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為什么叫殺神
白起,又名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帥,人稱殺神,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白起被叫做殺神的原因吧!
白起被叫做殺神的原因
美國的巴頓在一次戰前動員時說:“戰爭就是殺人,你不殺白起,白起就殺你”。這位出身西點軍校的美國名將揭露了戰爭血淋淋的實質。不管人們是否喜歡,戰爭必須通過殺人的速度和效率來決定卷入戰爭的國家命運。如果以在戰爭中有效消滅敵人的數量來衡量,巴頓并不是人類歷史上最出色的,至少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出現過一位巴頓無法超越的名將。這位名將因為以驚人的速度殺死了數量驚人的敵國士兵而名噪一時,也正因為如此,這位名將被賦予了“人屠”的稱號,死后謗滿天下。
這位人類歷史上最高效的戰爭機器就是白起。翻開《史記·白起列傳》,白起一生當中的一連串戰績和殺人數字觸目驚心:“白起為左更,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根據《史記》中的記載統計,白起在其職業軍事生涯中有據可查的殺人記錄就多達九十萬,如果算上那些《史記》可能忽略的小型戰役,死在白起手中的各國士卒可能超過一百萬。而根據有關學者的推測,戰國時期七國的總人口不過在一千萬至兩千萬之間,白起的殺人記錄的恐怖程度不言而喻。
長平大戰中,白起親自策劃并執行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屠殺,四十萬投降的趙國士兵被集體活埋。對人類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在饑餓和恐懼中慢慢地耗盡體力和熱情,慢慢地窒息、慢慢地腐爛,四十萬趙國士兵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當白起們被武安君白起手下的士兵推進挖好的深坑時,白起們也曾經掙扎過,但是被反綁雙手的士兵們當時饑餓虛弱,根本無法跟如狼似虎的秦國士兵對抗。白起們也曾經吶喊過,但是白起們張開的嘴巴立刻被劈頭蓋臉的泥土填滿,白起們眼前的那個光明世界慢慢沉了下去,終于陷入了那個黑暗的地下世界。
一次性集體屠殺四十萬人,無論如何也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任務,這在冷兵器時代尤其困難。明知必死的士兵們絕不會束手待斃,四十萬人的拼死反抗爆發的力量很可能為一部分人死里逃生創造機會。然而事實是四十萬人幾乎全部被活埋,而只有兩百四十個的年輕士兵被白起放回去報信以羞辱趙國國王。
白起能夠創造這個恐怖而血腥的記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趙括在斷糧以后沒有及時突圍的錯誤決定,四十六天的斷糧徹底摧毀了趙國士兵的體力和意志,虛弱的士兵們根本無力與殘酷的命運抗爭。這個恐怖的消息迅速傳遍了趙國和其白起六個國家,從此以后,白起這個名字也像一個恐怖的詛咒印在了趙國人的心里,白起也因此成為飽受詬病的兵家傳奇人物——從消滅敵人的戰績來講,白起不僅空前,而且絕后。白起創造的殺人記錄至今沒有人能打破,而這個記錄是在既沒有火藥,更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冷兵器時代創造的。
正因為如此,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名將白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殺人魔王。后來有支持白起的學者認為,白起當時屠殺趙國四十萬降卒的決策是正確的,因為如果不這樣趕盡殺絕,后來這四十萬降卒很可能真的如白起預料的那樣再次找機會起來反抗秦國,那么秦國取得長平大戰勝利的成果將大打折扣。另外,也有學者認為白起的血腥屠殺給了其白起六國一個明確的信號——投降是沒有活路的,因此,從長平大戰以后,六國的人們不再對與秦國妥協抱有幻想,從而跟秦國死磕到底,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也就變得更加艱難和血腥。完全依靠血腥殺戮和強權鎮壓建立起來的秦帝國看似強大,實際上早就人心喪盡。正因為如此,在陳勝、吳廣舉起義旗以后,秦帝國很快就土崩瓦解、二世身亡,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短命王朝。
白起怎么死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于病情反復,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里,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么彌天大罪,何至于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于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后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后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征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系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家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白起的死離不開他的囂張跋扈,離不開他的自以為是,離不開他的自作聰明。據歷史記載,自從長平之戰之后,白起以為可以一勞永逸,結果他的想法太天真了,沒想到最后被君王所猜忌,君主與臣子互不相信,互相猜測,最后導致了白起的死。
白起的人物評價
班固:“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并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云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于前,而國滅亡于后。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何晏:“白起之降趙卒,詐而坑其四十萬,豈徒酷暴之謂乎?”
鄧艾:“忠臣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復見于今日矣。”
孫楚:“烈烈桓桓,時維武安,神機電斷,氣濟師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北摧馬服,凌川成丹,應侯無良,蘇子入關,噭噭讒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郵,與蕭俱燔,惟其沒矣,古今所嘆。”
李世民:“白起為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
猜你感興趣:
1.秦朝白起的故事
2.白起為什么叫殺神
3.關于白起的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