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錯的人物生平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錯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錯的人物生平
滅亡蜀國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國,但顧慮道路險峻難行,并恐怕韓國可能會前來侵犯,所以猶豫不決。
司馬錯與張儀在秦惠文王面前爭論不休,張儀主張應先攻打韓國,司馬錯力排張儀之議,認為攻打韓國將導致諸侯聯合對抗秦國,攻打蜀國則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實軍備,還可占據有利地勢順水而下攻打楚國。秦惠文王采納司馬錯的建議,決定出兵攻打蜀國。同年秋天,司馬錯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與蜀國軍隊在葭萌(今四川廣元)交戰,蜀王兵敗逃到武陰(今四川彭山東)。同年十月,秦軍滅亡蜀國,將蜀王貶號為蜀侯,而任命陳莊出任蜀國相國。秦國吞并蜀國以后,更加富庶和強盛而輕視周圍各國。
平定叛亂
秦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蜀相陳莊殺死蜀侯,歸降秦國。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因陳莊背叛秦國,司馬錯受命協助平定蜀地之亂,甘茂誅殺陳莊。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蜀地郡守、蜀侯公子煇(秦國公子,名煇,受封蜀侯,蜀地地方長官)在蜀地作亂,反叛秦國,司馬錯奉命討伐叛軍。司馬錯誅殺公子煇以及郎中令等二十七人,蜀地之亂平定。
伐魏攻楚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馬錯當時擔任國尉,率領軍隊攻打魏國的襄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將領白起接替司馬錯擔任國尉。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司馬錯擔任左更,受命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魏國的軹地(今河南濟原南);攻打韓國,奪取韓國的鄧地(今河南鄧州,一說今湖北襄陽)。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司馬錯擔任客卿,與大良造白起率軍攻打魏國的垣城和河雍二城,秦軍拆斷橋梁奪取二城。之后,秦軍抵達軹地,奪取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司馬錯率軍攻打魏國的河內,秦軍打敗魏軍,魏國獻出安邑給秦國以求和,秦國將城內百姓驅趕回魏國。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奉命調動隴西軍隊,從蜀地進攻楚國的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貴州東北部),秦軍擊敗楚軍,奪取黔中郡,迫使楚國割讓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給秦國。
司馬錯和司馬懿
司馬錯是戰國時期秦國的著名將領,隸屬縱橫派,秦惠王的時候,巴、蜀兩國互相作戰,秦惠王覺得是個好時機,想出兵蜀國,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是自古巴蜀之地就險惡,易攻難守,秦惠王當心對手下戰士將會是個挑戰,還有個顧慮就是韓國可能會前來進攻。
秦惠王猶豫不決的時候,司馬錯主張打蜀國,大韓國會招來各諸侯國聯合對抗秦國,到時候不僅韓國沒打下來,自己也會給賠進去。而打蜀國,首先蜀國內部已經動亂,再加上蜀國地勢偏遠,和各諸侯國聯系不大,沒惹愿意去管這塊土地,而司馬錯正是抓住了這一點。
他認為拿下蜀國,非但不會受到誤會,甚至能在獲得蜀國土地和財富后名利雙收,而正真的目的直指當時綜合國力最強的楚國,相信這也是秦王會采納司馬錯建議的關鍵一點。當時的楚國和周天子就像兩座大山押在各諸侯國上。秦國吞并蜀國后,取得了豐盛的收獲,而他的目標正瞄向當時還自以為高枕無憂的楚國……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的杰出政治家,西晉王朝的建立和他密切相關,除了軍事方面,司馬懿在選拔人才上為魏國帶去了新鮮血液;在經濟方面,司馬義推廣屯田,讓全國百姓有了充足的糧食供給,尤其是軍屯事業對魏國局勢有很大的影響,當時曹魏軍軍屯推行的算是比較多的,曹魏和吳蜀兩大軍屯的開創,都和司馬懿有關。
司馬錯和司馬懿二人都生在亂世,戰亂對二人的影響幾乎是一樣的,所以二人都走上了謀士這條道路,輔佐一代一代君王,都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
看了“司馬錯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司馬遷的生平事跡
2.秦宣太后鮮為人知的秘聞
3.歷史人物甘茂簡介
4.歷史人物的故事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