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歷史故事4則
戰國時期(前476年,一說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戰國時期歷史故事4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戰國時期歷史故事·毛遂自薦說楚王
公元前257 年,秦軍包圍了趙都邯鄲。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受命去楚國討救兵。他挑選了19個文武雙全的門下食客,正準備出發,這時有個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要求同去楚國。
平原君問:“您在我門下有多久了?”
毛遂答:“已有三年了。”平原君冷冷地說:“一個賢能的人活在世界上,好比一把錐子藏在口袋里,錐子的尖兒立刻就能看見,可是您在我這里都三年了,我從沒聽說您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您既然沒什么才能,帶您去有什么用?”毛遂說:“要是我毛遂早就被放在袋子里,就可脫穎而出,哪里只僅僅是錐子的尖兒穿露出來呢?”平原君見他善于言辭,態度又誠懇,就帶他同行。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考烈王在朝堂上商量著聯合抗奏的事,毛遂和其余19 個人在臺階下等著。平原君和楚考烈王兩人談了半天也沒個結果。
這時,毛遂忍不住徑自走到平原君身邊,說:“該不該聯合杭秦,幾句話就行了,怎么老半天了還沒說完呢?”楚王冒火了:“我跟你主人商量天下大事,怎么要你來多嘴?還不快給我下去!”毛遂拿著寶劍,快步靠近楚王說:“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說話的份兒,這怎么叫多嘴?”
楚王見他按著寶劍,心里很害怕,嘴上軟了下來:“那么,我倒要聽聽你有什么高見。”
毛遂說:“楚國有5000里土地,100 萬兵甲,稱得上威勢赫赫。但是,秦國的白起,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子,只帶了幾萬兵馬,就占了你的好幾座城,把你們國都拿去改成了秦國的南郡,你們的祖先也遭到了他們的蹂躪。這樣的恥辱,這樣的仇恨,每個楚國人永生永世也忘不了,難道大王就不想雪恥報仇嗎?今天跟您商議抗秦的事,還不是為了楚國,怎么單單是為了趙國呢?”
這幾句話就像錐子似地扎在楚王的要害之處,楚王無法辯駁。只得溫和他說:“對,對,我同意與貴國聯合抗秦。”
毛遂于是吩咐楚王身邊的侍從拿來雞血、狗血和馬血,捧著盛血的銅盤子、跪到楚王面前說:“您應先獻血來表示聯合抗秦的誠意,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
毛遂三言兩語,就使楚王和平原君歃血為盟。堂下的十九個人,都佩服毛遂的膽量和辯才,紛紛說:“這把錐子,今天算是脫穎而出啦!”
平原君回到趙國,拜毛遂為上客。
戰國時期歷史故事·侯嬴竊符救趙計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57 年。
魏國的信陵君因力勸魏王出兵救趙不成,懷抱一腔義憤,親率自己的三千門客,單獨趕赴邯鄲、要與秦軍拼命。信陵君的門客侯嬴(?—前257 年)勸諫道:“公子,憑您帶的這么幾個人,去跟強秦硬拼,豈不是白白送死嗎?”
信陵君道:“可是,我家王兄懾于秦王淫威,不敢出兵救援趙國。我又豈能眼看著秦軍圍困邯鄲,對趙國見死不救呢?何況,那里還有我的親姐姐。”
“那也不能如此魯莽行事。我聽說魏國晉鄙所持的兵符的右半在魏王宮中,只要拿到那東西,您就可把晉鄙的兵權奪過來了。”(古時調兵用的憑證,分為兩半,右半留在朝廷,左半發給統兵的將領,只有兩半兵符合拼一處,才能調動軍隊。)
“可我王兄的宮內戒備森嚴,一般人是進不去的啊!”
“公子莫急,我倒有個主意。我聽說以前您曾為如姬報過殺父之仇。”
“有此事,如姬對我一直很感恩的。”
“這就好。公子,如姬不正是最受魏王寵愛的人嗎?您何不請如姬幫您把那一半兵符弄到手呢?”
“對!給先生這么一說,我心里豁然開朗了。”
侯嬴的話提醒了信陵君,他立即趕到王宮向如姬求助。如姬輕而易舉地幫信陵君把兵符偷到了手。
信陵君隨即就要趕往軍中去奪晉鄙的兵權。
“公子,且慢。”侯嬴一把拉住信陵君。
“先生,救城如救火,我可得趕緊前去哪!”
“公子莫急,晉鄙見了這兵符能順順當當地交出兵權且不論,如果他拒不認賬怎么辦?”
“這倒也有可能,先生您看呢?”
“我有一個好友叫朱亥,是個大力士,我讓他跟公子一道去。晉鄙若不交出兵權,就讓朱亥殺死他。”
“好!”
