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故事 戰國時期歷史故事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后的大變革時期。學習啦小編今天為你整理了戰國時期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戰國時期故事篇一
齊閔王是個有野心的君主,他聯合楚、魏兩國滅掉了宋國。眼見他越發驕橫,各國諸侯對此都很不滿意。
特別是燕國,和齊國還有一筆賬沒有算。原來當初燕王噲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竟然將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由此引發了相國和太子的爭奪之戰。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國卻假借幫忙平定內亂的名義,順勢攻入燕國,差點將燕國滅掉。后來太子平繼位,即為燕昭王,他帶領燕國民眾將齊國軍隊從燕國趕了出去。從此他立志要壯大燕國的國力,不再受人欺負。
就在燕昭王四處物色賢才的時候,有人建議他去拜訪下郭隗。燕昭王便親自登門,向郭隗請教尋求賢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細想了想,說道:“我沒有辦法向您舉薦賢能者,但是請允許我給您講一個故事吧!”接著,郭隗就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千里馬,他經常派人到各地去尋求,可是找了三年一無所獲。有個大臣聽說有個地方有千里馬,便奏請了國王,拿著五百兩黃金去買千里馬。可是等他到了那個地方,馬已經得病死了。無奈之下,大臣用重金買下了馬骨回去復命。
當國王見到馬骨的時候又心疼又生氣,他責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換來了一堆馬骨頭。大臣反問國王:“如果您肯花重金買死的千里馬,還怕沒有人把活的千里馬送到門口嗎?”國王聽了覺得有道理,便不再責怪大臣。結果國王重金買馬骨的事情傳開了,很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向國王出售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接著對燕昭王說道:“您想要招攬賢才,不妨從我開始吧。如果我都能夠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會欣然前往投奔您。”于是燕昭王給郭隗建造了豪華的房屋,并將其拜為自己的老師。
別的國家的人聽說燕昭王對賢能的人非常看重,于是紛紛來到燕國求見。在這一批人中,當屬趙國人樂毅最為出眾。在他的輔佐下,燕國漸漸強大起來。
燕昭王看到齊閔王驕橫自大,很不得人心,于是便向樂毅說道:“現在齊王昏庸無道,我們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去攻打齊國,你覺得怎么樣?”
樂毅說:“齊國是大國,單憑我們的力量恐怕不能取勝,倒不如聯合別的國家一起去攻打它。”于是燕昭王便派樂毅聯合各國諸侯,韓、魏、趙、秦都愿意同燕國一起出兵征討齊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到齊國。齊閔王聽說五國聯合向齊國進軍,連忙聚集全國兵馬來抵抗聯軍。雙方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國軍將士氣旺盛,將齊國打得落花流水,齊閔王被迫逃到了臨淄。
聯軍打了勝仗,各國各自占領了齊國的一些城池便離開了。但是樂毅依然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閔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后在莒城被人殺死。樂毅在這次戰爭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為昌國君。
記得《天下無賊》中黎叔那句發自肺腑的話,“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的確,擁有賢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根本,尤其在戰亂年代,有時候一個人才抵得上千軍萬馬。古往今來,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離不開賢才的幫助,燕昭王招賢納士,從善如流,實現國家富強是必然的。
戰國時期故事篇二
秦武王是秦惠王眾多兒女中最神武的兒子,秦惠王給其起名為“蕩”,為的就是讓他達成稱霸中原、蕩平天下的愿望。秦武王是秦國最著名的君王,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其雄心壯志不遜于任何一位有做為的君主。可是他卻因為一時逞能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實在令人惋惜。
