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習中的知識點介紹
歷史課主要是通過向學生們講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著名的戰役、盛世與治世、條款與協定、歷史上的國家興衰等等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的方法與能力,是從小學到初中直到高中大學都要學的一門重要課程。
歷史課根據區域內容分為多種如世界歷史,指全世界的人類歷史。地方區域有亞洲歷史、歐洲歷史、拉丁美洲歷史。想再小一點的區域歷史有三晉地區史,長江流域史等,更小一點的級別是地方志和個人志。
歷史的學習和其他課程有所不同,他離我們的生活不是很近,我們無法親身去體會歷史事件背后的意義,但學習歷史要善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培養一種對事物的感知,歷史是文科類科目,要有一種感性的認識。
歷史事件,往往透露著一個時代的不同特征,這就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歷史,感知歷史。
歷史的考題往往分為兩種,一種是選擇題,而另一種是理解題。往往選擇題是拉開成績的關鍵,這就需要做大量的練習,對知識有深刻的記憶。而理解題往往伴隨文言文的出現,這對我們的語文功底是一種考驗。腰善于把握文字中隱含的中心,把握考題人的考題方向是得分的關鍵
下面是歷史學習中的知識點介紹
一、目錄
目錄是章節內容的高度濃縮和概括。其中隱含著十分重要的內容,尤其對于從宏觀上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把握歷史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如從目錄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分四個階段,即大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這點在正文中并沒有特別說明。
二、地圖
地圖一直是高考考查重點內容。隨著3+X考試全面展開,地圖比重還將上升。如北京名稱的復雜變化可從中得知。又如在《隋朝的運河》一圖中還有一條連接長安與黃河。
三、插圖
隨著教材改革,課本插圖比重增加。它不僅讓學習者形象地理解掌握課本文字表述,而且還提供新的知識。如香港第一任總督為璞鼎查;簽訂“二十一條”的中方代表是外交總長陸征祥。
四、注釋
注釋是對正文有關內容更詳盡的解釋。如注釋中說“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從中可知兩點:①春秋名稱的由來。②《春秋》是一部編年史。又如注釋說“《周髀算經》是一部天文學著作”,排除了正文中給人誤認為它是一部數學專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