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民族虛無主義簡介
民族虛無主義無視民族特點﹐抹煞民族差別﹐否定民族文化傳統和歷史遺產﹐甚至認為"民族"是虛構的概念﹐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民族虛無主義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民族虛無主義介紹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F.H.雅科比在《給費希特的信》中首先使用。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F.尼采把否定歷史傳統和道德原則的現象稱之為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無視民族特點﹐抹煞民族差別﹐否定民族文化傳統和歷史遺產﹐甚至認為"民族"是虛構的概念﹐根本否認民族的存在﹐實質上是大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見沙文主義)的一種表現。大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一種,是強大民族的地主、資產階級在與其他民族的關系上表現出來的民族主義。大民族的統治階級打著維護"民族利益"的旗號,把本民族利益(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宣揚"本民族優越"論,實行民族利己主義。他們在國內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壓迫、剝削、歧視少數民族;在國外,推行民族擴張主義,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鎮壓被壓迫民族的民族解放運動。
歷史上一些封建專制國家的反動統治階級矢口否認其他民族的存在。資產階級還常常利用民族虛無主義來為壓迫本國民族和侵略他國民族服務。
中國當前的民族虛無主義病根
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的問題,當前的現狀是,一面是魚龍混雜、良莠不分的“國學熱”的興起,一面是在相當多國人包括一大批知識精英身上持續的民族虛無主義。先談談后一個問題。
完全貶低自己的歷史,厭恨自己的傳統文化,這種做法,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基本上只是發生在當代的中國人身上。要跟自己的祖先割裂的人們,其突出的觀點包括:中國文化阻礙了社會進步;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下,中國完全處于黑暗之中;只有現代西方的一切,才是光明所在。
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觀點?主要原因是,一百多年來,我們喪失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所以不再去研究自己的文化和歷史,由于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的無知,導致種種厭棄民族歷史文化的行為;同時,又因為把作為另一個體系的西方文化體系作為標準來膜拜,于是越發看自己的文化面目丑陋。為什么包括很多知識精英,也一面倒地厭棄自身的文化而膜拜西方呢?因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中國文化斷層的年代,從小就浸淫在西方文化的教育中。
一直到清朝中葉,中國都是世界上最領先的國家,這就足夠折射出這個國家的文化的優秀—盡管它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個最簡單的事實和道理,為什么很多中國人也不愿意自信面對?我們堅持用西方的觀點來評價自己的歷史,我們相信黑格爾說的“中國文化是停滯的文化”,相信孟德斯鳩說的“中國君主制統治依靠的是恐怖”。于是,因為歷史上中國是君主制度,于是在很多國人眼里,中國幾千年歷史就只剩下恐怖了,中國文化也因此是為恐怖服務的了。
我們不知道,孟德斯鳩對君主制的批判,主要是針對當時歐洲的現狀而來。那時的歐洲,是真正黑暗的君主獨裁和宗教專制。中國的君主制,總體來說,跟歐洲的是兩回事,是兩種文化下的制度。如果中國歷史都是暗無天日的君主獨裁,如何會有《清明上河圖》表現的富足從容?如何會有那么美麗的文學藝術詩詞歌賦?中國歷史上當然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能只看到問題嗎?我們照搬了西方人對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定義和思維,把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納入西方人的概念中來評判,把西方人對當時西方社會的批判完全轉移到對中國的批判上。
在對西方人貶低自己的言辭照單全收的同時,卻忽略伏爾泰、萊布尼茨、魁奈等一大批歐洲啟蒙思想家對中國文化精神的推崇,認為他們是“看走了眼”。這種別人承認自己不敢當、貶自己感覺才舒服的心態,是很多中國人(尤其很多知識精英)的真實心態,這是類似京劇《法門寺》中的賈桂“奴才站慣了、奴才不敢坐”的心態。
西方只是近兩百年,走到了世界的前面。而那正是因為他們從歷史中找到了優秀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復興了它們的結果。文藝復興是古希臘文明的再現,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再次復興古希臘的人文和自然精神,同時,歐洲啟蒙思想家還引入了中國的無神論思想以及崇尚自然的精神。因為有啟蒙運動,歐洲才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思想,同時又因為能在很大程度上維持____的道德體系,從而才能走上經濟和思想發展的路。但是,不要忘記,他們正是在從傳統中復興了優秀精神,才有后來的發展的。
盡管如此,西方現代文明遠不是人類真正幸福的歸宿。人與自然割裂、精神與物質割裂、人為資本所統治……盡管它們會做微調,但是這種種的表現,將是西方文明長久的夢魘。因為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沒有放出光彩,所以漏洞很多的西方文明,仍舊被奉為最好的選擇。
我們很多人膜拜西方,說西方制度如何文明云云。不錯,西方發達國家,的確在整體上比我們有秩序,有法治的水準。但其實,制度只是他們的表象,最根本的,是建立在____倫理基礎上的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素質。因為有對上帝的忠誠,于是在進入法治社會的時候,就能把對上帝的忠誠化為對法律對秩序的忠誠。這里是西方文明的根本。而日本為什么近代發展那么好,因為有中國文化的優秀精神作底蘊,再加上了西方的技術。制度的設立和遵守,最終還是依靠自覺的人。中國人如果只盯住西方的表象,不從精神素質上根本地提升自己,不找到并發揚中國文化中最精華的東西,要想建立真正的文明社會,是辦不到的。
當代歷史中,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優秀文化精神展現的一個高峰。對整個中國文化體系,毛澤東做到了深入淺出。他知道中國文化的精髓在哪里,他知道中國文化的真精神在哪里。他不是那種把仁義道德只作為名詞來清談的人。他的氣魄、智慧、自信,他的發自內心的毫無保留的對人民對民族的奉獻,都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大人之覺”的表現。他的一生事業,就是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看官們如果真正從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文化的精神上去體會,而不是拘泥于政治或者一些表面上的情況而做先入為主的判斷,會發現毛澤東思想中,流淌著中國優秀文化精神的血脈。
毛澤東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對國人發出的告誡:“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最中肯的宣言。只是我們很多國人(包括認同毛澤東的人),都忽略了他的這個忠告了。崇拜西方文明的人們,則可以參考現代西方大哲學家羅素對中國文化的評價:“一個具有如此卓絕能力和久存下來的思想體系,必定有它的偉大價值,而且一定值得我們尊重和加以研究的。”
看了歷史民族虛無主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