秦武王舉鼎斗勇枉送命
秦武王身高體壯,重武好戰,有著天生的神力。他常常和勇士們以斗力為樂,而且對于勇力過人者都十分欣賞。當時烏獲、任鄙就是因為勇猛力大而受到了重用,秦武王繼位后,對二人更是寵愛有加,紛紛提拔他們為。
在衛國(有說是齊國)的民間也有個力大無窮的人,名叫孟賁,他就是因為力氣大而聞名于鄉里。人們形容他的神力,“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傳說有一次他上山砍柴,看見兩頭公牛在打斗。孟賁上去便攥住了兩頭牛的牛角,一下子便見它們分開了。其中一頭牛感受到孟賁的蠻力便溫順地匍匐在地,另一只卻有點不服氣,對著孟賁不停地晃動牛角,大有和孟賁決一死戰的勁頭。誰知孟賁一怒之下狠狠的揪住了牛角,按住牛頭,硬是將牛角拔了出來。那頭牛頓時鮮血噴出丈余高,之后倒地而死。
方圓百里的人都知道孟賁的厲害,因此都不敢與其發生爭執。后來孟賁聽說秦武王在招賢納士,他想自己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于是連忙趕往秦國。從衛國到秦國要經過黃河,所以必須走水路。那天在岸上等待乘船的人非常多,按照規矩,每個人都是要排隊登船的。可是那天孟賁來了,因為有一身神力,孟賁從來都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只見他一把將前面的人都拉到了自己的身后,抬腳就要上船。
別人已經等了很久,見到他如此不講道理,就有人十分氣憤,便拿著船槳打他的頭:“你以為你是孟賁啊,不排隊就想上船。”
孟賁十分生氣,轉身就用雙眼瞪著那個說話的人。只聽他大吼一聲,頓時河水波濤洶涌,站在船上的人都被震到了河里。為了早日趕到秦國,孟賁也沒工夫和那些人計較,他把船槳插在岸上,站在船上用腳猛地一蹬,船就劃到了十余米外,轉眼間就到了河對岸。他很快就到了咸陽見到了秦武王。經過一番測試,秦武王對他的才能非常贊賞,當即給他封了官職,像對待烏獲、任鄙一樣寵信他。
秦武王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不屑與六國為伍。六國都設有相國一職,于是秦武王便將秦國的相國改為丞相,并設有左右兩個丞相。甘茂為左丞相,樗里疾為右丞相。秦武王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學識淵博、聰明絕頂之人,于是他找機會向二人問道:“如果你們能夠讓我統一各國,滅掉周朝,得到君王的威望,那么我死了也值了。”接著秦武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先從韓國入手,滅掉韓國。
樗里疾表示反對,因為到韓國的路途不光遙遠而且艱險,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還不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萬一趙、魏兩國趁機從背后偷襲,將會造成十分惡劣的后果。
秦武王轉過頭看著甘茂。甘茂愿意到魏國去做說客,不但阻止魏國向秦國偷襲,還會讓魏國出兵助秦滅掉韓國。秦武王聽后大喜,便給了甘茂很多的財物,命他速速出使魏國。經過甘茂的一番努力,魏國果然答應出兵助秦。
沒多久,秦武王便命甘茂率領十萬大軍向韓國進攻,又命烏獲率領五萬援兵前往韓國支持甘茂。秦、韓兩國在宜陽城下展開了戰斗。烏獲手持一雙重一百八十斤的鐵戟,獨入韓軍,身后軍士所向披靡,沒有敢抵擋的韓軍。甘茂與向壽各自率領一支隊伍,乘勢追擊。韓軍打敗,七萬多人被斬首。烏獲一躍登城,手攀城墻外沿,沒想到城墻竟然承受不了烏獲的巨大臂力,坍塌了。烏獲摔下城墻,被摔得粉身碎骨。秦軍很快攻破宜陽,韓王感到十分驚恐,急忙讓出了三產之地,秦武王的第一個愿望就這樣達成了。
接下來秦武王便到鞏、洛之間游玩了。他帶著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和大隊人馬起程,直入周王朝所在地——洛陽。周郝王迫其壓力,派使者以及其隆重的禮節到郊外迎接。可是秦武王卻拒絕了周王的召見,因為他急于想見到一件東西,那就是象征著王權的九鼎。他早就聽說這九鼎就放在周王室太廟的一側。于是他馬上來到周太廟,在側室果然見到了九個寶鼎。這九鼎是當年大禹王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上面記載著本州的山川人物,以及貢賦田土之數,足耳都有龍文,又稱之為“九龍神鼎”。它是周朝的鎮國之寶,當初周武王攻克殷商,便把九鼎遷到了洛邑。這九個鼎就好似九座小山,周武王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將其搬了過來,人們都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重。
秦武王看到它們贊不絕口,立刻決定將其帶回秦國。他看著鼎,轉而對身邊的人說:“你們可有人能將這個鼎舉起來嗎?”守鼎的小吏答道:“自從有了這鼎,就從未有人能將其舉起來。聽說每個鼎重達千余斤,沒人能舉得起來。”
秦武王于是轉身問任鄙、孟賁:“你們都是力大無窮的勇士,你們可否舉得動這個鼎?”
