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視侵略歷史教訓
編者按:德國人理解二戰的關鍵時刻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或是柏林之戰,而是在于發現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那一刻。而日本人對待那一段歷史卻產生嚴重的“角色錯覺”,忘記了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
悲劇重演。最近,日本右翼學者編撰了一部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新歷史教科書》,這一舉動遭到了所有愛好和平的亞洲人民的強烈抗議。與此相反,德國在戰爭結束后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在教科書中從不回避有關侵略歷史和戰爭罪行的內容,德國正視侵略歷史教訓。
法律規定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的納粹時期歷史
位于德國不倫瑞克的國際教科書研究所是專門研究各國教科書的公益機構。為了解德國歷史教科書有關納粹歷史的編撰情況, 近日采訪了該研究所負責人貝克曼博士。
貝克曼博士說,德國教育法明確規定,德國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內容的納粹時期歷史。根據這項法規,由各州文化教育部長組成的聯邦文化部長理事會以決議形式制定全國歷史教科書的基本框架。在這一基本框架下,各州在聯邦教育部的監督下編寫、審定及出版歷史教科書。
決議還明確規定,學校教師必須對教材中有關納粹專制統治的歷史進行詳細、深入的講解,并把大屠殺歷史作為其中心內容,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德國這段歷史的學習,培養反對錯誤的勇氣和對人類的愛心。此外,決議還規定學校和教師必須對美化“第三帝國”、大屠殺和不人道歷史的言論進行抵制。
為落實教育法的規定,德國各州分別制定了州教科書指導原則。北威州教育部有關認識大屠殺的指導原則就定位為“從反人道的思想到滅絕人類生命”,它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認識希特勒當年上臺的社會思想基礎:依法建立的民主政府遭破壞、恐怖威脅、反人道的優等民族思想和種族歧視等,并讓學生能夠以史為鑒,體會其現實意義。
多門課程都在講述納粹時期歷史
貝克曼博士指出,德國歷史教科書對納粹歷史的描述有三個特點:一是翔實,有關近代史的內容長達350多頁,其中心內容就是納粹時期的歷史;二是多角度,除了從德國的角度外,還從被占領國及受害者的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歷史;三是圖文并茂,用大量“觸目驚心”的歷史圖片反映納粹暴行。
隨手翻看了一本高中歷史教科書,其中有這樣一段:“德國占領區的猶太人被運到特萊希城,從那里再被關進全封閉的車子運到東部。有勞動能力的人,被迫在惡劣的條件下充當德國戰爭勞工。病人、16歲以下的兒童及45歲以上的人,抵達后就被隔離開,并最終被趕進‘毒氣室’毒死……”。另一頁中的一幅圖片說明這樣寫道:“1939年12月18日,德國士兵向64名波蘭人開槍射擊。這種行動常常未經法院審判就進行。”
為了使教材的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各中小學非常重視“活用”教材:在歷史課上,德國史和世界史都用相當的篇幅來講述這段歷史;在時事課上,老師常常會結合納粹大屠殺講述當前的事件,幫助學生看清新納粹的毒害;在語文課上,老師向學生推薦有關二戰的小說和劇本,像《安妮日記》這樣的書籍都是必讀書……此外,學校還常常組織學生就“我們是否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容忍納粹罪惡”、“為什么許多德國人看到迫害猶太人而不出來阻止”這樣的主題展開討論。參觀集中營舊址或有關大屠殺展覽最多的社會群體也是學生。許多非政府組織還為中小學生提供資助,讓他們在假期去一些集中營舊址或二戰紀念館當義務講解員,或是組織他們為老年猶太人提供家庭服務。這樣,學生才體會到,盡管這段歷史讓人痛心,但這畢竟是自己國家歷史的一部分。
主動與“前被侵占國”合作編寫歷史教科書
貝克曼博士介紹說,為了更尊重歷史,戰后德國還與美國、以色列、波蘭等國建立了教科書合作委員會。委員會的專家們依據歷史事實,合作編寫各國的教科書。1985年,委員會公布了有關調查報告,這對后來德國教科書的修訂產生了重要影響。目前,以色列的一些教育專家雖然對德國教科書還有一些意見,但他們的總體評價卻相當高。
關于日本批準歪曲歷史的教科書出版一事,貝克曼博士表示,日本的做法是不尊重歷史的行為,在日本侵略史問題上采用一面之詞的做法,根本沒有從受害者角度來看待歷史,這非常不利于后代去全面了解歷史。如果教材真的被使用的話,這是個倒退。他說,國際教科書研究所將與日本教育部門和編寫教科書的作者交涉此事,并希望和中國、韓國的歷史學者進行磋商。
歐洲歷史學家認為,從教科書中的內容可以看出,德國人理解二戰的關鍵時刻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或是柏林之戰,而是在于發現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那一刻。而日本人對待那一段歷史卻產生嚴重的“角色錯覺”,忘記了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
歷史對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是公正的。德國勇于承認戰爭罪行和承擔戰爭責任的行為,卻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