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政治家陽虎
陽虎:姬姓,陽氏,名虎,一名貨。春秋后期魯國人,季孫氏家臣。他以季孫家臣之身,毫無雄厚家底與政治背景,卻能夠躋身魯國卿大夫行列,從而指揮三桓,執政魯國,開魯國“陪臣執國政”的先河。他是不折不扣的治國之奇才、喪國之詭才,春秋歷史上的大反派。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春秋時期政治家陽虎。
季氏家臣
前517年, 魯昭公欲驅除 季孫氏,這年九月,魯昭公聯合平時就不滿季孫氏的藏昭伯與郈昭伯一同向季孫氏發起了突擊,這時候, 三桓中的孟孫氏與叔孫氏出兵協助季孫氏共度難關,三桓兵合一處,打敗了魯侯的親兵,攻殺了郈昭伯,魯昭公兵敗逃亡 齊國,被 齊景公接納。 三桓擁立昭公之弟公子宋為魯侯,是為 魯定公。在征戰中,陽虎執掌著 季孫氏的軍機大權。
前505年6月, 季平子逝世,兒子 季桓子 季孫斯繼位。季桓子年幼,不能操控家族事務,陽虎等家臣就開始蠢蠢欲動,這時候常年鎮守 費邑的子泄因不滿 季平子的寵臣仲梁懷 ,要求陽虎幫忙趕走仲梁懷,這正中陽虎下懷。
9月,陽虎帶兵驅除仲梁懷,并軟禁少主 季孫斯。10月,陽虎要求 季孫斯授權給自己執掌 季孫氏,季孫斯不同意,陽虎干脆把季孫斯的堂兄弟殺了。殺雞儆猴這招果然奏效,特別是用來哄小孩子, 季孫斯屈服了,承認陽虎是 季孫氏的代理人,不久陽虎就將自己的敵人(或者是他認為靠不住的人物)踢出國門。
就在陽虎剛剛成為國家一把手時,叔孫成子叔孫不敢逝世,其子叔孫州仇繼位,是為 叔孫武叔,叔孫州仇同樣年幼,不能理政;同時向來與 季孫氏關系不錯的孟懿子仲 孫何忌同樣年輕。
就這樣毫無背景的陽虎成為了 季孫氏的暫時當家人,季孫氏是 魯國最大的家族,陽虎也就成為了魯國第一 權臣,領導著 三桓少主,執政魯國。
執政魯國
春秋歷史是一部家族史,一個人若想成功,就必要的有一定的家族底蘊,而陽虎似乎沒有,至少在史書上沒有提到過他的家族有多么顯赫。
陽虎認為自己底子不厚,力量不強,顯得勢單力孤,于是就考慮著提拔一些不得志或是身份卑微的名流賢士、寒門子弟來輔佐自己。這時, 孔丘在陽虎的力邀下,進入了 魯國政壇。
在陽虎執政的幾年間, 魯國非常不太平,主要來自于 齊景公圖謀霸業的軍事行動和外交壓力。自前506年昭陵之會, 晉國正卿 士鞅在天下諸侯面前公開護短,讓本來最大的會盟不了了之。諸侯們的失望是溢于言表的。這時候已經享國30余年之久的 齊景公認為 晉國威望不足,就是 齊國崛起的好時機。于是鼓動著平時就對 晉國不滿的諸侯們聯合起來反對 晉國。
魯國與晉國世代交好,又與 齊國是近鄰,不便插手這些大國爭霸。但是 齊景公不干,堅決要拉 魯國人入伙壯大聲勢。
陽虎要相應 齊國的號召,害怕 晉國人,更害怕 三桓從中作梗。隨著 季孫斯、叔孫不敢年齡的增長, 三桓逐漸抬頭,陽虎終于坐不住了,決定要干一番大事業。攘外必先安內……
政變失利
陽虎雖然暫時坐穩了 魯國執政的寶座,居安思危。唯恐有一天 三桓會聯手把他做掉。于是他又籌劃著在朝中安插親信,結黨營私,平時對 三桓有所不滿的政客們,他都愿意接近。很快陽虎的周圍便積聚了一批人,如季孫寤、叔孫輒……這些人多是被 三桓所排擠不受重用的貴族。他們聯合起來,以陽虎為首,形成了一股極強的政治勢力。他們秘密謀劃著,以季孫寤取代 季孫斯成為 季孫氏的宗主,以叔孫輒頂替叔孫州仇為叔孫氏宗主,而陽虎則瞄準了 孟懿子的位置,在得到季孫與叔孫的輔助下,取締孟孫氏。