任鄙深知秦武王是個喜歡爭強好勝之人,于是答道:“小人只能舉得動百余斤的東西,這個鼎這么重,我恐怕舉不起來。”
可是孟賁卻是個愣頭青,他不知道秦武王的用意,卷起袖子便走上前,說:“讓我來試試,倘若舉不動,大王也別怪我。”
于是孟賁束緊腰帶,抓住兩個鼎耳大喝一聲,只見那鼎離地約有半尺,但是很快又落到了地上。而孟賁由于用力過猛,眼珠迸出,鮮血直流。秦武王笑道:“果然是個力大的勇士。既然你能舉起此鼎,我豈能落到你后面。”于是秦武王上前想要舉鼎。
這時任鄙急忙勸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可輕易嘗試啊!”
秦武王完全不理會他的勸解,當即解下錦袍玉帶,束縛腰身。任鄙反復勸解都沒有用,秦武王大步向前,心想:“倘若不能舉起它走幾步,那怎么能顯示出我的神威。”于是,他猛地吸一口氣,用盡生平神力,大喝一聲將鼎舉到了離地半尺。他剛要轉身走幾步,頓時感覺體力都已經耗盡,大鼎從手中落下,秦武王來不及躲閃,鼎重重地砸在了右腳上。只聽得一聲悶響,整個右腳脛骨被壓個粉碎。秦武王頓時昏死在地上。
隨從人員慌忙將其抬回住處,鮮血染紅了整張床。秦武王疼痛難忍,不到半夜便斷了氣。真正應了他之前說的那句話,“要是能夠在鞏、洛之間游玩一次,死了也無憾了。”今日果然死于洛陽。
一個心懷大志的君主,卻因為跟人比力氣而死于非命,聽來確實讓人哭笑不得。由此看來,爭強好勝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取的。身為一國之主,樹立威信是有必要的,可是笨到拿命去博一個大力士的面子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君主當以國家大事為重,秦武王因為舉鼎而亡,而造成了秦國長達三年的爭奪王位的內亂,不可不說,秦武王死得不僅極其荒誕,而且輕如鴻毛。
戰國時期故事篇三
秦王政到二十二歲時,開始執掌大權。公元前238年,有人利用太后造反,秦王政剿滅了叛亂。又過了一年,他把呂不韋免了職,后來叫他自殺了。秦王殺了呂不韋,一心要統一中原,不斷地向各國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燕太子丹覺得只有殺掉秦王,燕國才有好日子過。他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一心收買能刺殺秦王的人。
有個殺人犯叫秦舞陽,有膽量,太子丹把他救出來,收在自己的門下。連躲在燕國深山里的原秦國大將樊於(wū)期因煽動秦王政的兄弟長安君造反沒成功,逃到燕國也來投奔太子丹。太子丹還請到了很有本領的一位劍客荊軻(kē)。太子丹對荊軻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去聯合各國諸侯也不行。我想,要是有位勇士打扮成使臣去見秦王,站在秦王面前,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
荊軻說:“秦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今河北涿州東)。我要是能拿著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也許能叫我當面見他。”太子丹就叫人把地圖拿了出來。
荊軻背地里又去見樊於期,對他說,“秦王害死了的父母宗族。想報仇,我決定去行刺,怕的是見不到秦王。我要是能夠拿著的頭顱去獻給他,他準能讓我見他。”
樊於期為了報仇,就拔出寶劍來自殺了。太子丹趴在樊於期的尸體上嗚嗚地哭了一陣,叫人把尸身安葬了,把那個人頭裝在一個木頭匣子里交給荊軻,又送給他一把用毒藥煎過的匕首,只要刺出秦王一絲血,他就會立刻死去。
太子丹問荊軻什么時候動身,荊軻說:“我有個朋友叫蓋聶,我等他來做個幫手。”
太子丹說:“哪兒等得了呢?我這兒有個勇士名叫秦舞陽,叫他當個幫手吧。”
