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焯冉衛國戍邊英雄事跡
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你是否在尋找“王焯冉衛國戍邊英雄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焯冉衛國戍邊英雄事跡篇1
祖國西部邊陲,喀喇昆侖高原,常年冰雪覆蓋、高寒缺氧。就是在這樣的生命禁區,一位年輕的戰士在衛國戍邊一線,用生命捍衛了祖國尊嚴和人民安寧。他就是戍邊烈士——王焯冉:
漯河市的黑龍潭鎮土城王村位于潁河南岸,烈士王焯冉從小就在這里長大,當地的村干部告訴記者,在王焯冉犧牲的大半年時間里,整個村里的人都瞞著王焯冉的奶奶,因為王焯冉跟奶奶最親,他們怕老人聽到這個消息受不了,整個村莊都在替烈士的家人瞞著這件事情。“為咱國捐軀了,為咱國爭光了,他也為俺土城王村爭光了,真是的。”
王焯冉出生于1996年,入伍的時候正在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為了當兵,王焯冉瞞著家人報了名,攜筆從戎奔赴高原,從一名大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解放軍戰士。楊素香:“他跟我們說的時間,他就在網上報過名了。他說我想去當兵。他跟他奶奶不是比較親。奶奶說你這么瘦,當什么兵啊!說你這么瘦。他光會笑,俺兒子從來不跟你犟嘴呀,什么的,跟俺倆說,我要不當兵會后悔一輩子。“
2020年6月,在回擊外軍蓄意挑起事端的斗爭中,他作為渡河先鋒率先跳下河,把四名戰友推上了岸,自己卻永遠躺在了加勒萬河那冰冷刺骨的激流中。王焯冉的母親楊素香:“那時間焯冉的腳被卡住了,就是他救那個叫馬命也過來了,馬命說,我兒子是六班班長,他是五班班長,他說他們兩個把那三個沖散的推上岸,最后剩他們兩個了,他說我也動不了啦,下半身都麻木了。我兒子就是猛地把他推上去了,給馬命推上去了。“
執行任務前,王焯冉向組織遞交了第5份入黨申請書,字里行間,戰士的家國情懷催人淚下,他用崢崢誓言詮釋了軍人的使命和榮光。受王焯冉烈士事跡的感召,今年又有更多的河南大學生報名參軍,立志報效祖國。漯河軍分區副司令員 田鋒:“我感覺到我們的青年官兵,是很有希望的一代。這些官兵確確實實是給我們做出了表率,邊防的官兵確實很英勇、很頑強,而且做出了很多的犧牲,尤其是在維護國家利益面前,決不退讓。”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是高原邊防官兵們喜愛的一首歌。英雄雖離去,英魂立昆侖。大家都向往穩定安樂的生活,但總需要有人勇敢地站出來,逆流而上,負重前行,多少個像王焯冉這樣的戰士正堅守在苦寒邊境,守護著我們,他們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
王焯冉衛國戍邊英雄事跡篇2
“這個時候遞交入黨申請書,就是希望組織能在任務中考察自己。”這是戍邊烈士王焯冉生前遞交的第5份,也是最后一份入黨申請書。
王焯冉,河南漯河人。2020年6月,在那場回擊有關外軍嚴重違反兩國協定協議、蓄意挑起事端的斗爭中,他作為渡河先鋒率先跳下河,把4名戰友推上了岸,自己卻永遠躺在了加勒萬河冰冷刺骨的激流中。
24歲的他,用青春和生命完成了黨和祖國的考察。
選擇
當兵,是王焯冉的夢想。
“他入伍的時候正在專科學校讀書,給我們說過‘想去當兵’的念頭,我以為他只是說說。沒想到,最終他瞞著我們在學校報了名。后來,他特別認真地說:‘我要不當兵會后悔一輩子!’”追憶兒子,母親楊素香哽咽道。
選擇了夢想,便不放棄。
2016年,他“攜筆從戎”,奔赴高原,從一名大學生士兵成長為一名優秀班長。2020年5月,團里搞營區綠化,領了任務的王焯冉帶著戰友就干,有人勸他休息會兒,他笑著擺擺手:“沒事,你們休息,我不累。”現在,戰友們看著門前的一草一木,總會想起那個不知疲憊的王班長。
選擇了當兵,便不拋棄。
2018年,連隊積極備戰上級比武,高強度的訓練讓大家十分疲憊,這時一名戰友拖了后腿,教練員要求集體再練一次。聽到有人發牢騷,王焯冉說:“如果在戰場上,我們的戰友跑不動了,難道就要拋棄他嗎?這樣還算什么集體,還算什么戰友兄弟?”片刻之后,大家開始彼此加油鼓勁兒,集體的精氣神兒又回來了。
信仰
入黨,是王焯冉的夙愿。
在不滿4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先后遞交了5份入黨申請書。2018年年初,他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鮮艷的黨旗如熊熊燃燒的烈火暖著我的心窩,我常常夢想著有一天也能站在黨旗下宣誓。”那天,他開心地給媽媽楊素香打了40分鐘電話,表態要向媽媽這位老黨員看齊。
