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外戚干政始末
外戚是指皇后或者嬪妃娘家的親戚,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無能把持朝廷政權的現(xiàn)象。相對的有宦官干政。漢哀帝、漢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繼把持朝政,釀成王莽代漢的結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漢代的外戚干政始末,希望對你有用!
漢代的外戚圖片
西漢時期的外戚干政
王莽篡漢
西漢自漢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輔政,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為天下母,輔佐了四個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為憑借,最初裝出恭謹勤勞的樣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來他廣結名士和將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來投奔他的,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為了收買人心,他把從自己封邑里收來的錢和糧,都拿出來贈送給賓客,而自己家里卻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贊王莽。漢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馬,以太后名義執(zhí)掌軍政大權,立漢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后,漸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9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
公元10年,王莽改年號為居攝元年。三月,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稱"孺子嬰",以效仿周公攝政舊事,為代漢做準備。此后數(shù)年間,關于王莽代漢稱帝的符命圖讖頻繁出現(xiàn)。公元12年(居攝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銅匱,內藏《天帝行璽金匱圖》與《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偽托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稱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廟接受銅匱,然后戴上王冠覲見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宮前殿,即天子位,定國號為"新"。至此,西漢滅亡,王莽達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漢自立的政治野心。
東漢時期的外戚干政
竇氏干政
東漢和帝以后不斷出現(xiàn)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把持政權的局面。
章和二年(88)章帝死,年僅 10 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聽政。其兄大竇憲乘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后漢書·竇憲傳》),竇氏兄弟并居要職。和帝稍大,對大權旁落于外戚不滿,與宦官鄭眾密謀,逼迫竇憲兄弟自殺,竇家宗族、賓客全部免官治罪。鄭眾因功封侯,宦官從此直接參政。
鄧氏干政
和帝死后,鄧太后立出生 100 多天的殤帝即位,殤帝2歲夭折,再立13歲的安帝。鄧太后臨朝,外戚鄧騭兄弟又出面把持朝政。鄧太后死后,安帝與乳母王圣、宦官李閏等合謀廢逐鄧氏。安帝除倚重宦官,也起用皇后的哥哥閻顯等掌管樞要,一時出現(xiàn)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權的局面。
閻氏干政
延光四年(125)安帝死后,立幼童北鄉(xiāng)侯為帝,閻太后臨朝。閻顯得勢,把原來安帝寵信的宦官下獄處死,獨攬大權。幾個月后,幼帝病死,閻顯又為宦官所殺,11 歲的順帝上臺。144 年順帝死,2 歲的沖帝即位,梁太后臨朝。太后兄大梁冀掌權。
梁氏干政
沖帝死,梁冀主謀立 8 歲的質帝。質帝少而聰慧,知道梁冀驕橫,對群臣說:"此跋扈也",即被梁冀毒死。梁冀把正準備和自己妹妹結婚的蠡吾侯立為皇帝,是為桓帝。
從此,梁冀專權日甚,大小政事一切獨斷?;蕦m近侍皆其親信,皇帝一言一行,他都"纖微必知"。在梁冀專權的 20 多年中,外戚的勢力發(fā)展到頂峰。梁家前后 7 人封侯,3 人做皇后,還有 6 個貴人,2 個大,女眷中有 7 人食邑稱君。族中還有 3 人娶公主為妻,各級將官多至 57 人。當時官吏升遷調動,要先到梁家謝恩,然后才敢到尚書臺辦手續(xù)。
延熹二年(159)梁冀的兩個妹妹--皇太后和皇后先后死去,桓帝乘機與宦官通謀,發(fā)兵圍攻梁冀,迫其自殺。查抄他家財產,多達 30 億,相當政府全年稅租收入之半。從此,外戚勢力遭到沉重打擊,趨于衰落。
竇氏干政
漢桓帝死后,劉漢的正支中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繼承皇位了,當政的竇太后沒有辦法,才和其兄竇武(時任城門校尉)把河間王劉開的曾孫劉宏弄來按在皇位上,劉宏就是漢靈帝。劉宏即位后竇太后臨朝,竇武升為大,以其輔政。同時令陳蕃為太傅,胡廣為司徒,撐起了局面。
接著他們想收拾那幫從前朝就禍亂朝綱的太監(jiān)了,再殺了幾個小太監(jiān)后,身為中常侍的曹節(jié)就開始反擊了。他糾集宮內一百多太監(jiān)吧太后和小皇帝挾持走,關在一個密室里。逼太后下令關閉宮門,把傳令印的印信拿拿到手,逼迫尚書臺草擬以謀反罪捉拿大竇武。竇武跑到軍營,把來殺他的太監(jiān)殺了,這一步坐實了他的謀反罪?;鹿偻醺蠈m城衛(wèi)軍守住皇城,呼喊著要捉拿竇武。竇武沒有辦法,只能逃跑??墒峭醺o追不放,至南城,眼看無路可逃就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