動身的那天,太子丹和幾個心腹偷偷地送他們到了易水,挑了一個僻靜的地方擺上酒席。喝酒時,太子丹忽然脫去外衣,摘去帽子,別人也都這么做。霎時,他們變成全身穿孝的了,大伙兒都顯得很悲傷。荊軻的朋友高漸離拿著筑(zhú,古時候的一種用竹尺敲出音樂來的樂器)奏著一個悲哀的歌兒。荊軻按著拍子,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太子丹斟了一杯酒,跪著遞給荊軻。荊軻一口喝下去,伸手拉著秦舞陽,蹦上了車,頭也不回,飛也似的去了。
公元前227年,荊軻到了咸陽,通報上去。秦王政一聽燕國的使臣把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上來了,就叫荊軻去見他。荊軻捧著樊於期的人頭,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地上了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上朝堂就不由得害怕起來。秦王的左右一見,喝了一聲,說:“使者干嗎臉變了顏色?”
荊軻回頭一瞧,就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跟死人差不多。他對秦王說:“他是北方的粗魯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
秦王對荊軻說:“叫他退下去!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心里怪秦舞陽太不中用,只好獨自捧著木頭匣子獻給秦王。秦王打開一瞧,果然是樊於期的腦袋,他又叫荊軻拿過地圖來。荊軻回到臺階下面,從秦舞陽的手里接過了地圖,回身又上去了。他把那一卷地圖慢慢地打開,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指給秦王看。等地圖全部打開,卷在地圖里的匕首可就露出來了。“圖窮匕首見(xiàn)”的典故就是這么來的。
秦王一見,立刻蹦了起來。荊軻連忙抓起匕首,扔了地圖,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扎了過去。秦王使勁地向后一轉身,那只袖子就斷了。他一下子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上來了。秦王一見跑是跑不了,躲也沒處躲,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兩個人好像走馬燈似的直轉悠。
臺階上面站著的幾個文官全都手無寸鐵;臺階下面的武士,照秦國的規矩沒有命令是不準上去的。荊軻逼得那么緊,秦王政只能繞著柱子跑。他身上雖說帶著寶劍,可是來不及拔出來。
有個伺候秦王的醫生,拿起藥罐子對準荊軻打過去,荊軻拿手一揚,秦王政就趁著這一眨眼的工夫,拼命拔那把寶劍。可是心急,寶劍長,怎么也拔不出來。
就在這時,有個手下人嚷道:“大王把寶劍拉到脊梁上,就能拔出來!”
秦王政真的把寶劍拔出來了,只一劍砍壞了荊軻的一條腿。荊軻站立不住,一下子就倒下了。他拿匕首扔向秦王政,秦王政往右邊一閃,那把匕首從他耳朵旁邊擦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秦王政跟著又向荊軻砍了一劍,荊軻用手一擋,被砍去了三只手指頭。
荊軻笑著說:“你的運氣真不壞!我本來想先逼你退還諸侯的土地,因此沒早下手。可是你也長不了!”
就這樣,荊軻和秦舞陽沒有刺中秦王,自己卻被剁成了肉醬。
看過戰國時期故事的人還會看:
1.歷史傳奇故事大全精選
2.中國歷史哲理小故事
3.中外歷史故事精選
4.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大全
5.中國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