王焯冉發現,在部隊里,“急難險重任務黨員先上、臟活累活黨員先干”是黨員的“特權”。在他心中,“黨員”二字的分量越來越重,2019年他又先后兩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2020年1月,王焯冉在同年兵中第一個當上班長,入黨的意愿更為強烈。“本人入黨的愿望由來已久,這種愿望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發自內心深處一種執著與崇高的信念。”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
此次執行任務前,王焯冉向組織遞交了第5份入黨申請書。
在王焯冉犧牲后不久,幾個被他奮力救出的戰士們來到那條河邊,告訴他:“焯冉啊,你的入黨申請批準了,你現在是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了……”
堅守
“爸媽,兒子不孝,可能沒法給你們養老送終了。如果有來生,我一定還給你們當兒子,好好報答你們。”這封家書是王焯冉執行任務前寫下的,卻不幸一語成讖。
在英雄的老家漯河市黑龍潭鎮土城王村,鄉親們不約而同地向王焯冉的奶奶隱瞞了孫子犧牲的消息。從小帶他長大的老人,還在等著他的小冉回來。
在漯河市烈士陵園,王焯冉的方形墓碑周圍擺滿了鮮花,前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喀喇昆侖高原上,王焯冉所在團18名女兵3次請戰,她們在請戰書中寫道:“愿同男兵一樣英勇戰斗,甚至流血犧牲!”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這是高原邊防官兵喜愛的一首歌。
萬千將士如斯,萬里邊關如鐵,多少個像王焯冉這樣的戰士正堅守在苦寒邊境,守護著最美中國。
王焯冉衛國戍邊英雄事跡篇3
2020年6月,解放軍某邊防團團陳紅軍、肖思遠、陳祥榕和王焯冉四名官兵在中印邊境邊防戰斗中犧牲。中央軍委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2021年,4月4日據媒體報道,王焯冉母親告訴記者,王焯冉自幼和奶奶特別親近,以前在部隊時,每周都會打電話回來,經常會和奶奶通話。
奶奶今年已經74歲了,身體不太好,記憶也不太好,但偏偏對孫子的很多事情念念不忘。為了不讓奶奶受刺激,全家把焯冉犧牲的消息徹底在老人面前封鎖。
所以,時至今日,老人還不知道孫子犧牲的事情,仍在等孫子回家。有時候,實在架不住老人反復的嘮叨,就敷衍她:焯冉說有空就回來看你。每每此時,老人都開心不已,又會再追問:啥時候回來?國慶節?春節?
王焯冉衛國戍邊英雄事跡篇4
“我相信如果我是他,我也可以做到。”
前一天晚上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使得氣溫陡降,雖然已經是小長假,但來烈士陵園紀念的群眾絡繹不絕,有幼兒園,警察,單位職工等。某中學一位體育老師特意趕來紀念王焯冉,他上一次來烈士陵園還是在自己讀中學的時候。“我和他都是1996年的,來看看他。”“我最后悔的就是沒有去當兵,我相信如果我是他,我也可以做到。”
王焯冉老家土城王村的鄉親也有群眾趕來紀念,67歲的劉大爺是一位老黨員,他說王焯冉是一個好孩子,特意過來看看孩子。
一位出租車司機說,臨近清明節前來烈士陵園紀念的道路經常堵塞,路邊會停很多大巴車,還有從外地趕來紀念的人。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說,從王焯冉犧牲的消息對外公布到現在為止有6萬余群眾,從全國各地趕來陵園參觀,紀念。
在紀念館的留言墻上貼滿了來訪者的留言,一位東城小學的學生用歪歪扭扭的字體寫著,“王焯冉叔叔我很敬佩您,因為您保護了我們,才有我們的安全。您是我心中的英雄,也是全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紀念館的一位講解員講解王焯冉的事跡時眼眶泛紅,講解結束后還不停拿紙擦眼淚,她說,從知道王焯冉事跡后就一直很感動,尤其是看到他父母過來,更是感動。
王焯冉衛國戍邊英雄事跡篇5
孩子你放心吧 國家會照顧好我們
在烈士陵園的紀念館內設有王焯冉烈士的專題紀念欄,王焯冉的決心書,請戰書,以及寫給父母的訣別書復印件對外展示。
王焯冉在訣別書中分別對爸爸,媽媽,妹妹和奶奶吐露了真心話,他在信末寫道,“爸媽兒子不孝,沒法給你們養老送終了,如果有來生,我一定還給你們當兒子,好好報答你們。”
父母是王焯冉最大的牽掛,在犧牲前,他對戰友說,“如果我死了,照顧好我老娘!”
3日上午,王焯冉的父母和其他親人來到陵園看望王焯冉。他們把面包包裝撕去,在牛奶盒里插上吸管,整整齊齊擺在王焯冉的墓前,還放上了蘋果和香蕉。王焯冉的媽媽楊素香拿著毛巾一邊擦拭墓碑,一邊哭著說,今天是清明節,舅舅、姨姨,大伯大媽大家都來看你。“國家對我們很關心,你爸和和我會把奶奶照顧好,我們也會照顧好身體,你放心吧!”
王焯冉在信中對妹妹說,“你哥哥我還想把你當成那個小臭妞,天天跟在我后面,要是誰欺負你一腳給他踹到溝里去”。
王焯冉和妹妹相差8歲,感情特別好。楊素香回憶,之前妹妹想要買漢服,媽媽不同意,妹妹就找哥哥要。全家人都很寵妹妹,妹妹比較任性,哥哥犧牲后妹妹一下就長大,穩重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