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蒙古族人的傳統節日,希望能幫到你。
一、盤點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1、“白節”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于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擺上盤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圣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救蜻^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肴。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閑時舉行。
2、“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游戲之意。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3、魯班節,是云南省通??h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里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學會了建筑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贊。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歷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里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匯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弦琴,邊彈邊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節日后,各村寨忙著收小麥、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這些農活后,工匠們又成群結隊外出承包建筑。
二、蒙古族飲食:
蒙古族的飲食大致分三大類,即肉食、奶食、糧食。一日三餐,兩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條、吃包子。
肉食: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愛的食品。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羊肉的吃法多種多樣。常見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全羊”,也叫“羊背子”。
飲料主要有三種: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飲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發酵后的馬奶“其格”以及發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熱止渴,且富有營養;奶酒,又叫蒙古酒。把發酵的奶放入鍋中慢火熬煮、蒸餾后即釀成透明醇香的奶酒。
奶食:蒙語叫“查干伊德”是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白油、黃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其格:“其格”酸馬奶(通稱馬奶酒)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種聚會、盛宴中的珍貴飲料。在那達幕大會上,總是痛飲其格,以慶賀畜牧生產的大豐收和吉祥如意。據《馬可·波羅游記》記載,忽必烈在皇宴會上曾把其格、駝奶等飲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飲料之一,蒙古酒是從牛奶中提煉而成,故稱“牛奶酒”蒙古酒綿厚醇香,無色透明,少飲延年健體、活血補氣,男女老幼皆可飲之。蒙古族人制做“牛奶酒”歷史悠久,據史書載,蒙古勃兒只斤鐵木真1206年建國時每逢吉慶之日狂飲此酒,增添喜日氣氛。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尤為盛產蒙古酒。然而,時過700多年,生產蒙古酒的原始工藝流傳至今仍未改變。
蒙古包是一種天幕式的住所,呈圓形尖頂。通常用羊毛氈子一層或二層覆蓋。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古時稱作“穹廬”“氈包”。
蒙古包分兩種。一種是牧區夏季用的,為移轉式的,一種是冬營地為半固定式的。蒙古語稱移轉包為“烏爾郭格爾”。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積雪,下雨時包頂不存水。包的門方長而小且連地面,寒氣不易侵入。包的百葉哈納是用數根相等的細木棍和牛皮繩連結而成,用時拉開便成圓形的蒙古包墻,搬遷時折疊,又能當勒勒車的車板。包的頂端有個口就是天窗,可通煙通氣,又可采光。
看過蒙古族人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