭小瀑布,水咕嘟咕嘟往下沖。
這是水域救援中最危險的境況,叫做“沸騰線”,也叫“滾水壩”,即水如燒沸般翻滾、吐白沫,沖擊的力量非常大。而那水面落差是陡然下降,未接近時難以察覺。
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在第三艘船上,離陳陸所在的頭船大概有十幾米遠,“聽到他(陳陸)喊掉頭,我們就立刻掉轉船頭。”
得益于頭船的及時預警,跟隨的四艘船安然無恙。
但陳陸所在的橡皮艇卻沒收住,側翻在水中,船上5人全部落水。
常青回憶,沸騰線“像滾筒洗衣機一樣,把人和物體上下卷。”李俊杰在水中與陳陸有過剎那間的對視,當時陳陸扒著船,但只兩三秒便松開手,在原地拼命游動,“我感覺他想說話但說不出來。”再一回頭,陳陸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