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大學歷史發展
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神圣羅馬帝國繼布拉格和維也納之后開設的第三所大學。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德堡大學歷史發展,希望能幫到你。
海德堡大學歷史發展
海德堡大學初由大公魯普萊希特一世(Ruprecht I)依教皇特許籌建,以為分裂的普法爾茨營造一思想中 心,吸納外邦人才,服務于教會及國家。而早期的教授均來自宗教分裂與民族戰爭頻仍地區,尋求平和于海德堡。14世紀彼得教堂成為大學教堂。歷任大公均對大學傾注心力,然當其慮及必要時,亦得隨意插手大學自主自治之事務。由此也為諸如人文主義等思潮的到來創造了歷史條件。
宗教改革
盡管馬丁·路德于1518年倡導宗教改革,海德堡大學長時間均未受此影響。直到1556年時才由奧騰里希(Ottheinrich)大公將其轉變為一個新教大學。16世紀后半葉由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將海德堡大學建成了具有加爾文主義精神的歐洲科學與文化中心。其加爾文主義理念的光芒吸引了全歐眾多教授與學者紛涌而至。在神學院的影響下,1563年出現了著名的海德堡教理問答錄。除加爾文主義外,16世紀末出現了后人文主義。
三十年戰爭
這一黃金時期延續至1618年。三十年戰爭使海德堡大學受到重創,教學幾經中斷。1622年舉世聞名的帕勒提那圖書館移往羅馬。戰后大學重建工作又因1693年路易十四(Ludwigs XIV. 法語 Louis XIV.)的軍隊對海德堡的全面毀壞而陷于停滯。海德堡大學因此又關閉多年。
十八世紀
18世紀的海德堡正如幾乎所有其它大學那樣彌漫著知識上的中庸主義。一直延續的新教主義色彩因遲來的改革而逐漸喪失。財政上的困境與18世紀末不斷的革命戰爭使海德堡大學再次陷入困境。
十九世紀
1802年海德堡劃入巴登州,翻開了大學歷史新的一頁。海德堡大學重新組織后,成為國家財政支撐的教研機構。巴登州第一位大公卡爾·弗里德里希的名字被寫入大學基金會的名單,從此,大學的全稱成了"魯普萊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 大學受到新人文主義的影響,同時許多教授和學者也是浪漫主義思潮的追隨者。哲學家黑格爾曾于海德堡執教兩年;施羅塞爾建立了政治史科學的海德堡學派;醫學家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馮·切利烏斯更令全歐的患者慕名而至。海德堡的教授們屹立于自由主義的最前沿,許多人還是1848年法蘭克福國民大會的議員。1848革命后,路德維希·霍伊塞爾(Ludwig Häusser)成為自由民族國家主義在德國西南部的代言人。海德堡大學的自然科學在羅伯特·本森,古斯塔夫·基?;舴蚣昂章?amp;middot;馮·赫姆霍茨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閃耀著眩目光輝的19世紀,同時也是海德堡以法學聞名于世的時代。1886年海德堡大學度過了500年校慶。
二十世紀
在此期間,海德堡大學成為向世界開放的自由主義大學。這不僅表現在其外國學生的數量上,而且還表現在自20世紀初以來的所謂海德堡精神上:即由馬克思·韋伯及其摯友、神學家恩斯特·特羅爾切連同其他一批年輕學者所倡導的跨學科的對話精神。
魏瑪共和國
大學在大批知名學者如卡爾·亞斯波斯(Karl Jaspers)、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阿爾弗雷德·韋伯(Alfred Weber)等人的影響下成為了德國民主精神的橋頭堡。來自美國的捐助幫助海德堡大學建立了新的大學園區,大學獲得了新的精神:弗里德里希·共多夫稱之為獻身于鮮活的時代精神。不過這同樣留下了一個陰影:它導致學生運動如此偏激,以至溫和主義者埃米爾·共伯爾(Emil Gumbel)離開了海德堡大學。海德堡在這一時期的學術形象是由哲學系和法學系來代表的。不過魯道夫·馮·科雷爾(Ludolf von Krehl)也以其全面醫學的理念開創了新的道路。物理學家菲力普·雷納德(Philipp Lenard)作為國家社會主義的支持者也在此影響了多年。
第三帝國
第三帝國的建立導致海德堡大學因政治和種族原因驅逐了一大批教師和學生。許多人流亡于外,兩名教授成為了恐怖主義的直接犧牲品。大學本身的許多人都參與了在大學廣場上發生的1933年德國焚書運動。受到政權追隨者的影響,海德堡大學的"獻身于鮮活的時代精神"不幸變成了"德意志精神"。許多人包括一些教授也加入了這一口號的追隨者的行列。
聯邦共和國
二戰結束時,大學已遭到極大的破壞,亟須注入新的精神理念。在卡爾·亞斯波斯(Karl Jaspers)的帶領下,海德堡大學制定了新的章程,規定大學有義務"服務于真理、公平及人文主義的活的精神"。重建后的大學校園布局是:自然科學與部分醫學科系位于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區,而人文社會科學院系則仍然保有位于老城的校園。 這些改革改變了迄今為止的大學結構。大學自成立以來一直由四大院系(神學、法學、哲學、醫學)組成,直至1890年增加了自然科學作為第五個科系。而1969年大學劃分為16個院系。學生數量也持續增加 - 在1986年(600年校慶時)海德堡大學有27.000名在冊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是海德堡這個小城令人矚目的一族。 海德堡擁有眾多外國人口的傳統也在戰后得以保持。盡管人數眾多,海德堡大學一直將教學與研究的統一視為己任。
學潮時期
德國的學潮影響在海德堡來得頗晚。運動先是圍繞公車票價及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同時海德堡一直明確抵制。在許多會議上還討論了關于政治代表的問題,即學生參與一般政治活動權利的問題。部分教授及州政府、__民主聯盟黨的學生組織都大力反對這種權利,而社會主義德國學生聯盟及大部分學生團體則支持這一權利。緊急狀態法與學生權利在許多辯論中成為交織在一起的話題。
九十年代以后
過去十幾年,海德堡大學通過一系列科研方面的校際交流合作,在醫學、神經生命科學、物理學、數學與信息學、法學與大眾經濟學等學科取得了良好的聲譽。作為第一所德國大學,海德堡大學在海外如埃及、智利與美國馬薩諸塞等地建立了分校,以拓展學校的知名度。
今日現狀
今天,海德堡大學的構成是:自然科學、體育科學及大部分醫學科系均坐落在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區,而人文社會科學的院系如法學院及校長辦公室和大學管理樓則位于海德堡的老城區。大學的其它一些機構散落在海德堡的市區及周邊地區。
海德堡大學簡介
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神圣羅馬帝國繼布拉格和維也納之后開設的第三所大學。十六世紀的下半葉,海德堡大學就成為歐洲科學文化的中心。它脫胎于巴黎的Sorbonne大學,成立于1386年。它的原校名叫魯普萊希特-卡爾大學,這是為了紀念兩位辦學名人。魯普萊希特選侯是海德堡大學的創始元勛,巴登的卡爾大公則是海德堡大學的再造恩公。
成立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繼布拉格和維也納之后開設的第三所大學。十六世紀的下半葉,海德堡大學就成為歐洲科學文化的中心。截至2013年,海德堡大學共有29,000名在校生,超過5000人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其中大約420人為教授。
看了海德堡大學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