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越王勾踐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國家以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統治的的時代。關于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越王勾踐,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越王勾踐——簡介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于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后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后重用范蠡、文種,臥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越王勾踐——人物生平
繼位敗吳
越王勾踐是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無余的直系子孫。無余受封于會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國建立后,一直保持著比較落后的生活習俗,很少與中原地區發生聯系。此時,已是春秋末年了。此后經歷二十多代,傳到勾踐的父親允常。允常在位時,與吳國君主闔閭多次作戰。允常死后,勾踐繼任越王之位。
兵敗求和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秣兵歷馬,準備攻打越國。勾踐決定先發制人,在吳國未發兵之前討伐吳國。范蠡勸阻,勾踐不聽繼續發兵。夫差聽說之后,派遣全部精銳攻打越軍,在夫椒擊敗越軍。勾踐僅以五千兵退守于會稽,吳軍進而圍困越軍。 越王勾踐追悔不已,范蠡建議勾踐向吳王夫差請和,并入吳國為臣,于是勾踐令大夫文種去吳國交談。表示越王勾踐愿意入吳,攜妻帶子為臣。吳王夫差同意勾踐之請,相國伍子胥反對此事,認為上天要吳國滅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請求。文種回到越國后,將吳國的態度告訴了勾踐。勾踐聽聞決定殺妻滅子,與吳國決一死戰。文種認為吳國太宰伯嚭生性貪財,可以送予財貨,以離間吳國君臣。勾踐認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財貨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國的賄賂。去對吳王夫差進言:“若繼續進攻越國,必然使得勾踐殺妻滅子,焚燒宮室,與吳國拼死一戰,到時會越國上下同心,僅剩的五千人會同仇敵愾,到時會更難從中取利。”吳王夫差認為有道理,接受了越國的請和。伍子胥告誡吳王:“如今天賜良機,不滅越,此后將會追悔莫及。”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踐,并從越國撤軍。
臥薪嘗膽
勾踐回國后,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勾踐又采用大臣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施用美人計,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
滅吳稱霸
前476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前475年,越兵圍困吳國。前473年,越兵攻入吳都,吳國滅亡。越王勾踐本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今舟山一帶),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里。吳王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聽(伍)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于是自殺而死。越王滅掉吳國,殺死了太宰伯嚭,因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歸國。 越王勾踐平吳,乃聲威大震。
越王勾踐——歷史評價
司馬遷:“①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諸夏艾安。及苗裔勾踐,苦身焦思,終滅彊吳,北觀兵中國,以尊周室,號稱霸王。勾踐可不謂賢哉!蓋有禹之遺烈焉。”
“②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與吳爭彊。槜李之役,闔閭見傷。會稽之恥,勾踐欲當。種誘以利,蠡悉其良。折節下士,致膽思嘗。卒復讎寇,遂殄大邦。”
王朗:“勾踐欲廣其御兒之疆,馘夫差於姑蘇,故亦約其身以及家,儉其家以施國,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國,定霸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