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的歷史背景
秦朝末年,各地起義揭竿而起,其中項羽、劉邦也是當時的起義首領之一。二人之間的較量被稱為“楚漢之爭”,經過數年的戰爭,最終項羽戰死,劉邦建立漢朝。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楚漢之爭的歷史背景,歡迎大家閱讀。
楚漢之爭的歷史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病逝,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發動沙丘政變,矯詔將長子扶蘇、大將蒙恬賜死,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胡亥昏庸荒淫,趙高又專權亂政,賦斂益重,戍徭無已,致使天下越發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國每況逾下,十年暴政最終引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首先發動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自稱楚王,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九月,前楚國大將項燕之后項梁、項羽叔侄發動會稽起義,項梁自號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長劉邦亦于沛縣(今江蘇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項梁召集楚地各路義軍首領于薛縣(今山東滕州)議事,劉邦亦率部歸附項梁。是時,燕、趙、齊、魏兼已自立為王,項梁于是采納范增建議,擁立前楚懷王孫熊心為王,仍號“楚懷王”,都盱臺(今江蘇盱眙)。八月,秦軍最高統帥、上章邯在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王咎和齊王田儋后,與項梁展開了定陶之戰,項梁因輕敵而戰死,章邯于是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領兵北上攻打趙國,圍趙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平鄉鎮),趙王遂求救于諸侯(《史記·高祖本紀》)。
章邯破項梁軍,楚國上下十分震恐。劉邦項羽棄陳留,率軍東歸。秦二世二年十月,楚懷王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并項羽呂臣軍自將,以呂臣父呂青為上柱國,封沛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領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
接著,楚分兵兩路,一路北上救趙,一路西進伐秦。以宋義為上,號“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劉邦則收項梁、陳勝散軍,并以此為基礎西行伐秦。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劉邦西征前先行北上收項梁散卒,于東郡大破秦將王離及東郡尉。還攻昌邑幾交失利后往西,開始西征。經過幾個月的轉戰,于秦二世三年十月進至咸陽郊外,于藍田大破秦軍,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入咸陽,盡除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項羽殺卿子冠軍,奪其軍權,率軍北上救趙,于巨鹿之戰在大破秦軍,之后再連破秦軍,最終秦將章邯投降。項羽為“諸侯上”,率諸侯軍進入關。與劉邦會于鴻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后,項羽入屠咸陽,殺秦宗室,焚秦宮室,劫掠關中。
楚漢之爭的結果
垓下一戰,劉邦全殲楚軍,獲得最后勝利。項羽敗亡后,楚地陸續平定,最后唯原項羽封地魯不下,漢軍乃以項羽頭示魯,魯遂降,楚國至此全部平定。
楚漢戰爭末期,屬楚國陣營的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先后歸附漢王劉邦,唯臨江王仍不聽命。
漢五年(前203年)十二月,漢軍又攻破臨江國都江陵(今湖北荊州),俘虜項羽所立的臨江王共尉。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正式稱帝(即漢高祖),建立了西漢王朝。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趙佗上表稱臣。至此,天下歸于一統。
看了“楚漢之爭的歷史背景”還想看:
1.楚漢之爭歷史背景有哪些
2.楚漢之爭
3.楚漢之爭歷史故事
4.垓下之戰爆發的背景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