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兩個字怎么讀
歷史上的晏子是來自于春秋后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響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外交家。他的原名又叫做晏嬰,他的父親是來自齊國的上大夫晏弱。那么他的名字晏嬰怎么讀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晏嬰兩個字怎么讀,歡迎大家閱讀。
晏嬰兩個字怎么讀
實際上晏嬰的讀音是這樣的,晏也就是"燕"-“yan”,聲調為四聲的讀音,而"嬰"讀ying聲調為第一聲部。但是他有個別名叫做“晏子”,并被人們廣為熟知,所以“晏嬰”這個名字相對來說用的次數要少些。
關于晏姓的由來,也是有些故事的。據說這個姓氏來源于姜姓,當時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夫晏弱被分封到了“晏”這個地方,也是如今的山東省齊河縣西北的晏城,所以晏弱就以“晏”這個字作為自己的姓氏。所以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另一種說法就是,“晏”這個姓氏來源于唐堯時期的一位大臣晏龍。并且認為晏龍是晏姓氏的始祖。
讀過晏嬰的相關故事的人想必都知道,晏嬰是一位頭腦機智,能說會道的人物。在朝廷內能夠內輔國政,善諫齊君,有原則,處事靈活。辦理外交方面的事情也是不辱使命,算是國家尊嚴的捍衛人。當然,他還有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就做《晏子春秋》。除此之外,著名人物司馬遷就是非常喜歡和欣賞晏嬰的,另外還將他比做管仲。另一人物孔丘也曾夸贊他說:“救民百興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嬰簡介
晏嬰(前578-500),字仲,史上稱他為“晏平仲”,他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名大夫。也是后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的父親是齊國上大夫晏弱。在生活中,他的生活簡樸,擁有謙恭下士的稱號。對于他的長相,距歷史記載,晏嬰的身材不高,面容較丑。在齊靈公二十六年時期,由于晏弱的生病去世,于是晏嬰繼承父親的官位成為上大夫。
晏嬰繼任父親職位,曾相繼擔當了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這三朝的卿相。輔政時間長達大概60多年。晏子在崗位上有勇有謀,愛民如家人一般,從來不辜負皇帝給予的使命。也算是春秋時期的一位人才。他頭腦機靈,能說會道,善于辭令,在出使楚國時,還曾舌戰楚王,用自己機智的頭腦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在朝政上,屢次上奏齊國君王。在外交上,處事靈活有度,堅持自己一貫的原則,臨危受命,不辱使命。保衛了齊國的國家威嚴。
《晏子春秋》一書中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晏嬰的所作所為,包括他的思想,言行舉止,生平事跡等等,這本書算是我國最早的一短篇言行集。據說這本書的作者是晏嬰的后人為記念其所撰寫的。但也有人說,這本書是后人經過各方面的收集晏嬰的言行事跡所編纂的一本書。對于治國之道,晏嬰施政的內容主張“仁政愛民”的思想學說。
晏嬰二桃殺三士
當初,齊國在管仲的管理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在管仲去世后100多年的時間里,齊國就出現了一位能和管仲齊名的人物--就是現在大家稱呼的晏子。關于這個人物的智慧能夠從多個故事中體現,“二桃殺三士”就是其中的一個了。
至于事情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位人物力氣大的出奇,能夠單手打死老虎,因此在齊國非常有名,一般人都不敢惹他們三個。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邊走過,并恭敬的向他們示意,結果這三人假裝看不見的樣子,置之不理,看起來十分失禮。
當時的晏子地位絕對高于這三人,他們三人對他都這么無禮了,更不要說其他官員了。于是晏子很生氣的進諫齊景公,一進門就對他說;“聽說,賢能的君王的勇士,對內可以阻止暴亂,對外可以震懾外敵,上面的人贊揚他們,下面的人佩服他們,所以他們擁有尊貴的地位,豐富的俸祿。而放眼當下,君王您的勇士對上不行君臣之禮,對下不講究長幼,對內不能穩亂,對外不能誘敵。這些禍國殃民的人是否應該盡快除去。”景公領會到晏嬰的意思,也認為這三人確實無禮,可是一時又沒有什么辦法可行。
景公說道;“這三人力氣極大,與之拼搏,恐有不勝。”晏子則說道;“這人雖然力氣大,不害怕強敵,不敬長幼之尊。”趁機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三人兩個桃子,并對他們說;“你們三個人就以個人的功勞來分桃子吧。”誰知,他們三人為爭桃子而撕破了臉,扭打在了一起。晏子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將他們三人除掉了。
看了“晏嬰兩個字怎么讀”還想看:
1.晏子使楚讀后感
2.晏子使楚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