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是怎么死的
廉頗是趙國有名的將領,為保趙國安定,他久經沙場浴血奮戰,戰功卓絕。那么廉頗是怎么死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廉頗是怎么死的,歡迎大家閱讀。
廉頗是怎么死的
廉頗因在官場中備受排擠而怒不可遏,趙王又聽信讒言罷免了他的官職,讓樂乘取而代之。難掩憤怒的廉頗就派兵攻打樂乘。之后,廉頗投奔于魏國。廉頗在魏國久居了一段時日,但還是沒能獲得魏王的信任和重用。此時,趙國受秦兵所困,趙王想要重新任用廉頗。廉頗心系舊主,也想回到趙國去。但是奸佞郭開與廉頗有私仇,就買通使者說廉頗的壞話。趙王信以為真,就不再任用廉頗。
廉頗在魏國不得志,恰逢楚王久聞廉頗威名,就在暗中命人將廉頗迎入楚國。但是廉頗因為心系趙國,也沒在楚國留下功業。
廉頗就在對趙國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中病逝于楚國,時年85歲。
與廉頗有關故事一則
當初,廉頗于長平率兵抗秦,與秦兵僵持了整整三年,打破了秦軍速戰速決的計劃,也挫敗了秦兵的銳氣。于是秦軍設下計謀,使趙王將廉頗罷免,任用了毫無實戰經驗的趙括為將。
廉頗卸任之時,叮囑趙括以守為攻方為上策,誰知趙括對此不屑一顧,廉頗在憤怒之下拂袖而去。廉頗騎著自己的寶馬,一路奔馳。
在途中路過一個村子,廉頗見到百姓們遠遠地看見他便跪拜相迎,詫異之下,掃視自己的著裝才發現問題所在。廉頗出來的時候,十分憤怒,便將換裝之事忘記了。此刻仍然頭戴象征著主帥的頭盔,身上仍然穿著作戰的鎧甲,腳上穿著戰靴。看到這些,又想起自己已被趙王罷免,感到憤怒的同時,又覺得已經沒有如此著裝的必要。于是廉頗就把頭盔、鎧甲和戰靴脫在了這個村子里,從此這個村就被命名為三甲村。
脫了三甲的廉頗繼續騎馬上路,可是廉頗一邊走一邊又在心中糾結。他知道趙括沒有經驗,又十分自大,這樣下去必定慘敗。戰場之上非同兒戲,如此一走了之,將將士們置于何地。可是如果不走,他又沒有留下來的立場。就這樣,廉頗徘徊在一個村邊,為了此事而猶豫不決。可是還沒有等他做下決定,催他回京的旨意就下來了,無奈之中,廉頗只好繼續上路。而村名們就把此村更名為徘徊村。
既然只能回京,于是廉頗一路都快馬加鞭。可廉頗在每個村子都會遇到挽留他的百姓,這樣一來不僅拖延了回京的速度,更讓他感到十分窘迫。究其原因,除了廉頗的容貌以外,就是廉頗座下的那匹寶馬。于是,廉頗只好將寶馬換掉了。換馬村的村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就是廉頗與三村村名的故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廉頗在趙國很受百姓愛戴,他的威名亦被世人所知。
廉頗負荊請罪
廉頗是趙國著名的將領,為趙國的國事安定做了重要的貢獻。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一書中,講訴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而負荊請罪更是用了大段的文字來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給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藺相如之前是宦官繆賢的門客,后來被繆賢推薦給趙惠文王作為趙國的使者,帶著和氏璧出訪秦國。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務,并且毫發無傷的完璧歸趙。在這次事件中,藺相如給趙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后來,在澠池會戰中,面對強大的秦國,藺相如表現的無所畏懼,處處維護趙惠文王和趙國的形象。澠池之會中,趙惠文王被藺相如機智的才能所折服,于是封藺相如為上卿,官位與武將廉頗同高。
廉頗得知后,心中百般不服氣,他認為藺相如一介文人,動動嘴皮就能換來高官爵位。加上,藺相如之前還是宦官繆賢的門下客,想到這一點更是氣憤不已。想到自己,常年帶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殺敵才換來今天的成就,于是廉頗處處給藺相如難堪。
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也不與他爭辯,反而見了廉頗就繞道而走。甚至裝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頗的正面沖突。藺相如的門下看見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頗,心中很是憤懣。藺相如將廉頗和秦王對比,告訴門下說,自己連秦王都不害怕,怎么會怕廉頗呢。自己繞著廉頗走,就是不想和他有沖突,現在秦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自己和廉頗鎮守趙國,要是和廉頗鬧不合,吃虧的就是趙國了。
門下們都被藺相如具有遠見卓識的想法所撼動。不久之后,這段話傳入了廉頗的耳中,他認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背上荊條前去藺相如府中請罪,隨后倆人成為莫逆之交。
在這個故事中,藺相如胸懷寬廣并且具有遠見的眼光,被后人稱頌;而廉頗更有知錯就改的精神,在他身大將之風的氣魄展現的淋漓盡致。
看了“廉頗是怎么死的”還想看:
1.戰國名將廉頗是怎么死的
2.李牧是怎么死的
3.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4.廉頗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