終于在前502年的10月3日,陽虎指揮 季孫氏軍隊,挾持季孫斯到都城 曲阜東門外赴宴,這自然是個 鴻門宴。但是事前還是有孟孫氏的人打聽到 季孫氏在調動軍隊。 孟懿子得到消息后,立刻調動孟孫氏的部隊,并盯死陽虎的一舉一動。
陽虎派遣親信駕車押送 季孫斯赴宴,這三年來已經如驚弓之鳥的季孫斯敏感的意識到這是陽虎的陰謀,還是鎮定的策反了駕車 御戎,季孫斯的馬車立刻沖向孟孫氏的家丁,要求孟孫氏保護。
季孫斯逃出了陽虎的魔爪,陽虎的弟弟陽越急忙攻打孟孫氏,不克,陽越戰死。陽虎一看孟孫氏早有防備,心生一計,率大隊人馬沖進都城,欲劫持 魯定公與叔孫不敢,借用魯定公的君令與叔孫氏的軍隊,再來和孟孫氏較量。
然而 當陽虎沖到公宮時,這里已經被孟孫氏的軍隊控制。陽虎無奈,退守陽關(今 山東泰安東)、讙(今山東寧陽縣北)。這次政變因為行事不密,反被孟孫氏所圖,險些丟了性命。精心策劃的政變失敗了。
逃亡齊國
陽虎落平陽,只能據守,再也掀不起大風大浪了。 魯國的朝堂再次回復了往日的形態,魯侯坐朝, 三桓理政。 三桓尤其是 季孫斯對陽虎是咬牙切齒。經歷了短暫的休整后,于前501年6月,向陽虎的駐地——陽關發起了進攻。
陽虎知道小小兩個城邑抵擋不住 魯國的正規軍,于是干脆的燒毀陽關城,乘亂逃亡 齊國。
齊景公對陽虎昔日反對與 齊國聯合攻打 晉國耿耿于懷,但是考慮到這個人物畢竟是個平地崛起的人才,而且還可以得到陽虎所領的汶陽,龜陰幾座與齊相鄰的城邑,便將他收納了,以陽虎為裝飾,還是可以拉攏不少 魯國的政客,以備之后圖謀魯國。
在 齊國,陽虎又不老實了,積極賄賂齊國的當權派,再加上陽虎獻城有功,很快便得到了 齊景公的重用。
陽虎向 齊景公建議:乘 魯國尚未恢復,乘機攻打他。 齊景公懾于 晉國人,不敢造次,猶豫不決,就去請教鮑文子 鮑國。 鮑國諫曰:“陽虎很有本事,深得季氏寵信,但陽虎卻想殺死季氏,進而 禍亂 魯國。這個人曾說過‘為仁不富,為富不仁’這句話,他是一個只知利害,絲毫不講道義的人。現在 魯國總算免除了這個禍害,賢君卻收容他,進而聽信于他,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齊景公一想,對啊,這個陽虎向來都是個假公濟私的小人,他要我出兵打 魯國,八成沒安好心。景公越想越覺得這個陽虎是個危險人物。于是立刻下令逮捕陽虎。
陽虎侍趙
陽虎確實是神通廣大,竟然開溜了。
遭到 齊景公的排斥后,陽虎繞道 宋國,輾轉至 晉國。遇到了 晉國時任中軍佐的 趙簡子 趙鞅,趙鞅一看這是奸雄,就委任陽虎為 趙氏首輔。
這時候,正在 魯國從政的孔子先生一聽說 趙鞅收納了陽虎這樣的 亂臣賊子,詛咒道:“ 趙氏其世有亂乎!”趙鞅的左右也勸誡到:“陽虎這個人啊,很善于竊取他人的國政,怎么能讓這樣的人物來當趙氏的二把手呢?” 趙簡子微微一笑:“陽虎所善于竊取的是可以被竊取的政權,既然陽虎要竊取我的政權,我就一定會固守我的政權。”
亂臣遇到強主,時運不濟嗎?我看是如魚得水。 趙簡子就以其優秀的權謀之術駕馭著這位野心家,而且放手由陽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 趙氏的家族實力日益增強,在諸侯中的聲望也與日俱增。可是時間一久,陽虎又有些飄飄然了,開始旁若無人地斂財,并聚集了一幫門客。一日, 趙簡子將一個密折給他,上面赫然記錄著陽虎網羅家臣、侵吞庫金的事實。陽虎看過以后,嚇出一身冷汗,以后行事再也不敢胡來了,細心輔佐 趙氏。孔子先生預言陽虎將會 禍亂 趙氏,結果趙氏因陽虎之才而得到大治, 趙簡子最終成為 晉國最強大的 世卿。孔子先生的預言不幸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