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拋妻棄子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以至于我們都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謙讓。然而這個一直以來被我們當作楷模的人物,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劣行”。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融拋妻棄子,歡迎大家閱讀。
拋妻棄子,如此孔融
據(jù)說建安元年,袁紹之子袁譚率兵把孔融圍在青州,一連數(shù)月,城內(nèi)守兵只剩下百來人,形勢危在旦夕。但是虛妄狂放的孔融害怕有損其處變不驚的名士形象,仍故作鎮(zhèn)定,飲酒作詩從不督戰(zhàn)。直到敵軍破城,他才在秦兵的掩護下出逃。被丟下的妻子和孩子因此殉難。因此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恃才傲物的人。因為自己的狂妄自大最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孔融不孝言論招殺身之禍
東漢末年的名士孔融,書上說是由于得罪了曹操而被處死的,其實是因為他的“不孝”觀點,受到社會譴責。當時的曹操是“國家元首”,發(fā)布處死他的命令只不過小菜一碟。據(jù)當時的罪狀,孔融的不孝言論有兩條;一是說:“父與子,有什么恩?論其本義,不過當時情欲發(fā)作而已”。“子與母,又有什么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里,倒出來后就什么關(guān)系都沒有了”。二是說:“鬧饑荒時,有點吃的,如果父親不好,便寧肯拿給別人去吃”。這樣的“反動言論”,當然是“不孝”。所以,曹操得知此事后,根據(jù)當時的政策就馬上處死了孔融。發(fā)布的布告上說:“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至于處死孔融是否也有政治斗爭的原因,那是另外一個案例了。
孔融資料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1]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shù),經(jīng)劉備表薦兼領(lǐng)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zhàn)數(shù)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看了“孔融拋妻棄子”還想看:
1.歷史上真實的孔融