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的人物生平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韓非子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韓非子的人物生平
《史料》 記載,韓非精于“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于道家黃老之術,他對孔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韓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目睹戰國后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
韓非的學問比李斯大得多,因說話口吃,不善辯說,但善于著述。韓非回到韓國以后,看到韓國太弱,多次上書獻策,但都未能被采納。于是,韓非發憤著書,先后寫出《孤憤》、《五蠹》、《說難》 等.......他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贊賞韓非的才華。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并派他出使秦國。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韓非為秦王嬴政所賞識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韓國,但作為韓國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秦國統一大計,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講韓非的壞話。他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大王要消滅各國,韓非愛韓不愛秦,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決定不用韓非,把他放走,對我們不利,不如把他殺掉。”秦王輕信李斯的話,把韓非抓起來。廷尉將其投入監獄,最后逼其服毒自殺。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風格。
韓非子著書之余時常登臨的孤憤臺猶存,位臨棠溪岸邊,原是一處高地,松柏銀杏蒼蒼。之后,孤憤臺漸漸之低小,鄉民們平素叫“孤墳攤兒”,考古和被盜均未發現萌基,專家考證應為“孤憤”臺,正好符合韓非“驅車勸諫韓王不用”而閉門著書的歷史事實。韓非的《孤憤》、《五蠹》、《說難》、《說林》、《從內儲》五書,十萬余言,字里行間,嘆世事之難,人生之難,閱盡天下,萬千感懷。韓非死于秦國,終年47歲,有記載說,韓非尸體運回韓國,葬在故土,即孤墳攤處,另說葬九女山古墓群。
據史料可考,韓非子的故土在西平縣出山棠溪北岸的韓堂村。韓堂村建有韓家祠堂,而后遷至出山鎮西南,韓堂村留名至今。韓祠為韓家宗祠,何代修筑無考,但每年春節韓姓子孫敬奉韓家宗祖一直延續,韓祠歷代修復,破損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禮堂,有“思辨”碑石一塊,村人說曾蓋在西街井口,后無下落。
韓非子名言
欲速則不達。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韓非子·五蠹》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俄n非子·說林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俄n非子·說難》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韓非子·難言》
“行成于思,毀于隋。業精于勤,荒于嬉。”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法》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利,死則慮名 商君書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韓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一)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自勝謂之強。(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自見之謂明。(能夠認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既要算計得道的,也要算計失去的)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事情有時候要做成他卻往往要先敗壞它)
言無二貴,法不兩適。(除了君主的命令,沒有第二尊貴的言論,國家的法令不能同時迎合公私雙方)。
看了“韓非子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韓非子個人簡介
2.關于韓非子的名言典故
3.韓非子是怎么死的
4.庾亮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