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傳統節日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禮的形式而出現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高山族的傳統節日,希望能幫到你。
一、高山族簡介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 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秦淮、曹、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文。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慶、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為高山族支系較多,所以表現在音樂歌舞上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高山族的舞蹈具有集體性的特點,凡重大活動,都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 高山族常見的樂器有口弦琴、弓琴(方琴)、笛子、葉琴(樹葉)、杵樂、臀板、竹鼓(鼓砍)、腰鈴、腳鈴、口弦琴和鼻簫,常用于青年男女戀愛中呼喚情人和傳達愛情。
二、高山族傳統節日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但由于高山族社會是一個靈魂崇拜及祭祀盛行的社會。靈魂被認為充斥于宇宙萬物之中。從浩渺蒼穹的日月星辰、浮云彩霞、霹靂閃電,到遼闊大地的山川湖海、飛禽走獸、蟲蛇游魚,無不具有神秘的靈魂。因此,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禮的形式而出現的。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化展覽、游藝活動等。
據統計,高山族祭祀多達70多項,舉凡農耕、漁獵、征戰、生育、婚喪、建筑、長旅等皆有祭,特別是圍繞粟、稻、芋、薯等農事的系列性祭祀活動,既有固定的儀式,如開墾、播種、除草、間苗、收割、入倉、狩獵、豐年等祭典;又有因地制宜的臨時性祭禮,如驅蟲、求雨、乞晴等。除了常見的祖靈祭、農事祭、狩獵祭、河川祭之外,還有特殊的祭祀,如賽夏人“矮靈祭”、曹人“粟祭”、阿美人“船祭”、雅美人“飛魚祭”、排灣人“五年祭”、卑南人“猴祭”與“大獵祭”等。就祭祀的時間而言,短的10天、8天,長者竟是4個月之久。例如雅美人的飛魚祭,在每年捕撈飛魚的季節,即3月至6月之間舉行,與捕飛魚的生產相始終。可以這樣說,祭祀多、時間長,而且儀式繁復,是高山族祭祀慶典的一個突出特點。?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曹人、魯凱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飛魚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