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祭財神什么意思
大年初二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老輩人一旦到這個時間的時候,就知道是祭財神的時間,那么很多年輕人對于祭財神沒有那么多的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正月初二祭財神什么意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月初二祭財神什么意思
財神是多階層普遍信奉的神,民間北方于正月初二(南方為正月初五)祭財神,鞭炮聲晝夜不休。正月初二一早,住戶和商號都要祭財神。一般住戶家無常年供奉的財神像或牌位,就臨時到香蠟鋪請一位極糙的木刻板、水彩印刷的“增福積寶財神”碼兒,或者將除夕接進的那些財神兒夾在木制助神紙夾子上,設(shè)一壇,商號則仍在原奉的“三財”神龕前設(shè)壇。是日有登門售財神像者、如不欲購、只能回答“已有”,忌諱說“不要”,以避不祥。
正月
初二為什么要祭財神大年初二祭財神是北方一個重要的習(xí)俗活動,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并且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這樣的做法可以保佑我們新的一年財運滾滾,衣食無憂。
正月初二各地習(xí)俗是什么
1、北京:正月初二,早吃餛飩拜財神”,天未亮就起床,煮餛飩吃。因為餛飩和元寶很像,所以稱作‘’元寶湯”。
2、廣東:“轉(zhuǎn)妹家”是客家人的風俗,嫁出去的女兒在這天帶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雞腿、甜板,釀酒、紅包等在客家地區(qū)是最傳統(tǒng)的“轉(zhuǎn)妹家”手信。
3、福建:大年初二被列為一等一的忌日,除了親朋好友互不逛門外,各家各戶不燃放不可以點香火,不奏禮樂也不開門營業(yè)。
大年初二祭財神的來歷
據(jù)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漢族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后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么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后,他什么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里禱求財神爺賜財。
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化子,心里想連香燭都舍不得點,還來求財?天底下的窮人是比價都哦的,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側(cè)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fā)發(fā)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施舍??韶斏駹敳焕聿?,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quán)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么好將錢賜給叫化子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huán),扔給了叫化子。
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huán),他們知道是神賜給他們的,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fā)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化子,氣得大發(fā)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后,數(shù)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fā)財?shù)?,這樣自己的財運也是變得好的。
大年初二的習(xí)俗
1、迎婿日,是指在大年初二這天,出嫁在外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回娘家,所以才成為稱為迎婿日,回娘家的時候要準備一些小禮物和紅包,分發(fā)給娘家的人,畢竟過年的時候不能去娘家,所以也就不能給后輩紅包啦,娘家人在這一天要準備好酒菜,當然也有的是女兒女婿回來之后一起做,這樣比較有意義,不然的話,來了每個人都抱個手機,沒有節(jié)日的意義了,它的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讓姐妹們在娘家相聚說說話,敘敘舊,這個時候自己就可以考慮一下自己運勢的。
2、祭財神,在這一天,所有的人家都會舉行祭財神的活動,就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燒了,俗稱燒紙,在北京的大商號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祭品主要有五大祭品,豬羊雞鴨鯉魚,祈禱著今年會發(fā)大財,行大運。關(guān)于財神爺。主要傳說的財神,有趙公明,范蠡,關(guān)羽。當然想要拜他們也可以到財神廟里面,可以展現(xiàn)自己虔誠的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