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的人物生平
扁鵲善于運用四診:問聞望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扁鵲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扁鵲的人物生平
扁鵲拜師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住的旅客
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后,長桑君終于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并繼承其醫術,終于成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杰出代表。扁鵲成名后,周游各國,為人治病。
據司馬遷記載,扁鵲當時看病可以直接看透人的內臟,如同現在的透視一樣,至于望聞問切都是掩人耳目的。很多反 對中醫學的人借此攻擊中醫。聶文濤認為,從中醫學文獻上看沒有扁鵲透視眼的記載。這說明,是書所記屬于醫學之外的文化內容。如同牛頓的蘋果落地,本來莫須有,且不符合邏輯,然而也會流傳。文化的傳奇必然覆蓋一切,包括古代和當代的科學發展過程,不能作為評判科學的依據。這種傳奇只能反應了扁鵲醫生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扁鵲具有高明的醫術。他的行醫事跡及醫學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時期的醫藥水平和醫藥特點。先秦不少著作載有扁鵲的事跡,《史記·扁鵲列傳》:
殷常公,號丘宣。欲覓其徒而傅其術,至邯。邯有姜姓子曰殳,以慧聞名。常公見而欣慶,隨攜之逰。年余至長桑,適逢棄兒于道,以秋深,名曰扁,故擇居長桑,授徒乳子矣。殳隨常公七年,聞之即知,知而能程其事,言對甚得,常公悅之。扁侍常公側,訥而少聲,齡或八歲,公亦任之。
又三年,殳二十有三。常戯于扁曰:‘汝貌若獬,聲若鵲,其聞不能知,知無其所謂。后先生去,留之為吾司戶可也’。扁對曰:‘汝聞之能知,知,先生少督,非智也。汝知之能辧,辧,先生心懈,非識也。吾貌若獬,父母施也,吾聲若鵲,乃能鳴也’。殳大笑之,言于常公,公笑而已。扁自請之,遂名扁鵲。
異日,常公謂殳曰‘十年成汝,今可去矣。吾言于汝:居細無禍,災其自妄;且記’。殳去之,常公望其道問扁曰‘汝謂殳之去,可得安乎’?扁對曰‘初安,再妄,復牢之’。公詫然曰‘行乎?性乎’?扁對曰‘兼有也,謂有:爭于勢,不敵者死矣’。自此,扁日奉而夜讀,勤勉而事焉。
又三年,殳因治而涉罪,囚于牢。扁隨侍常公西行,途有不明,告先生,先生所釋,皆能記之。故其傳者,非言止矣,實心領而神會之躍也。扁鵲三十有二,始治于人。先生出而自嘆曰‘吾自謂殳之可才,然吾知殳不亟扁。扁常曰不足以治,習耏其心。吾常自嘆其拙,今其學優于吾,安矣’。先生亡于鎬。扁鵲居鎬南守孝三年,靜悟眞髓而不以物動,治疾療人不為利往。四十有四歳名聞天下,曰‘長桑扁鵲,神乎其人哉’。然殳之聦,二十有三語謂皆盡其傳。四年而牢,禁其終生。豈非過于知辧之害,而無智識之果者耶?
扁鵲遇害
秦武王與武士們進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醯(音西)的藥,也不見好轉,并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劑湯藥,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醯知道后,擔心扁鵲日后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醯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相傳扁鵲是四月二十八日誕生的,人們在他的家鄉建造起“藥王廟”,專門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大家都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同時,也祈求他保佑人們無病無痛、延年益壽。
扁鵲的故事傳說
扁鵲云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里,都是聲名大振。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于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癥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治。一天,太醫令李謐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么大王的病處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謐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里,卻化險為夷。在這場技術高低的較量上,扁鵲徹底戰勝了李謐。李謐自知“不如扁鵲”,就產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殺害了扁鵲。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害怕,扁鵲看了以后說,他血脈正常,沒什么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后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里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癥,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愈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后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10天后,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10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并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10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愈;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里時,借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后,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于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后問世的作品,成書于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看了“扁鵲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扁鵲人物簡介
2.扁鵲的歷史簡介
3.神醫扁鵲的故事
4.扁鵲的簡介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