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學設計
掌握孔子思想與教育方面的影響和貢獻、老子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在對傳統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聯系實際,并能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掌握孔子思想與教育方面的影響和貢獻、老子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在對傳統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聯系實際,并能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學會用表格的形式歸類學習同類人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確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敢于獨立思考、敢于表達思想、尊重別人意見的個人素質和勇于創造性探索的勇氣和精神;養成用歷史的觀點理解政治、經濟、文化三者的辯證關系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
理由: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創建的儒家學說,從戰國開始,成為天下之顯學而發揮重要的作用,從西漢到明清,儒學基本處于獨尊的地位;他的學說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和觀念系統,在當今的世界,這種生活方式和觀念系統的許多重要內容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而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它的潛在價值將不斷地被重新發現、認識和評估。誠然,中國古代有著眾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認為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國思想,必須了解孔子。
教學難點:掌握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主張。
理由:對于初一的學生,通過學習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進而形成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些哲學觀點的初步認識是不容易的。另外,諸子百家的言論都是古漢語,對初中生來說較為難懂。即使課本上出現的簡單言論,也會使一部分學生存在著識讀障礙和分析障礙。
三、教學策略
“范例導學—自主探究—即時鞏固—拓展提升”教學法。
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動手、動口的過程中,體驗諸子思想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四、教學準備(可選)
教師準備:查詢最新網絡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學生要完成的任務素材。
學生準備: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有關三孔的照片,我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組照片,請仔細觀看,你知道這是哪里嗎?跟哪個人物有關?
學生:三孔;跟孔子有關。
教師:誰能介紹一下三孔。
學生:
【設計意圖】靈活處理,如果沒有學生講解,也可老師完成,或是讓學生看課后閱讀卡,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尤其是這張祭孔大典的圖片,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在臺南孔廟有遵循古禮的祭孔大典。祭孔大典的最高潮就是拔智慧毛,讓莘莘學子來祈求學業進步,考試順利等等;圖中還有外國來賓,難道外國來賓也是祈求考試順利嗎?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請大家先用7分鐘時間熟悉課本,完成學案。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圖片,以直觀的形式帶著學生走進孔子。
(二)完成學案,并把知識點標注在課本上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整體感知,心中有數,學會標注資料。
(三)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教師:大家做得很好。我們對今天的人物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那我要檢查大家是不是真的熟悉他們了呢,有沒有信心。
學生:有。
教師:我第一個要檢查的人物是孔子,大家都知道“苛政猛于虎也”的故事。哪個組的同學能現場演示一下?并說出這符合孔子的哪一個主張?
學生: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出演歷史劇;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短劇,重現歷史情境,增強學生體驗歷史的感覺和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課本有現成的對話,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
教師: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的學說后來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中華民族則在這種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尊民愛物、尊老敬賢、重義氣、保氣節,寬厚中正的道德品質和艱苦自立、積極入世的精神風貌。2005年,伴隨著首次“全球聯合祭孔”活動拉開序幕,“孔子教育獎”被正式批準成立,儒家文化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世界和平,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孔子必將走向世界,大放異彩,所以說孔子是當之無愧的偉大思想家。除了在思想方面的成就孔子還被稱為教育家,為什么呢?
學生: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知新。
教師: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誰能結合《論語》中膾炙人口的名句談談這些思想對自己學習帶來的積極影響。
學生:略
教師:關于孔子的問題就到這里,大家表現非常好,帶來這一組圖片獎勵給大家,補充點課外知識。(孔子的文化成就和世界各地的孔子研究學院及盛況),請大家給孔子制作一張名片。(提示:姓名、時期、政治主張和教育思想、著作、地位等)。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四)思想家老子
教師:孔子的學問這么高,他還曾經向一個人請教過很多問題,并對弟子們說“他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龍一般的人物”,請問他是誰?
學生:老子。
教師:誰能給大家講講《塞翁失馬》的故事。
教師:看來老子也是位名副其實的大思想家,剛才大家為孔子做的名片非常好,也請大家為老子也制作一張名片。
(五)百家爭鳴
教師: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春秋出現了這兩偉大思想家,戰國又出現了很多,請大家制作一張圖表包括春秋戰國的思想家。(提示:時間、學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特征、著作)
學生:閱讀課本,制作表格。
【設計意圖】形成對人物了解的基本框架,然后讓學生模仿這種方法,小組合作完成對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韓非、孫武的人物分析。
教師:(播放視頻,穿越時空,見證爭鳴)
上述各派觀點,你認為哪一派的思想在當時最受統治者歡迎?(假設你是當時割據一方的諸侯,你會贊同誰的主張?)
教師:昨天我們班級出現打架事件,假如你是班主任,請你用儒家、法家、道家的觀點進行處理,并制定以后對此事件的處罰規定,禁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設計意圖】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經常能夠聯系、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體現歷史為現實服務的觀點。
教師:老師突然又有疑問了,為什么春秋戰國會出現這么多的思想家呢?小組討論
學生:略
教師:春秋戰國的時代特征(背景):生產力發展(牛耕和鐵農具的作用)→引發社會變革(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確立)→為思想文化的活躍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諸子百家、百家爭鳴)
教師:同學們表現太好了,給大家帶來一首歌謠,放松放松。
春秋霸,戰國變,解決問題出高見,既著書,又互辯,百家爭鳴學術繁。
孔仲尼,儒家辦,仁愛道德正統傳。美德尚,民力憐,苛政亂刑民心散。
創私學,無貴賤,廣收門徒有三千,因材教,學要謙,啟思溫故《論語》言。
鄒孟軻,見戰殘,提出“春秋無義戰”。用“仁政”,體民艱,科學捕伐護資源。
道家學,老子建,《道德經》里思想全,凡事物,皆兩面,條件具備皆互轉,
想問題,從正反,以柔克剛最體現。宋莊周,順自然,“無為而治”水行船。
魯墨翟,愛相兼,互助不欺倡義戰。倡改革,法家韓,法治專制秦君建。
昔孫武,《兵法》傳,知彼知己贏百戰。
【設計意圖】本課牽扯到學派、人物、思想很多,學生容易混淆,編成歌謠讓學生熟悉,會有更好的效果。
(六)小結:春秋戰國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是一個稱霸爭雄的時代,是一個變革圖強的時代,付諸意識形態領域就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個思想家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己見,彼此辯駁,從而帶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思想大發展的黃金時代,這些思想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斷進取,希望同學們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繼續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創造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盛世景象。
看了“《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學設計”還想看:
1.七年級歷史上冊卷子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2.《中華文化的勃興》試題及答案
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4.高二政治《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