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歌馬賽曲
《馬賽曲》(La Marseillaise)是法國的國歌,作者魯熱·德·利爾。有過許多鼓舞斗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法國國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驅逐了公爵,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斗志的贊歌。
《馬賽曲》是1792年奧國軍隊武裝干涉法國革命時,馬賽人民威武雄壯地開赴巴黎去戰斗時所唱的那支愛國歌曲。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后,立即被決定用作法國國歌。呂德借用這一曲名作為浮雕的題名,無疑是要在這座雄偉的凱旋門建筑物上宣傳革命,宣傳法蘭西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讓這一尊浮雕成為象征人民民主思想的紀念碑。這尊《馬賽曲》所具有的深刻意義在于它的主題思想:法國人民奮起抵抗奧國的侵略。從它的表現內容及其風格看,可與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著人民》一畫相媲美;在構圖上,與后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國國歌
拿破侖在1804年稱帝之前曾下令禁止唱《馬賽曲》;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再次禁唱;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斗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批準唱《馬賽曲》。
中文釋義
一起走吧,祖國的孩子們!榮耀之日來臨了!那暴政對著我們,升起了染血的軍旗,升起了染血的軍旗!你們可聽到在鄉間殘暴士兵們的吼叫?他們會來到你們跟前殘殺你們的孩子,你們的伴侶!(副歌)拿起武器,公民們,排好你們的隊伍!進軍,進軍!讓不潔之血灌溉我們的壕溝!這些家伙想做什么,做為叛國者與瘋國王的奴隸?何來那些卑賤的枷鎖,還有那些準備已久的兇器,還有那些準備已久的兇器!法國人,沖著我們吶,啊!何等羞辱多令人憤慨!沖著我們吶,有人膽敢算計回到那陳腐的奴隸制!副歌什么!異國軍隊在我們家園建立法律!什么!傭兵集團擊潰我們引以為傲的戰士們,擊潰我們引以為傲的戰士們!偉大的神啊!若雙手被銬住,我們只能低頭伸向惡人的枷鎖獨裁者們將會成為我們命運的主宰!副歌戰栗吧!暴君與爾等背信者整個令人恥辱的狗黨,戰栗吧!你們那弒親的陰謀終將得到應有的報應,終將得到應有的報應!人人都會是討罰你們的士兵如果他們倒下,年輕的英雄們,大地會孕育新血全都為了對抗你們而戰!副歌法國人吶,身為寬宏的戰士,適時收放自己的攻擊!放了那些可悲的受迫者,他們后悔對我們動武,他們后悔對我們動武!而那些嗜血的獨裁者,而那布耶侯爵的共犯,那群豺狼虎豹正豪不留情地,撕裂著他們母親的胸口!副歌祖國神圣的愛啊,引領,支持我們洗冤的手自由啊,摯愛的自由,與你的守護者們一起戰斗吧,與你的守護者們一起戰斗吧!在我們的旗幟下,讓勝利奔向你那雄壯的音符,讓你殘喘中的敵人們看看你的凱旋與我們的榮耀!副歌(童聲部)我們也將延續志業當前輩們不在世上時,我們會找到他們的灰燼和他們美德的足跡和他們美德的足跡不紅著眼希望他們生還而是希望與他們共享靈柩,我們將感到無比的光榮為他們洗冤或追隨他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