信陵君帶著朱亥等人,來到魏軍的駐地鄴,拿出竊得的兵符,假傳魏王命令,讓晉鄙交出兵權。
晉鄙接過兵符與自己攜帶的另一半一對證完全符合??伤杂幸筛],對信陵君說:“大王讓我統率10萬大軍于此駐扎,干系重大,你單身來替換我,這哪行呢?”
信陵君朝身旁的朱亥稍一示意,朱亥即掄起了40斤重的大鐵椎,沖上前去,一下便把晉鄙的腦袋砸了個稀巴爛。
信陵君奪得軍權,便統率大軍趕往趙國救援,大破秦軍,從而解了趙都邯鄲之圍。
戰國時期歷史故事·魏加以驚鳥喻將
趙、楚、燕、齊、魏、韓六國聯合對抗秦國。一次,趙國派魏加到楚國去會見春申君黃歇,商談有關軍事聯盟的問題。
魏加問:“您有領兵的嗎?”
春申君答道:“我準備叫臨武君擔任主將。”
魏加想:“臨武君是跟秦國交戰時吃過大敗仗的,對秦國心存畏懼,怎能當主將呢?”他想直言相告,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想了想,笑著岔到別處去:“我年輕時愛射箭,我來講個關于射箭的故事——”
春申君興致勃勃地說:“好啊,你講吧。”
于是,魏加講了起來:
從前魏國有個著名射手叫更贏,他的箭術,真是百發百中。
一天,他和魏王在京臺下散步閑眺。忽見一只大雁從東方飛過來。
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只要空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就能使那只大雁跌落下來。”
魏王說:“開玩笑!射箭技術再怎么高超,不搭箭空拉弓弦還不是白搭?”
更羸說:“怎敢跟大王戲言?大王您看——”
正說著,那只雁飛到頭頂上。更羸馬上拉開弓,卻并不搭箭,只聽得一聲弦響,那只大雁果然應聲落地。
魏王一陣驚嘆。
更羸撿起大雁說:“其實,這雁曾受過傷。”
“先生怎么知道呢?”
“這只雁飛得很慢。它的叫聲很凄慘。飛得很慢,說明它受過傷;叫得凄慘,說明它和雁群失散很久。創傷還沒有痊愈,驚心還沒有平息,所以,這只驚弓之鳥一聽弓弦響,就嚇得往高空飛。結果傷口破裂,支持不住,當然就掉下來了。”
魏王講完故事,又說:“臨武君也是驚弓之鳥,他是被秦國的弓所傷的。請他作抗秦主將的問題,請您重新考慮。”
春申君聽了魏加的巧妙勸告,覺得很有道理,點頭說:“先生說得很對,我一定好好考慮考慮。”
戰國時期歷史故事·趙母上書揭兒短
趙母得到趙王要任用她的兒子趙括為大將的消息,日夜塵臥不安。她知道兒子不是大將的料子,這樣的重任他擔不起呀!特別讓趙母不放心的是,眼下趙國的軍隊正在長平與秦軍對峙,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撤換了原先的大將廉頗。沒有實戰經驗的兒子走馬上任,打了敗仗,丟城失地,這不僅害了國家,也害了兒子。她決定寫封信給趙王,陳述利害得失。
趙母在信上寫道:“我的兒子趙括沒有能力擔任大將。大王不要以為他是大將趙奢的兒子,他一定也有大將的才能。其實,他們父子之間差距大著呢。他父親在世時做大將,每次得到大王的賞賜,從不留給自己和家里的人,全部分賞給作戰勇敢的將士們。受命之日,整個身心都在帶兵打仗上,從不過問家里的事。可是,我的兒子全然不像他的父親,大王獎賞給他的金銀財物,都藏在家里,還時時準備著購置房屋田產。他的志向這樣短淺,心胸這樣狹窄,怎么能當好大將呢?我是從趙國的安危出發,請求大王不要委任我的兒子為大將。”趙王接到趙母的信,搖搖頭說:“天下哪有做母親的不為自己兒子升官而高興的呢?趙括的母親不贊成兒子做大將,真是個怪人,我不能聽她的話。” 趙母知道趙王不聽自己的勸告,一定要任用趙括為將,生氣地又給趙王寫了一封信,說道:“我了解自己的兒子,可是你大王不聽我的話,日后趙括打了敗仗,這不是我的責任了,請不要連累我!”趙王只得同意了。
果然不出趙母所料,趙括擔任大將后,把廉頗原來制訂的軍紀都廢除了,加上指揮失誤,結果兵敗身死。趙王因為趙括母親有言在先,因而沒有株連她。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戰國時期歷史故事4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