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傳統節日風俗
韓國有四大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韓國傳統節日風俗,希望能幫到你。
一、韓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春節
農歷1月1日,是在韓國節日當中最隆重的一個。在韓國,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貢獻飲食行大禮)祖先。 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祭祀結束后孩子們向大人拜年,大人還禮祝愿。春節那一天吃年糕。這有過了年長一歲的意思。家屬和親戚們聚在一起玩擲轂游戲(用4個木塊兒玩的韓國傳統游戲)、跳跳板(姑娘站在長木板兩端輪流地跳的游戲)等游戲。并把有“裝福”意思的福笊籬(過濾用的湯勺摸樣的工具)送給別人或掛在家里。
元宵節
農歷1月15日。新年伊始,迎接第一次圓月,祈求一年的豐裕和平安。正月15日早上祈求無病吃“钚飪”(祈求避瘡而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硬的飲食)和“耳明酒”(為了一年里兩耳能很好地聽東西而喝的酒)。早餐吃五谷飯(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飯)和野菜(用能吃的草和樹葉做的菜)并且叫對方的名字,對方答復就說“你買我的熱呀”,這有一年中夏天不要中暑的意思。正月十五的游戲有兩種:一是放風箏,有消滅一年的災難的意思;二是放鼠火,有驅逐妖魔鬼怪和害蟲的意思.。據說,正月十五日晚上,向圓月許三個愿都會實現。
端午節
農歷5月5日端午節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端午節婦女們用菖浦(用菖浦葉洗頭頭發光澤)洗頭,玩兒蕩秋千, 男人摔跤,還做樣子像車輪一樣的車輪餅吃,采用這個食品的名字還把端午節稱為車輪節。
中秋節
農歷8月15日是用當年出產的水果和新谷準備食物的節日,是在韓國僅次于春節的最大的節日。秋夕這天用新谷做好食品向祖先祭祀,然后去掃墓(親自去祖先墓地放飲食敬禮),還用當年生產的谷、斗、栗子等做成松餅吃,玩拔河、羌羌水越來(大家一起握手劃圓圈轉轉)等游戲。
二、韓國習俗
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韓國人,在過年習俗上也有相當多的中國傳統影子。在除夕時,韓國的各大城市全都空空蕩蕩,所有商店都打烊,而所有的人都趕回家吃圍爐的年夜飯;待新年(Sbinjong)一來,就可聽見兜售草編「福抓籬」(形狀很像中國的小畚箕)小販在四處叫賣,而通常家人們也會買個回來掛在廚房,以象征來年豐衣足食的意思。
新年一大早,韓國人多半會早起,穿上稱為“歲妝”(Solbim)的新衣,這樣的歲妝顏色愈華麗鮮艷愈好;接著前往家中庭堂舉行“茶禮”,茶禮就是祭祀祖先的儀式,在供桌上擺滿了各式歲饌年菜后,莊嚴的茶禮隨即展開;隨后向長輩磕頭拜年,男生跪著雙膝磕頭,女生則用坐的方式磕頭,非常優雅特別。
韓國家人的團圓早餐也相當講究,餐桌上除了有豐盛的年菜,最需要準備的就是歲酒與年糕湯。韓國人的年糕湯很像中國上海的寧波年糕,以切片后加入韓國腌菜、屑肉等煮湯為主,喝一碗代表長了一歲;而飲下冰冷的歲酒,則象征冬天過去、春天來臨的意義。年輕人必須經歷這些禮俗后才得喘口氣,出家門逛大街去。
如果是在韓國村莊里,就會有許多大小團體民俗游戲的進行。最古老的游戲是“擲柶”,玩法是將四根半圓柱、如同骰子功能的木棒拋出,再根據落地后的木棒形狀計分,看哪個人或哪一組先到達終點,就算勝利。
另兩個深具地方特色的游戲是“蹺蹺板”與“秋千”,這都是韓國少女才玩的游戲,“蹺蹺板”是在木板中央墊上一塊石子或草包,兩少女就可比賽誰跳得高;據說這2種游戲都是因為以前的韓國婦女在家中限制多,只有在過年時藉由跳蹺蹺板或蕩秋千來窺見圍墻外的世界呢。
此外,韓國人拿手的風箏比賽也多選擇在春節至元宵節間舉行。與中國的風箏比賽不同,韓國人會在將風箏線換上沾滿玻璃粉或磁粉的利線,可藉風力將對方的風箏線割斷,勝利一方會寫上“送厄迎福”的字樣隨風箏送上天空,代表一年之厄全數遠離,而來年就是好兆頭。
看過韓國傳統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